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文 李劲松 温茂昌 谢成金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多种原因所致颅内、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流流入蛛网膜下腔,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在改善预后上尤为重要[1-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期炎症相关蛋白,对补体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血脂水平用于反应机体的基础代谢情况,用于判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本研究选取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15例健康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研究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具体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9.06±2.58)岁。观察组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8.71±2.69)岁。观察组中预后良好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的8例患者作为观察2组。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5]:(1)观察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24 h以内,且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观察组中的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入院后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3)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知情、自愿参与,研究方法由本院医学伦理部门批准通过。排除标准[6]:(1)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者;(2)基本资料不完善,或随访数据丢失者。预后判定标准[5]:以患者出院或死亡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预后评估的判断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1分,表示死亡;2分表示呈植物人状态生存;3分表示重度残疾;4分表示轻度残疾;5分表示基本恢复。以1~3分表示预后不良,4~5分表示预后良好。
C反应蛋白测定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入院72 h内的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试剂由北京华宇亿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编号KT41308,具体的测定方法根据说明书中的操作说明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方法:抽取研究对象入院72 h内的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血液标本后在1 h内完成血清的快速分离,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由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编号:KT87588,测定方法根据试剂和仪器操作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血脂指标的测定方法:抽取三组研究对象的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试剂由上海原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编号YX-DS-HT23479,根据仪器和试剂操作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检测。
(1)检测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的C反应蛋白水平,并将三组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2)检测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将三组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3)检测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并将三组的血脂检测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3.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发现,观察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并且观察1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观察1组、观察2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表1 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组别 C反应蛋白(mg/L)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μmol/L)对照组(n=16) 5.06±1.25 4.18±2.31观察1组(n=20) 14.59±1.26 7.29±2.07观察2组(n=8) 18.04±1.38 10.09±2.28 t对照组与观察1组比较值 22.629 4.255 P对照组与观察1组比较值 0.000 0.000 t对照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23.187 5.933 P对照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0.000 0.000 t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6.376 3.144 P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0.000 0.004
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检测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比较(mmol/L,)
表2 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检测结果比较(mmol/L,)
组别 总胆固醇对照组(n=16) 4.01±0.12观察1组(n=20) 6.45±0.21观察2组(n=8) 7.88±0.16 t对照组与观察1组比较值 41.319 P对照组与观察1组比较值 0.000 t对照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66.683 P对照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0.000 t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17.283 P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值 0.000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多数患者均为突然性发病,且患者发病时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患者会出现脑神经受损[7-9]。颅内动脉瘤主要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是一种异常膨出。同时也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造成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改善预后,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若要改善预后,需要了解临床相关指标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检测临床指标、观察临床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身体的变化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发现,观察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并且观察1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发现,观察1组、观察2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检测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降低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与两者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有关。C反应蛋白是广泛存在于人体中的急性蛋白,机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后,机体内会有大量的C反应蛋白合成,且短时间内会快速升高,而当病情缓解后则C反应蛋白水平会下降,因此临床上使用该指标用于病情诊断[10-13]。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是多功能损害因子,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致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强阳化剂,对内皮细胞的凋亡起到诱导性作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对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抑制,可以调节内皮细胞表面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激活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对β细胞的增殖和分泌起到刺激性作用,并将已激活的T细胞进行放大,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蛋白C的激活起到进一步的抑制性作用,从而影响凝血酶灭活,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见,高C反应蛋白、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危因素。血脂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变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相关性,血脂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机体内脂类的代谢情况,血脂的变化主要和机体内脂肪含量有关。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可以反应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了解病情的发展方向,并及时根据血脂检测结果调整和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要密切监测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两项指标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预测疾病的发展,及早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越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低,表示患者的预后越差,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为疾病的进展进行预测,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