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生儿袋鼠式护理对初产妇的影响

2021-02-13 13:36张小梅吴青媛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产妇新生儿

张小梅 吴青媛

摘要: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至产后4周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纯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019年3月~6月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及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水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出院当天纯母乳喂养率、泌乳量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或中者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当天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至产后4周能帮助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增加泌乳量。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初产妇

袋鼠式护理对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国内鲜见报告。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进行袋鼠式护理,可以帮助母亲尽快适应新角色,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使其没有压力地度过产褥期[1]。本研究分析袋鼠式护理至产后4周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纯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镇江市某三级甲医院2019年3月~6月产科收治的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及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7.59±5.22)岁;平均孕周(39.35±1.09)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432.8±433.29) g;身高(50.23±1.13) cm;1 min APgar评分(9.77±0.48)分。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63±5.22)岁;平均孕周(39.52±3.41)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319.8±370.89) g;身高(50.02±1.06) cm;1 min APgar评分(9.82±0.39)分。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助产士在新生儿娩出后快速清理呼吸道,擦干新生儿身上的羊水、血迹,待脐带搏动停止后给予一次断脐,进行产科常规护理,如按脚印、接种疫苗、测体质量与身高等,出院后接受常规随访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袋鼠式护理。(1)培训研究人员。干预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公布的《袋鼠式护理实用指南》,包括实施袋鼠式护理的目的和意义、具体实施细则、生命体征监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处理、与家属沟通技巧、量表的使用及相关注意事项等。(2)干预内容。准备階段:松解婴儿襁褓,脱去衣服,更换好纸尿裤,尿布包裹的区域尽可能减少,露出较多的皮肤与母亲接触,做好新生儿保暖工作如穿上小袜子,以减少体温散失;实施阶段:准备工作完成后抱新生儿至产妇裸露的胸前,使新生儿以俯卧位“青蛙状”爬服在母亲裸露的胸前,指导产妇一手托住宝宝臀部,另一只手放于背部,防止下滑影响护理效果。(3)干预时间及频次。产妇及新生儿每日进行2 h袋鼠式护理,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60 min,干预至产后4周。皮肤接触过程中应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床旁指导,经常巡视并监测母婴的生命体征,提前备好吸氧装置、监护仪等急救物品,若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应及时处理。(4)操作指导与依从性检测,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每天到病房一对一指导产妇袋鼠式护理,直至其能自主熟练完成。发放袋鼠式护理操作日志,嘱产妇每天袋鼠式护理后准确记录,42 d门诊随访时带回。出院后每周对产妇进行2次电话随访,监督其是否实施到位。

1.3 观察指标

(1)母亲角色适应问卷。所有条目均按Likert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5分。总分16~80分,得分越高说明母亲角色适应水平越好。64~80分为适应良好,48~63分为适应中等,≤47分为适应差。(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该量表共30个条目,包括技能和内心活动2个维度,每个维度各1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总分30~150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3)纯母乳喂养率及泌乳量、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除母乳外,不添加包括水在内的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出院当天泌乳量,泌乳量包括多、中、少、无。“多”指吸吮后有大量乳汁可排出;“中”指吸吮后无乳汁排出;“少”指吸吮时新生儿仍哭闹,吸吮完成后新生儿不能安静入睡;“无”指无乳汁分泌。由母婴专科护理人员于产妇出院当天对其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为(68.57±5.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0.64±9.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产妇出院当天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出院当天,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或中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当天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袋鼠式护理是指母亲以类似袋鼠照顾新生儿的的方式,将新生儿肌肤对肌肤贴在母亲胸口,在皮肤接触过程中满足新生儿及产妇双方的生理及心理需求[2]。袋鼠式护理能促进初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缓解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增加双方的互动,产妇能及时了解宝宝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母乳喂养的几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干预后,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明显好转,可以让产妇更好的适应母亲角色,减轻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产妇照顾婴儿的信心,提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后,通过母亲的抚摸、乳汁刺激等,提高了新生儿觅食反应和吸吮动作,有效增强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此外,医护人员帮助产妇开展袋鼠式护理后,对产妇母乳喂养技能进行有效指导,提高了产妇照顾新生儿的自信心以及依从性,增加了产妇的泌乳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泌乳量多或中者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出院当天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袋鼠式护理干预可促进母乳喂养,帮助产妇尽快建立纯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周晓娟.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母乳喂养影响的情况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8):199.

[2]陈莎,文元爽,邓黎.袋鼠式护理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3):109.

猜你喜欢
初产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