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琛 刘镇江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一)教育目的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历史交给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总体任务,是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性质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明确指出,在接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同时,还应当让所有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最后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同样要高度重视和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相关教师则需要提升执教水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风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育价值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2]教育的价值不仅影响着构成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及其成员,还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教育为其奠基。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教育公平观。
1.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本质是“起点公平”。虽然我国目前城乡结构发展并不均衡,这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现实因素,也是亟待政府着力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一定要坚持推进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这样才能让教育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和相对发达地区都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条件,让落后地区的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脱贫和教育结合起来,扶贫与扶智统一,通过教育改变观念,把贫困先从思想上根除,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命运,从而享受到教育公平的政策成果,这是教育公平观的一个重要体现。
2.教育过程的公平。人都有实现自己价值的需求,有提升自我能力追求进步的需求,也有实现自己梦想的追求,把实现这些追求的机会公平交给每一个社会成员,这就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教育公平就是这种社会公平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教育改革,同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3.教育结果的公平。“质量公平”是体现教育结果公平的一个主要维度,具体内容是指让全体公民有权利和机会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有同样的成功机会,特别是要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扶持。为了使贫困落后地区的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来提高教育公平,逐渐缩小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引起的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尊师重教观。优秀的老师,不仅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重大、积极的正面作用,对一个国家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优秀的教师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保证,教师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总书记指出,教师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中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和巨大价值。不仅如此,习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应当维护人民教师的权益,全方位提高人民教师的整体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凡是教育兴盛的时代,必是社会繁荣的时代;凡是引领教育风气之先的地区,必定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没有教育的优先,就不会有发展的领先;有了优秀的教师,才能形成先进的教育。
(五)师生品德观。教师和学生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特征,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对教师这一关键角色的总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研究、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因此,对高校师生品德观念的塑造和把握,也是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思政课程教师的品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爱心的好教师,在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等方面引导学生为祖国献身。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和国的光辉未来需要广大青年学子进取与拼搏。
(一)时代性。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改变了社会生活。在国际上,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引发了教育数字海啸——MOOC。当今的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凸显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以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前列为契机,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发展和创新了一系列教育理念。就国内而言,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和现代素质,是以现代化教育为本的,因而教育的优先发展才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前提。就国际而言,想要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掌握话语权,而高端人才的培养是主导话语权的关键,世界各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和民族自信心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人民性。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016年习总书记参观八一学校时曾说过:“国家的教育经费要特别向上述领域倾斜,加大投入,落实办学经费,完善资助体系,通过教育斩草除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要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习近平的教育伦理思想富含人民性,他致力于发展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人们可以接受更加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在生活中出类拔萃,具有掌握自己生活、服务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过上理想的、和谐的生活。
(三)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是在总结当代社会主义教育和世界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深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强化了党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理论指导。正是这种不断的理论创新,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还精准指明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世界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思想体系。因此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体系,是对我国源远流长教育传统的一种伟大继承和辩证发扬,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本立场,同时积极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实践性。实践性是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的突出特点,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在现实实践中探索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真理。他深入到各级学校,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第一线进行调研和研究,亲自了解和掌握各种教育问题,并作出重要部署,使自己的教育伦理思想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他对如何发展教育做了详细的阐述,比如强调建设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增强我国教育的世界竞争力。
1.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习总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理论遵循。
首先,在当下风云激荡的复杂国际形势中,他仍然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把求真务实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具体改革措施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他强调要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教育哲学理念。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开展教育工作,坚持发挥主动性、依法办事的科学方法,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良好遵循。
最后,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体系,是对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耕耘并取得硕果的集中体现,他的教育伦理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为世界教育理论增添了具有东方色彩的宝贵内容。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和增加,教育总体发展接近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体现了中国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意志和决心;中国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突飞猛进,这是国家对教育事业不断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某种层面来说,教育系统的完备是培养现代化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也是完备的人才体系建立的前提,正因如此,我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攀升,各个地区的教育工作都在发生良性的改变,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
1.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大局规划和顶层设计,科学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更合理地确认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更好的教育和更稳定的工作,人民向往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目标。”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把“更好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置,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体系是把教育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最突出地位和战略级高度。
在习总书记教育伦理思想体系的引导与关怀下,当前社会教育的痛点正在被逐步找出并解决: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全国性的义务教育质量已经发生了量的改变和质的飞跃;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更加完善,各个阶段的教育层次的衔接也更合理,体系也愈发完善,人才培养和区域布局结构不断得到自我优化和迭代更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正在逐步面向世界,正在接受其他教育强国的检验和挑战,国家的开放新战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注入强大的生命活力和推动力。
2.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重大启示。
首先,教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关注的研究课题,也是国家发展新趋势发展新战略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性质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特点和气派。
其次,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人民,蕴含着强烈的人民性。它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强烈感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最高价值取向”。推进了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公平性,体现了教育惠及民生的价值理念。
最后,习近平教育伦理思想为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指导,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教育理论的新成果,同时也是教育实践层面的理论总结和重大创新。习近平深刻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深化,必将引领中国教育不断前进,最终赢得新时代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