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
摘要: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简单的语音和文字通信,希望集语音、文字和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通信。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应用网络技术和音频视频编解码技术来实现虚拟会议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能够使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在网络上通过视频,声音,文本等信息流进行交互式的交流。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55%—60%依赖与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视觉颜色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而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的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机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沟通效果。对企事业单位来说,外出开会,已成为另人苦恼,望而却步的事情。采用视频会议的方法既达到了召开会议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到外地。由于各种专线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在企业中越来越普及,视频会议系统的运维保障就成为了信息行业技术部门的重要工作。所以要求信息技术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先进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案,才能维护好视频会议系统。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应用及意义。
②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H.323协议。
③视频会议系统的管理及应用
关键词:概念;发展趋势;H.323;管理应用
1.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应用及意义
1.1视频会议系统的概念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达到即时互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视频会议系统旨在为分散于不同地区的多個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讨论环境,举行远程会议。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信息的强大表现力和计算机的交互、管理能力极大地方便了与会者。在会议发起时,终端设备负责用户间的联络(包括发送邀请、处理回执等);在会议进行中,可自动处理用户的加入和退出,为用户灵活地参加会议提供了方便。这种会议系统不仅能实时的传输与会者的声音与影像,产生面对面讨论的感觉,而且可以将会议上讨论的内容与这些信息的传输结合起来,减轻与会者的负担。
2. 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H.323协议
2.1、H.323简介
H.323是一套在分组网上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是ITU-T制订的在各种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系列协议H.32x的一部分。H.323协议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采用H.323协议,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该协议为商业和个人用户基于LAN、MAN的多媒体产品协同开发奠定了基础。它的基本组成如下:视频编解码标准:H.261、H.263、H.264;音频编解码标准:G.711、G.722、G.723、G728;数据传输标准:T.120;控制协议标准:H.245;呼叫控制标准:Q.931;分组/ 解分组标准:H.225。在结合了已有建议和协议的情况下,H.323 伞状标准对分组交换网上的会议业务做了规定。
2.2、协议标准及其通信
H.225 描述了媒体(音频和视频流)的分组、媒体流的同步、控制流的分组和控制消息的格式。H.245 描述了为对信道做下列利用而进行协商的消息和程序:为音频、视频和数据开关逻辑信道;功能交换;模式请求;控制;指示符。H.261描述了速率为N×64kbps 的音频业务移动图像部分的视频编码和解码方法。H.263 对一种128kbps的图像质量作了描述,此图像质量比H.261 的规定更佳。G.711 规定了速率为48kbps、56kbps 和64kbps 的3kHz 带宽( 普通电话) 的语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PCM)。G.722 规定了速率为48kbps、56kbps 和64kbps 的7kHz 带宽的音频,采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编码。当编码器支持多种编码算法时,编码器使用的算法由解码器根据H.245 协议传送过来的信息决定。H.323 终端也能不对称地工作(不同的编码和加码算法),并能发送/ 接收多个视频和音频通道。
2.2、H.323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2.2.1、基于H.323标准的终端设备
它可以是普通的PC或局域网中的其他设备,能支持话音(图象和数据可选)类的多媒体业务。它是实现IP电话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H.323的通信终端还应能与电路交换网中的H.324、H.320、H.321、H.322终端及其他无线设备间进行通信。
2.2.2、H.323的网关设备
网关设备通常用以连接不同的网络,H.323网关设备也不例外。它实现了H.323网与其他非H.323网的互连。例如使用H.323终端与PSTN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在通信建立和释放的过程中,通过网关设备来完成协议的转换和其他网络功能。
2.2.3、核心信息处理单元
它是H.323网络的重要信息处理部分。它负责为局域网中的终端设备翻译IP地址,以便能够完成多媒体通信中的寻址、用户身份识别(鉴权)、带宽管理、计费与分帐以及呼叫转接业务。
2.3、H.323主要技术优点
2.3.1 网络独立性
H.323被设计成运行在通用的网络体系结构之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带宽管理技术的进步,基于H.323的解决方案将能获得这些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2.3.2 带宽管理
视频和音频传输对带宽要求很高,若不加以监控,会阻塞企业的网络。H.323通过提供带宽管理来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对网络中并发的H.323连接数以及H.323应用可获得的带宽总量进行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保证了网络上的关键应用不会被中断,另一方面,又为网络上的其它应用保留了足够的资源。每个H.323终端都能针对每一会话提供带宽管理,该机制(称之为自动带宽管理)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延迟、抖动和丢包率----提高或降低视频传输速率。5F205054-FABA-472C-BF81-EB31AFBEB609
2.3.3 网间会议
许多用户希望与远地进行视频会议。在H.323环境中,通过直接的PPP连接或企业Intranet、Extranet甚至Internet,这种希望成为可能。H.323也提供一种连接基于包交换的视频会议系统与基于电路交换(H.320、H.324)或基于ISDN的視频会议系统的手段。H.323使用不同视频会议标准中共同的编解码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协议转换,从而提供优化的性能。
3. 视频会议系统的管理应用
3.1、视频会议设备的运维保障工作
在视频会议进行中,如果视频会议设备运行不畅或者出现故障,就会迫使会议中断,有可能会造成公司重要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因此,对视频会议运行设备的运维工作成为了保障视频会议顺利进行的首要任务。(1)保障通信线路。会议保障人员应定期对视频会议设备线路进行检查,测试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网络连通性和丢包率,及时的进行维护,在设备线路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快速的解决网络线路故障,保证视频会议顺利进行。(2)保障会议设备。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包括了MCU(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电视或者投影仪、音频设备、话筒、音响等,会议保障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并已经调整到最佳位置,在硬件出现问题时,及时联系厂家对设备进行维修及更换,保证会议室正常使用。
3.2 、视频会议进行过程的保障工作
视频会议运维人员应提前到达会场,对会场设备进行开启,根据会议要求联系分会场相关人员,提前将视频会议连接到分会场(2方以上会议,需提前将MCU会议号告知各分会场),连接后对会场话筒逐个进行试音,并根据分会场的情况把音量调整到最佳,通过声音测试鹰眼摄像头是否可以正常追踪,在没有安装安装鹰眼摄像头的会议室内,要提前储存摄像机预设位,保证会议的各个需要。在会议进行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话筒音量,以达到最佳效果。视频会议室视频信号源比较多,需根据会议实际要求对视频矩阵和中控进行操作(如视频会议发送双流),要将不同的视频信号源切换到指定输出显示器,以满足会议需要,保证会议顺利进行。
3.3视频会议运维人员的保障工作
(1)过硬的专业技术。视频会议系统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等多个领域,运维保障人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熟悉各种系统的操作,对设备出现事故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一定要掌握。并且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探究,勤于思考,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每一项任务。(2)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视频会议系统运维服务是一项服务行业,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运维保障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会议需求,保证会议顺利进行。(3)具有责任心。视频运维保障人员应该时刻明确自己的义务与责任,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做事积极。
参考文献:
[1]郜丽丽,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6-18
[2]闫超敏,基于IP分组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6-175F205054-FABA-472C-BF81-EB31AFBEB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