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彬 刘思瑞
(1.北京林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北京 100083; 2.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27)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浪潮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度影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内外环境的驱动下,我国提出了更均衡、更平等的新世界发展观,即新的国际关系概念。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作为新时代的主题,符合各国兼顾利益、共促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重点是各个国家合作共赢[1]。
法国作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长期以来与中国发展了良好的双边关系,在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签署了交流合作协定。特别是近年来,法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与我国交流合作频繁,成果显著。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的大背景下,两国在林业领域的交流合作逐步加强。2000年6月,国家林业局常务副局长周生贤率中国林业代表团与法国农业和渔业部签署了《中法林业合作协议》。201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在巴黎共同发布的《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农业和农业食品、人文交流以及教育和大学合作等方面都有明确阐述。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之时,两国更是在多个国际场合发表联合声明,表达了坚定支持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2-3]。在中法开展相关领域合作的进程中,北京林业大学立足根本,充分发挥林学、生态、环境科学等专业优势及特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之间强强合作(以下简称“BFU-INRAE交流合作”),在强力支持“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为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宝贵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BFU)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多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1996年学校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2个学科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截止到2019年底,学校共有7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历经69年的发展,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包括15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为我国林业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的前身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成立于1946年,是一所国家公立研究机构,受法国国家教育、高等教育暨研究部和法国农业暨食品部的监督和管理。其科学研究主要涉及食品、农业和环境等领域。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尊重环境、领土和自然资源为前提,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科学研究,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在营养方面的需求以及开发农产品的新用途。2020年初始,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法国环境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IRSTEA)合并,正式更名为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成为全球首个专门从事农业、食品和环境领域研究的组织。
2017年12月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莫甘(Philippe Mauguin)先生访问北京林业大学,双方就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及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达成共识。2018年1月,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与莫甘先生共同签署《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谅解备忘录》及《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意向书》。2018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骆有庆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副院长苏让(Jean-François Soussana)先生举行了视频会议,就建立中法气候变化实验室达成初步共识。2018年10月,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一行赴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总部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关于建立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并访问了奥尔良研究中心。2019年6月,由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法国洛林大学、巴黎高科农业学院组成的法国林业代表团正式访问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法国洛林大学、巴黎高科农业学院正式签署四方联合协议,四方拟在联合协议框架下共同开展深度合作。
201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已有合作以及国际合作处等管理部门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双方签订了首个为期5年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由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动物研究所共建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旨在研究欧亚共同关注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机制。
在管理层面上,该实验室的工作由中法双方合作单位的主任共同指导,受双方学术委员会的监督;研究子项目由双方共同拟定。在合作形式方面,双方围绕已定的科研主题开展研究员交流、联合指导研究生论文、联合申请项目资金、联合发表科研文章和出版物、共享信息和资源等。在经费运行方面,该实验室采取年度预算制,由双方合作单位的主任每年制定研究和创新计划所需的预算,并提交双方指导委员会批准;此外,双方自行承担产生费用,并各自为实验室的运转提供资源,如办公室、基础科研设施以及员工等资源。
该实验室的建立使预测欧洲和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成为可能。合作双方发挥各自在有害生物检疫方面的科研技术优势,对入侵物种在原产地和入侵区进行了实验,包括在中法两国开展“哨兵树”预警检测与技术、中欧外来森林入侵物种分子及生态学分析、中欧森林入侵物种及入侵路径溯源研究等实验,并在得出理论之后进一步挖掘新技术。目前,“哨兵树”种植计划和林木钻蛀性昆虫通用诱芯研制计划等已按期开展,实现了不同维度的预警和监测。
在BFU-INRAE交流合作背景下,双方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和资助计划,实现了从知名专家到青年研究员的多层次双向实质性合作交流。
在利用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引进高端外国专家方面,由北京市批准、北京林业大学承建的北京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围绕国家在现代林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聘请了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的国外专家,全面整合国内森林生物学领域创新要素,力争在森林生物学和林木遗传育种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该中心聘请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的司马汀(Francis Martin)博士为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每年定期来校或开展远程指导不少于2个月,主要围绕菌根真菌和森林土壤微生态开展研究工作,确保了科研团队在菌根真菌与树木互作机制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司马汀博士还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的戴玉成教授共建了微生物研究所,目前正在结合扩增子测序、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等多组学手段解析杨树及云南地区重要林木(云杉、冷杉和云南松等)的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功能;同时,于2019年聘用一名法国籍博士后到微生物研究所进行为期2年的真菌基因组学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中法双方科研人员交流合作的渠道。
在利用人才资助计划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为了促进双方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制定了“中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每年针对中法共同制定的优先领域提供资助,由法国研究部和外交部与中国科技部共同管理。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石娟教授在该计划的资助下,赴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卢瓦河谷研究中心(奥尔良)森林动物学研究单位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科研访问,访学期间与法方的罗克斯教授(Alain Roques)研究组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入侵生物传播新途径和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就森林害虫入侵模式与气候变暖互作效应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并共同发表了论文。期间,石娟教授的研究成果“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入侵的抵御机制与生态恢复”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以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为创始成员的法国农业、兽医与林业研究联合体(AGREENIUM)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所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高校每年可定向选派应届硕士毕业生前往AGREENIUM成员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选派在读博士生赴法接受联合培养。在CSC-AGREENIUM合作框架下,2017—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共选派5名在读博士生赴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接受联合培养,详见表1。
表1 CSC-AGREENIUM合作框架下2017—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赴法国接受联合培养的情况
例如,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森林保护)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孙雪婷赴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奥尔良森林动物研究所接受为期12个月的联合培养。对其开展的“松树蜂入侵路径研究”,中方导师骆有庆教授与法方导师罗克斯教授和玛丽安妮博士(Marie-Anne Auger-Rozenberg)共同拟定了研究方案。在法期间,孙雪婷借助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奥尔良森林动物研究所在有害生物扩散评估、预警与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深入探究了入侵生物种群遗传结构、源种群与入侵扩散路径等问题,并最终在《昆虫》(《Insects》)《林业》(《Forests》)英文杂志上各发表1篇SCI论文;同时,还成为中法联合培养双方信息交换的重要纽带。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北京林业大学于2019年实施了“林学一级学科研究生短期国际留学项目”,即对博士研究生短期留学给与3~6个月的资助,帮助其提升在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例如,林学院的1名博士研究生在该项目资助下赴法国农科院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访学活动,对松树蜂在其原产地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中法双方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规定,每年双方交替承办年度学术会议。2019年11月,双方成功在京联合举办了“欧亚森林有害生物入侵模式研讨会”。研讨会不仅回顾了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果,而且就下一年度的合作计划进行了协商。近百名与会者包括了来自国内外的17名专家学者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师生。实验室法方主任罗克斯教授在研讨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昆虫的入侵正随着全球化而加速,建立包括外来树种和本地树种的“哨兵树”人工林网络对防控具有入侵风险的昆虫具有帮助;同时,为了进行有效监测,需要根据入侵物种在贸易口岸的特点设计一种特别的诱捕器和诱饵,以便尽早发现入侵物种。研讨会不仅夯实了中法双方的伙伴关系,拓展了合作领域,使双方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领域的教育和科研的合作迈进了一步,同时也扩大了双方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之间的合作是中法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背景下的产物。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使得两国在国际秩序变革、生态秩序构建、经贸秩序改革、安全秩序维护以及国际发展援助合作、机制和平台对接等领域彰显了大国担当[4]。一直以来,中法两国对教育原则的相同认知、在各类优质资源上的相互支持以及实施的高等院校对外开放政策等,均是促成双方最终合作的有利因素[5]。中法林业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强强联合,是时代的产物,是两国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结果,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自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来,中国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有重点地建设和发展一流学科,有针对性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的世界影响力上不懈努力。《方案》强调我国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不断聚焦、凝练、培育出自身的办学特色[6]。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林业教育的“排头兵”,始终重视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和国际化发展之路。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新时代全面崛起“三步走”战略,号召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拥有欧洲最强的科研团队和研究基础设施,始终致力于农业、食品、环境三大领域的研究,并继续将其纳入未来十年计划,尤其是对环境及其风险管理问题予以重视。中法双方的密切合作是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所以应加大合作办学和共同开展研究的力度,实现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的跨越式发展[7]。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的合作,一方面以林学一流学科为主要基础,同时正逐步向森林保护、微生物、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等专业展开,并在林木遗传育种、风景园林等特色学科寻找更多的合作契机;另一方面,借助双方共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微生物研究所等平台,稳步开展科研合作专项研究、科研人员互访、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等实质性工作。基于此,北京林业大学逐步形成了多优势学科共同支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发展全维度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格局。
目前,BFU-INRAE交流合作虽然在各方面均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外部环境不稳定以及内部合作体量不足、机制引导和资源配置不够等问题。
当前不利的国际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都对中法双方未来的交流合作造成影响[8]。首先,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国内外师生的流动明显受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差旅、外业及实践活动大幅减少,从而导致中法双方合作的部分资助项目取消或延期。与此同时,由各国经济弹性和韧性、政局平稳性、防疫举措所决定的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特别是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海外留学、国际交往等方面政策收紧,这都增加了中法双方交流合作的不确定性。
1.人事变动
在国际合作过程中,无论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对合作的熟悉程度或重视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交流合作的进程和质量。所以人事变动必定会对国际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运行为例,共建合作协议签订后的5年期间,关键职位人员如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副主任、相关的学术委员会成员等的人事变动,会导致接洽不善、内容遗漏、关注点不同等问题的产生,从而影响到后期合作。因此,为了保证国际合作项目如期顺利进行,在协议签署前期、执行期以及协议履行完毕至协议续签等不同阶段,对人事问题的应对需要格外谨慎和恰当。
2.资源投入
国际合作需要以双方互利共赢为基础,无论是在硬件支持还是在资金投入上,合作双方都需要平等付出。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合作双方还是存在投入不对等、承诺不能兑现等问题,从而导致实际的交流合作与预期和设想的有出入、合作成果打折扣、交流合作难以持续等问题。因此,双方在合作的全过程都需要努力寻求平衡,并在已有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更多的可利用资源。
3.研究内容
由于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对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而言,如何在保证现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质量和持续性的同时开拓更多的相关领域是一项挑战。例如,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确定的“哨兵树”项目研究周期较长,需要经过数年时间才会有成效,仅仅围绕这一研究内容开展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则较为单一,合作空间也较小,所以如何开展创新性研究也是双方需要思考的长远问题。
2020年印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新的部署,确定了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总基调,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BFU-INRAE交流合作应紧紧抓住这一良好的合作机遇,除了开展常规的教育项目和科研交流之外,可考虑每2年举办1次高层协商会,一方面对过往2年双方在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另一方面可对未来2年的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对北京林业大学而言,需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教育对外开放及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统筹做好“十四五”期间与高水平海外科研机构及大学的合作,重点突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等;同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更高素质的外事队伍、更规范的外事制度为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对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而言,可从利用好法国林业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平台、充分发挥洛林地区在欧洲林业教育科研的绝对优势等方面着眼,与以北京林业大学为首的中国林业高等教育机构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际组织、区域、国家和高等院校都在极力融入这一发展浪潮。学生流动是跨境高等教育最大的也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9]。因此,BFU-INRAE交流合作应基于已积累的学生流动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展跨境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例如,在充分考虑双方已有成熟条件、挖掘优势学科、对比教育系统差异的基础上,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和法国洛林大学在森林保护、微生物、水土保持、风景园林等学科开展博士生双学位教育、联合培养和短期访问等项目,通过以研究课题为导向、互认学分、联合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专项奖学金等合作途径,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知识技能过硬、多元开放的国际性人才。这也将进一步拓展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的范围,使双方的科技、教育、人文交流常态化,从而打造独一无二的林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
在中法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建设方面,目前已形成中英双语的《中法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建议书》,明确了联合实验室的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研究机制、交流合作等细节。在此基础上,BFU-INRAE交流合作双方应结合当下气候变化全球问题,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形势,基于两国自然资源现状、双方学术科研强项,通过交流协商,从理论、技术、政策等3个方面加强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这不仅可以打造国际林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新高地,而且符合中法两国在绿色生态和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切实需求。
对北京林业大学而言,在巩固当前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国际联合实验室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掘国际合作科研平台的优势,承担国际前沿及重大科研课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为林学专业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应参照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规定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建设要求等积极进行新项目申报,以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建设促进科研、人才培养、学术团队合作、管理机制的国际化,开拓更多新兴、交叉专业,从而引领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教育和科研方向。
在BFU-INRAE交流合作中,多渠道、多层次的资助是双方师生交流合作的经济支撑和重要保障,更是激励双方教学和科研人员开拓创新、深化合作的动力源泉。因此,双方应继续挖掘源自政府、各类组织机构的相关资源,如“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创新项目、伊拉斯谟师生交流项目、我国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研创新合作项目、法国外交部“于贝尔·居里安”双边科研合作计划、法国洛林大学资助博士生交流的DrEAM项目、北京林业大学促进学生流动性的校级交流专项基金等,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
综上,北京林业大学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为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提供了示范。双方在充分践行各自发展理念、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开拓了林业教育和科研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特别是BFU-INRAE交流合作对推动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北京林业大学面对内、外部发展问题和挑战,在中法林业教育和科研合作中,应加强双方的协商沟通,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充分挖掘科研国际合作平台的优势以及双方的优质资源渠道,不断深化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的合作,并以此为借鉴,更好地与国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助力“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