李碧云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生命健康有着严重威胁。治疗直肠癌通常是采用永久性乙状结肠末端造口术,需要从腹腔中拉出一段肠管,在腹壁切口上缝合开口,便于患者排泄粪便,该治疗方法会让患者的排便方式被改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1]。常规的护理方式因对该疾病的认知度不够,时常让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依然不高,且还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肠造口狭窄、感染等,严重影响预后。延续护理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持续给予护理干预的一种护理措施,能够将对患者的护理从医院延续到家庭,完成良好过渡,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本次研究通过对直肠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取得良好研究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至本院进行直肠造口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4.46±2.39)岁。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92±2.7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直肠癌,且在本院行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②出院后接受随访;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术后有严重并发症出现;②存在精神类障碍,无法有效沟通者;③预计生存期不足随访时间者。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于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健康指导,并在患者出院后发放《造口患者护理手册》,嘱患者定期复查和随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住院期间为其进行心理护理,搭配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为出院后进行随访指导奠定基础,出院前1 d告知居家护理事项,分发护理手册。(2)由主管护师、社区护士等成立护理小组,为患者建立包含姓名、年龄、电话、造口情况等基本信息的随访档案,保证随访过程中的效率。(3)记录患者及其家属的详细联系方式,定期与其进行电话访问,了解患者当前身体情况并提醒注意事项。(4)组织探视小组每月至患者家中探视一次,查看其造口情况并详细记录,需注意探视前与患者联系,进行初步了解,在探视过程中,若患者有疑问,则需积极解决,若患者有并发症情况,则及时治疗,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探视时为患者发放治疗手册和食谱,嘱患者至医院复诊时带上监测日记。(5)与患者通过网络视频及时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嘱患者遇到其他问题时可通过在线咨询或邮件联系,耐心为患者讲解自我护理问题,提高患者在家中的自我护理能力。(6)每月开展造口治疗相关的知识讲座,邀请知名专家现场答疑解惑,讲座内容需包括造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饮食、调节心理问题、适量运动等。还可组织患者联谊会,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互相诉说经验教训,提高治疗信心。
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1)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2]对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总生活质量这6项进行评分,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3]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概念、技能、健康知识、责任感进行评分,每项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好。(3)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AS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4]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4)并发症发生率。本次试验仅以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统计对象,包括造口狭窄、造口脱垂、感染,其他轻微并发症不计入其中,比值越低则表示护理安全性越高,患者预后情况越理想。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抑郁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总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n=42) 66.12±3.26 60.41±8.49 62.61±8.14 48.74±6.11 35.13±6.29 44.52±9.65观察组(n=42) 76.95±5.34 74.13±9.63 77.42±9.72 69.83±5.47 64.42±5.67 58.83±4.71 t值 11.218 6.926 7.570 16.667 22.415 8.63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患者的概念、技能、健康知识、责任感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概念 技能评 健康知识 责任感对照组(n=42) 15.24±2.19 25.57±1.99 32.75±2.38 11.37±1.28观察组(n=42) 24.79±4.71 37.13±4.46 43.81±2.64 19.36±1.44 t值 11.915 15.340 20.166 26.87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n=42) 43.94±5.18 53.96±4.64观察组(n=42) 26.87±4.43 28.76±3.11 t值 16.230 29.237 P值 0.001 0.001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的就是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价值。有相关医学专家指出,永久性肠造口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原发疾病,但也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以及增加心理负担[5-6]。患者出院后常因未能得到正确的自我护理培训指导,从而引发较多并发症,对其生活造成更大影响[7],也十分影响预后效果,而以现代护理理念评价传统的护理方案,其内容的单一性成为了制约现代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之下,探究新型护理模式刻不容缓。延续护理经临床验证有效,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技术的提升,趋于完善,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7]。
研究指出,直肠造口患者在护理指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等方面要求突出,具体来说,直肠造口患者不仅要求院内护理工作尽量细致、完善、规范,还要求在出院后对其进行科学指导,从而改善日常生活。据此分析,延续护理的护理优势十分明显,联合小组护理、护理提醒、随访指导、在线咨询、讲座指导等措施,围绕造口护理过程优化护理体系,充分满足患者要求和实际治疗需要[8-9]。具体来说:延续护理的核心内容为患者信息、护理服务以及医护患关系的延续,其本质是将护理服务从患者住院期间延伸至出院后,让患者在出院后不至于因“护理断层”而降低生活质量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0-11]。在为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过程中,需注意对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建立护理小组可以更加全面地落实护理工作;电话访问是为了及时了解患者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家庭探视可近距离了解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防止疾病恶化;网络视频可提高对患者进行指导的即时性;组织知识讲座和患者联谊不仅可以让患者的社会性得到恢复,还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信心[12-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表明对直肠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其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减轻心理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当然,临床护理方案的调整同患者实际病情、治疗心理、外部环境的影响关系密切,因此,在认定延续护理可行性的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入研究延续护理的护理优势,结合医院实际探寻特色护理方案[15-16]。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对直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优势明显,体现在优化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心理情绪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17]。当然,本次试验因样本数量较少,故仍存在数据误差,下一步将继续搜集整理直肠造口患者资料,以求得出更为精确的护理数据,发掘延续护理更大的护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