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璐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现代汉语中“好悬”既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作句子成分,“好”本义指“女子貌美”,后引申为形容词“优良,良好”、动词“交好”等,另外,“好”与一般只客观表示程度的副词如“最、非常、很”等不同,“好”在一定意义上附带了感情色彩,根据胡裕树,范晓(1985)[1],在这种情况下“好”为“感叹副词”。在“好悬”中“好”修饰中心语“悬”转为副词后,使其否定强度更高,主观情绪更为明显,双音节形式韵律性更强。
(一)独立感叹的“好悬”。当不与任何词语或句子发生句法组合关系时,“好悬”单独成句,此时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说话人在当时情境下的一种应激性的思想上的反应,并且用“好悬”表达出感叹情感。例如:
(1)“好悬!”望着敌人乱轰轰往上爬的影子,七十六团团长倒吸了一口凉气,部队哪怕只要晚到片刻,让对手占领了阵地,两个纵队恐怕都有可能陷入不测之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06月23日)
这里“好悬”是说话者面对具体情境做出的即时感性反映,根据刘丹青(2012)“即时反应的感叹词一旦凝固化、规约化,就会成为只能单独成句的叹词。”[2]“好悬”原本是分析为状中型结构,但是在具体情境中功能都渐渐固化,“好”与“悬”二者之间词义有着融合趋向。当某个人遇到或者想起差一点接近某事但幸亏没有达到时发出感叹:“好悬!”这里我们一般不能说“我们好悬!大家好悬!”,词语的组合能力弱化。独立感叹的“好悬”,作用已经接近于叹词,并且在具体语境中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也为好悬的副词化提供了过渡阶段。
(二)作小句感叹的“好悬”。语言的首要作用是交际功能,当说话者发出感叹时,往往要把具体情景也表达出来,从而需要对“好悬”进行再次编码,使两个成分即“感叹内容”和“感叹评价”共现于一个句子中。
首先,“好悬”跟语气词共现作小句。例如:
(2)好悬啊,天气变冷,提醒各位,用洗衣机时,小心自己脖子上长长的围巾别一不小心连着衣服被夹在洗衣机里,很容易丧命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人民网 每日舆情速递》2013年10月17日)
“好悬”是一个具有感叹性语义的结构,所以“好悬”后往往可以与“啊、哪、呐”等典型的语气词同现,加强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同时语气词附着于“好悬”之后,有着预示停顿的作用,衔接了后面的子句。
其次,“好悬”直接作小句。
(3)好悬,建国的白眼球差三毫米就划着了瞳仁!(魏润身《挠攘》)
(4)一阵狂风来袭,差点将他吹翻,吾木拉洪用力扑倒在地,身后就是悬崖,好悬!(《中国国防报》2017年02月15日)
上述例句中的“好悬”在句中实质是具有话语标记的简短小句,它与邻近小句之间形成解注复句。
综上,单独成句的“好悬”凸显感叹语气,同时陈述小句与“好悬”凸显的“临界感叹”的情绪共现后,其陈述性质通常会有变化,如例(3)后一部分要表达的不再是“叙述或说明某一事实”,而是潜藏在陈述事实下的隐含意义:不仅仅表述“建国的白眼球没有划到”这个事实,还表达了说话者以为“建国会受伤但没有受伤”的庆幸感。
(一)作谓语。“好悬”作谓语时,其主语一般是说话人的评价对象,并且说话者往往直接面对评价对象或所谈论的对象,故“好悬”的主语大多为第二、第三人称、指示代词“这”、“那”等。例如:
(5)范竞马对我说:“这次好悬呀。幸亏大部分评委给我打一分。”(《作家文摘》1994年)
相较于独立感叹,作谓语时的“好悬”感叹语气弱化,主要起修饰作用,但它内含的语言主观性[3]更加强烈,这种形式使整句的意义聚集于说话者的立场和态度。
“好悬”作谓语成分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的结构,陈述话语前所指对象的属性,是谓语焦点句[4],程度副词比如“好”的程度强化意义已经渐渐弱化,有着语法化为谓语焦点标志的趋向。张国宪(2008)[5]也持同一种看法,在程度副词“好”本身强化的作用减弱的同时,它也逐步虚化为一个“附着在词干上的一种词缀”了,也就是说,“好+A”—“好A”,即“好+悬”—“好悬”,这里的“好悬”已经有着词汇化的趋向了。
(二)作补语。“好悬”充当补语成分形成“V+得+好悬”结构。例如:
(6)最后两分钟打出幸运彩票,大奖中得好悬啊。(《新华网》2017年01月17日)
与“V+得+好悬”类似的有“来的凑巧、买得贵、工作得好认真”等等,结构表示情状语义。“好悬”对“V”是有影响的,大部分的“V”为“赢、中”等词,一般不能出现“*作业写得好悬。*衣服洗得好悬”这样的搭配,这与“好悬”的语义相关,“好悬”存在[+接近临界点][+侥幸得到]的义素,中心词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语义,“赢”“中”等词都有[+可得到][+含临界点]等语义单位。
(三)“好悬”在中动句式中。根据语料,“好悬”还经常构成“NP+V起来/着+好悬”的结构形式,例如:
(7)小河马一头伸进妈妈的血盆大口中,让人看着好悬。(《中国日报网》2013年01月04日)
曹宏(2005)[6]等研究者将此种构式与英语的中动句相对比,称之为汉语的中动句式。本文所讨论的“好悬”是一个双音节的形容词,表示一种状态,具有通指性,并且具有评价的语义表达特点,这种格式是描写性的。例(7)通过用AP“好悬”来描述表层结构中的NP“小河马将头伸进妈妈口中”的危险程度方面的一般情状下的状态、给人的感受,并且在形式上主动施事者“人们”并不出现在表层结构中,而是隐含在语义中,听话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编码解码,找出施事成分。
可以看出“NP+V起来/着+好悬”的整体语义大于其形式,“好悬”是句中的焦点,不可省略。张新华、蔡淑美(2016)[7]将中动事件拆分成六个语义成分,“好悬”所构成的中动句式一般属于第五种:感到/引起。施事借用“让”这样的使令动词显性编码,令施事成分和受事成分同时出现。比如例(7)也可以说成“小河马一头伸进妈妈的血盆大口中,看着让人觉得好悬。”,“小河马”事件反作用于人,让人产生相应的心理状态。
(一)“好悬VP”和“好悬没VP”。根据语料,作为副词的“好悬”存在否定形式“好悬没VP”结构和肯定形式“好悬VP”结构。例如:
(8)得病之前的李相甫聪明、好玩、淘气,什么有意思的玩意儿他都敢鼓捣——拆装收音机,做弹弓,做火药枪,甚至偷偷炒过黑火药,好悬没把房子点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10月16日)
(9)刹车印后面能拖出去20米,速度比较快当时,在快车道上,车还是歪歪斜斜的停在快车道上,好悬出事。(《央视网》2013年11月13日)
如果认为“好悬没VP”中的“好悬”是先修饰“没”,再“VP”组合,顺序是“(好悬+没)+VP”,如例(8)中的“好悬没把房子点着”语义是“接近但还好未把房子点着”。例(9),“车好悬出事”句子语义仍然是“车接近但还好没有出事”。实际上这个“没”是一个冗余的成分,原因在于和“好悬”同现的客观事实的局限性。客观事实是“说话者预期某人或某物会达到坏的结果,但其经历了一次危险的情况,接近预期但却是好结果”,那么就要用“好悬”来描述这一事实;如果客观事实是肯定的即“某人或某物已经达到了负面结果”,那么用“好悬”显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对比“好悬”和“差一点”,例如:
(10)车差一点出事。(车没出事)车好悬出事。(车没出事)
(11)车差一点没出事。(车出事了) 车好悬没出事。(车没出事)
可以看出,“好悬”与“差一点”完全不同,“好悬”本身标记一个反预期的信息,这个信息一定是积极的结果。如果变成肯定形式后是否定上一句的事实即“车出事了”再说“好悬”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两个句子都是表达“车子没出事”的语义。
正因如此,“好悬”作副词时,句子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与之同现的客观现实之所以具有局限性,与“好悬”原本蕴含的词源语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悬”和“险”同义,表示危险,在认知上[+危险边缘][+负面结果]的否定色彩较多,由于隐喻机制的作用,“好悬”由具体的“接近危险义”转化为具有转折关系的否定义副词,那么“好悬没VP”就是一种赘余形式,原本的否定词“没”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多余了。
(二)副词化“好悬”的游移性。冗余的“没”字省略后,“好悬”所处的位置相对来说更加自由,具有一定的游移性,根据语料,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2)a.一块突兀的大石头撞在了底盘上,车在马路上好悬出事了。
b.一块突兀的大石头撞在了底盘上,车好悬在马路上出事了。
c.一块突兀的大石头撞在了底盘上,好悬车在马路上出事了。
从上述例句中也可以看出“好悬”[+否定]的语义特征十分明显。“好悬”不仅不能用“很刺激、很惊险”来替代,而且“好悬”处于不同的位置就会导致整个句子的焦点发生变化,“好悬”使后面连接的成分成为句子的焦点,也就是说“好悬”越来越具有焦点敏感算子的功能,用法呈现更进一步的虚化现象。
(三)副词“好悬”语用效果。从语言效果来看,“好悬”句式描述了反预期结果的侥幸或不易,使句子带有说话者较强的主观性,“好悬”否定说话者预期可能发生的事件,但却是说话者所期望的,体现说话者的庆幸感,增添句子的主观感受,“好悬”的使用,增添了一份戏剧感,使整句更加生动。
另外,“好悬VP”句式的口语色彩义较为浓厚,通常出现在口语交际的对话体之中。例如:
(13)“3月14日8时30分左右,我在沈河区和泰东方园站,搭乘车牌号为辽AK0155的118路公交车,去往沈阳建筑大学。乘车期间,公交司机一直在玩手机,中间有一次好悬发生事故。”(《沈阳晚报》2014年03月24日)
“好悬VP”具有一定的抒情性,更适合口语的表达形式,尤其是在报纸、采访或者是个人微博等口语性质的情境下出现较多,很多情况下是向他人或自己陈述主观感受的自我告白句。
根据语料“好悬”的副词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从“好悬,没VP”形式小句熔合到“好悬没VP”形式;第二阶段为“好悬没VP”形式否定冗余到“好悬VP”形式。
(一)小句熔合。我们根据语料中的例句具体分析:
A:当时,我突然听见“砰”一声闷响,B:好悬没砸着停在楼下的车。(《沈阳晚报》2016年11月23日)
例句中A陈述甲事件即说话者“听见‘砰’的一声闷响”,甲事件原本有可能致使出现负面结果的事件乙“砸到停在楼下的车”,B作为转折否定几乎就要实现的事件乙。其原本的表达方式可以是:
句a:好悬,没砸着停在楼下的车。
句b:好悬啊,没砸着停在楼下的车。
句c:没砸着停在楼下的车,好悬。
三个句子的都是由两个小句构成的,句a和句b的后一小句是对前面感叹性小句的解注,句c的“好悬!”小句是对前一小句的总结性感叹。上文提到“好”作为感叹副词,使其整体不管有没有语气词“啊”或者感叹号,都表示对一种非常接近临界点的惊叹意义,另外,“好悬”不管是在句首还是句尾,表示的都是对另一部分小句所陈述事实的感叹,“好悬”句子位置改变不改变句义。总而言之,句a、句b和句c的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句子的意义相同。
一般的当句子呈现句a即“好悬,没砸着停在楼下的车。”的形式,“好悬”通过小句紧缩变成句a':“好悬没砸着停在楼下的车”,而句b和句c不能产生这一变化,小句紧缩后“好悬”本身附带的感叹语气脱落而词汇化为具有否定意义的副词。
从句a到句a'的过程表明,小句熔合形成“好悬没VP”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好悬”是作为感叹成分单独作一个小句。
2.“好悬”在整句的句法位置是处于句首。
3.单独作小句的“好悬”不与语气词同现。
满足这三个条件即“好悬,没VP”形式,“好悬”感叹语气弱化,双小句紧缩使“好悬”句法位置有所改变,辅助性功能凸显,“好悬”词义由具体转为抽象,这里不再是表示“很刺激、很惊险”偏正短语,而虚化为“否定义”的词,“好悬”已经呈现副词化的倾向了,整个结构是单小句结构。但此时“好悬”在句中的游移性还很弱,副词用法还不够成熟。
(二)否定脱落。上文已经提到,“好悬”原本蕴含的词源语义促使与“好悬”同现的语境事实一定是说话者预期某人或某物会达到坏的结果,虽然经历了一次危险的情况,几乎就要出现预期的负面结果但却没有出现,是积极结果,“好悬”承担了否定功能,否定词“没”是一个冗余的成分可以隐去,也就是说“好悬没VP”与“好悬VP”的句义相同。
说话者说话时追求高效性经济性,往往省去否定词“没”,这时“好悬”进入句中就只能理解为修饰性的副词,不是偏正短语了。“好悬没VP”结构时,副词的用法或多或少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句中游移。当隐去否定词“没”后,“好悬VP”中的“好悬”位置也相对自由,主要有三种情况:处于主语之前;处于主语之后,谓语之前;或者前无主语,直接附带谓语,即非主谓句。例如:
(14)一块突兀的大石头撞在了底盘上,好悬车侧翻了。
(15)小小几句英语短路,我好悬丢人。
(16)刹车印后面能拖出去20米,速度比较快当时,在快车道上,车还是歪歪斜斜的停在快车道上,好悬出事。
“好悬”的副词化历程如下图所示:
综上,小句熔合后“好悬”相当于“差一点”的“接近义”,隐去“没”之后,“好悬”承担了否定作用,否定整个谓语,“好悬”的副词化彻底完成,感叹语气完全脱落,整个结构是一个单句结构。当“好悬”可以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在句中具有游移性的时候,“好悬”的否定义副词的用法更加成熟。
通过对网络平台搜集的语料考察,本文总结得出: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三种“好悬”——作形容词短语的“好悬A”、作感叹句的“好悬B”和作副词的“好悬C”。“好悬C”的产生是句法层面的,而不是词汇层面的。“好悬B”作为评价性小句,用于应激性的感叹反应,具有了感叹作用,而这一作用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被认为是叹词的主要功能,这促使了叹词化“好悬”的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好悬B”通过小句熔合从而进入状语的位置,“好悬”促使功能发生了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好悬”吸收了“没”的否定意义,感叹语气脱落,并且在句子中的位置越来越灵活。可以看出,“好悬”已经有了虚化为转折词的用法,但这种用法的成熟还需经过更长时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