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文,董 维
(潍坊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31)
随着城市发展的逐步完善,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政府职能部门与设计者开始探究在城市内不通过大规模拆建,就可增加具有景观特色的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案。
世界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曾经这样界定城市公共的开放空间,他认为“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包括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和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体市民和外来游人开放的,并提供给他们游憩、娱乐、交流、商务等多种活动需求的场所,包括公共广场、各级公园、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也包括未被封闭的空地[1]。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能够为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提供活动场地的室外空间,如大型的市民活动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馆等,而景观在公共空间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初的城市开放空间的形式有公园、城市绿地、市民广场,步行街及河道等。这种类型的空间景观大多形式比较单一,以功能性面向大众,如早先的公园以铺装、绿化和儿童娱乐设施为主,或者以组织大型活动为主,还有各种主题性公园。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进步,在解决基本使用条件下,对景观也有了新的认知[2]。
根据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对于景观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对景观有了新的认知和发展的考虑,陆续兴起的口袋公园、老旧公园改造等,为人们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幸福指数,提供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配备齐全并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的公共设施及精细化的植物景观。
在新建及改造景观项目中,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考察准备,实地勘测后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中现有的树木、建筑、水体等景观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功能需求,增加活动空间,满足各阶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全面提升开放空间的景观效果,增加文化内涵,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合理增加配套设施和管理设备,满足开放空间的日常管理需要。
20 世纪末,城市开放空间组成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多功能和综合性,构成的元素多以硬质铺装、简单规则式绿化和建筑物为主,缺少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活动内容;绿化群落简单,缺乏层次及造景树。景观提升改造可根据现状,增加城市地标性构筑物及小品,增加可供欣赏的亮化照明,设置景观灯具;丰富植物背景的变化,做到四季、色相上的层次变化,提供可供人们亲近的草坪空间及观赏花卉;硬质铺装也从传统的单一颜色图案到形式多变的铺装材质及样式,如透水性铺装,图案及颜色都有多种选择。
潍坊市白浪河西侧的白浪河绿地广场,在2020 年完成了改造提升,对原来的地面及构筑物进行了拆除重建,之前以花岗岩铺装为主的材料改造后,由颜色鲜艳的透水混凝土地面和防腐木、花岗岩组成。景观元素有耐候钢材质的花坛、透光景墙。空间化分割更为细化,同时容纳有儿童活动区、篮球场、羽毛球场、市民活动区和廊架休闲区等,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活动的需求,更好地激活了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
各种公园及大型绿化构成的空间形式,也逐步转型,早先的绿地公园不管是植物还是硬质景观都仅限于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即可,虽然山水植被都具备,但总缺少一些美的变化。公园空间的规划,应注重人们的参与性。注意场地的亲和力,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特别注意老年人及儿童的户外活动需求。根据不同的活动者、不同的活动项目,确定不同场地的空间尺度。通过休息设施、避雨设施、健身场地和娱乐休闲空间的合理安排,既保证人们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能为户外娱乐健身等活动提供场地。部分人流量大的地方可增加花卉灌木、花镜及地被类植物,强调重要位置植物景观的营造,突出重点位置。注意景观节点的精细配置,创造画面感、色彩、质感搭配合理,空间变化丰富,并在人群汇集处设计具有年龄针对性的活动场地[3]。现代公园景观元素层出不穷,有可根据音乐声音大小喷出不同高度的喷泉,有随着脚步踩踏亮起不同颜色灯光的台阶,亦有儿童活动区域保障安全性能的塑胶地垫。
近年来,在街角巷尾建设的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等也是城市开放空间针对家门口活动空间缺失的一种补充。现代城市快节奏的发展,使人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城市中的大型公园及广场中去,人们渴望近距离享受绿色生态的活动空间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推门见绿、步行到达的活动空间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根本诉求,也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口袋公园面积虽然小,但功能多样,设置休息坐凳、景观廊架、各式各样的景观灯及雕塑等,在人们休憩之余也能享受心灵的放松,真正地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4]。
以观赏水景为主的公共休闲休憩空间,河道溪流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如潍坊市的虞河景观带,贯穿城市中心,是很多市民活动的好去处。随着城市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部门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近几年针对河道景观也在持续升级改造。原来的虞河以植被园路为主,随着楼盘的开发,虞河两岸住宅区越来越多,其价值不单单只是河道的功能,人们渴望贴近大自然。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对虞河两岸实地调查后设计了多个口袋公园,类型多种多样,有专门的儿童乐园、晨练公园、还有以张拉膜结构为主的帆影广场等,如图1,都是以提升河道景观并贴近人们生活为主题打造的。
图1 2019 年设计的虞河景观带绿地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帆影广场
虞河景观带原有场地比较规整,现状组成单一,只有木铺装园路和植物,上层植物为银杏和樱花,下层为鸢尾和大叶黄杨模纹花坛,功能及景观效果单一,缺少休息及互动设施。通过现场勘察后发现防腐木铺装年久老化严重,场地已不能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但地理位置较优越,靠近河边,景色优美且舒适宁静,很适合人们在此处停留观赏河边美景,与对岸隔水相望。
设计之初考虑到场地高差问题,设置了看台式的宽台阶,可用做小型活动演出的看台。广场中心设计了张拉膜结构景亭为景观标志物,既可丰富河道的沿岸风景,又可为游人提供在炎热天气或雨天的活动空间。广场两侧配置蒲公英造型的景观灯,以颜色多变的灯球丰富夜晚景观,异形坐凳满足多角度的交流需要。花坛内的多层次的植被造型打破了生硬的硬质铺装,广场沿河道周边栽植了水生植物,如千屈菜、菖蒲、荷花等,花色艳丽、观赏性高,使人与自然相结合,最终打造一处使人可亲水、观赏、驻足休闲的滨水景观带,形成闹市中一处亮眼的景色[5]。
街道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形式,通常只是承载了通行的功能,满足了交通需求,却忽略了人文关怀。如今,街道不再是单一的功能,而是在行走中也可欣赏景色,从平面上、立面上多层次的展现这种变化。从整体性和功能性,将道路交通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在人行空间增加可驻足观赏的景观和休息的场所,使普通的街道富有生气、多样性、美观性,更好地丰富城市街道的景观功能。人行道路景观不仅要能“看”还要能“用”,要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停留空间是人行道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既可为行人提供丰富的休息和娱乐的空间,又能促进人们的交流,使景观具有实用性。
以2014 年参与设计的玉清街道路两侧人行空间景观提升改造项目为例。改造道路全段长约10 km,人行道内侧有大约20 m 宽的墙基绿化带,基础条件较好。随着周边住宅和商业的发展,单纯的纯绿化模式已无法满足商业及人们的生活要求,高、大、密、厚的绿化模式也阻碍了沿街商铺的发展,在勘查现状及周边环境后,针对沿路进行了带状的景观空间设计。在这次设计中,考虑了总体的景观效果,根据不同路段不同情况,从小品、公共设施、景观的互动性上统一整合。对沿街的商业项目设计了水景、镂空景观墙、休闲树池坐凳及自然式的枯山水景观等,使商业与人行公共空间互相辉映。在靠近住宅区域的地段多设计了以休憩休闲为主的公共空间,增设了坐凳、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形成更好的街道开放空间的景观效果,提升了城市品质与人文环境,盘活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景观不光是停留在观赏的角度,还要具有实用性。例如,道路景观与周边建筑的融合性,与建筑的风格和色彩搭配要统一,如果建筑风格偏中式那要设计偏中式的景观类型。空间布局设置休息空间要有坐凳和娱乐设施,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充分考虑到了停留空间的作用。在休息空间设置高大乔木遮阴,花叶、色叶植物丰富四季景观,这些景观的搭配都能更好地充实人行街道,带来多样性的变化。
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与变革对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布局与设计,构建成链接城市景观发展脉络的节点,强调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的参与性和归属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一指导思想使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有着明确的前进方向,在面对不同的空间类型及丰富开放空间性能的前提下,更应注重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文居住环境,建设融合自然美、社会美,体现城市文化的城市景观,创造积极向上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