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金凤 乔 莉 庄 艳 孙存芹 邓建武
1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连云港 222022
2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022
机械通气是指利用机械呼吸机建立起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从而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呼吸支持的一种辅助呼吸的治疗方式,是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改善氧合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1-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异常积聚而阻塞静脉管腔,形成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病变[4-6]。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因长期卧床而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升高。目前,下肢DVT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机械物理预防等[7-8]。下肢气压泵属于机械物理预防范畴,在普通外科、妇产科、骨科术后下肢DVT的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肢气压泵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的恢复,从而有效预防下肢DVT。本研究对下肢气压泵于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DVT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需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下肢DVT的诊断标准依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9]。纳入标准:(1)ICU收治且需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2)相关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3)下肢DVT的Caprini评分[10]≥3分;(4)年龄≥18岁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出血倾向或合并出血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有气压泵治疗禁忌证的患者;(4)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心理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下肢气压泵治疗的患者;(5)既往有严重骨质疏松史、下肢动脉硬化史及下肢有未愈合创伤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92例ICU需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DVT防治)和观察组(在常规防治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下肢气压泵治疗),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70.12±8.96)岁;ICU内机械通气时间为3~6周,平均(4.02±0.83)周;Caprini评分为3~6分,平均(4.49±0.76)分。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71.06±9.21)岁;ICU内机械通气时间为3~6周,平均(4.06±0.84)周;Caprini评分为3~7分,平均(4.51±0.78)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ICU内机械通气时间、Caprin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常规下肢DVT防治:(1)体位治疗,上抬双下肢呈30°,监测肢体肿胀、皮温、皮肤颜色及双下肢大腿周径,给予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开展床上活动、下肢按摩等。(2)药物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85 IU/kg,腹部皮下注射,2次/天,治疗14 d。以4周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常规下肢DVT防治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下肢气压泵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将压力腿套包裹于双下肢,压力腿套、套管连接主机,开通电源,工作压强设置为20 kPa,向压力腿套、踝部充气,达到设置的压强时停止充气,从小腿向大腿方向挤压腿套,促使血液向下肢流动。随后踝部、小腿部、大腿处的腿套同时放气,使血液向下肢回流。下肢气压泵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2次/天。以4周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具体指标包括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下肢股深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值;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通过下肢静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下肢DVT的相关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异常。
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增加值均快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增加值均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83、13.574,P<0.05)。(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指标的比较(cm/s,±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股深静脉血流速度指标的比较(cm/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平均血流速度 血流峰速度增加值对照组(n=46)治疗前 12.21±1.06 15.32±1.34治疗后 15.34±1.57* 18.17±1.86*观察组(n=46)治疗前 12.19±1.04 15.29±1.32治疗后 18.96±1.62* 23.52±1.9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侧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5、4.583,P<0.05);观察组患者的右侧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5、4.323,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的比较(cm,±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的比较(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指标 对照组(n=46) 观察组(n=4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踝部周径增加值左侧 21.26±2.3125.37±3.96a21.28±2.3222.33±3.27b右侧 22.65±2.3626.09±3.97a22.74±2.4123.86±3.62b小腿周径增加值左侧 35.36±3.9839.89±4.64a35.41±4.0235.62±4.29b右侧 36.29±3.9740.57±4.79a36.31±4.0136.45±4.34b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PT、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P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D-D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86、8.444、15.150,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cm,±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APTT(s) PT(s) D-D(mg/L)对照组(n=46)治疗前 27.81±2.96 9.22±1.53 1.03±0.11治疗后 29.19±3.23a 12.39±1.62a 0.73±0.09a观察组(n=46)治疗前 27.78±2.87 9.19±1.51 1.05±0.12治疗后 34.59±3.42a b15.26±1.64a b 0.51±0.04a b
观察组患者下肢DVT、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下肢DVT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 的比较 [n(%)]
机械通气是ICU内一种常用的呼吸辅助治疗方法,应用范围广泛。长期机械通气使患者长期卧床,导致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使血液蓄积于下肢静脉腔内,血管内膜与血液中血小板的接触率升高,血小板于静脉腔内膜处积聚,造成血流瘀滞,从而形成血栓。同时,长期机械通气可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进一步增加了下肢DVT的发生风险。目前,对下肢DVT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下肢气压泵属于物理防治范畴,目前,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心胸外科、妇产科、骨科等诸多学科术后[11-13]。气压泵不仅能够通过挤压患者深静脉、淋巴管、深部肌肉等从而排空静脉血管内瘀血,促使其流向远心端小血管,并可加快血液回流速度,增强下肢血液灌注,放气时的骤然减压可使静脉血液充盈,提高血流速度,同时能够促进淋巴回流[14-19]。气压泵的压力能够通过加快血流速度起到减少静脉内瘀血积聚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凝血因子的形成,并减少其与血管内膜的黏附。气压泵在降低下肢DVT发生率的同时促进了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了渗出液吸收,有利于消除水肿,并增强对炎性介质的吸收,从而发挥减轻炎性反应、减轻疼痛感的作用。对于气压泵的具体操作,应注意充气压强数值达20 kPa时应及时停止充分,充气时间约为11 s。将压力平均分布于患者的大腿、小腿及踝部,压力腿套的排气时间约为60 s。行气压泵治疗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注意事项,测量好患者的腿围。在腿套包裹下肢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患者的裤子整理平整,松紧度以可插入一食指为宜。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气压泵的电源、粘扣、腿套管路等情况,并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等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加快,但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股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下肢气压泵能够进一步加快患者下肢深静脉的血流速度,减少静脉腔内血液瘀积,从而更好地预防下肢DVT。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均较治疗前增大,而观察组患者则未出现这种情况。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踝部、小腿周径增加值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下肢气压泵能够降低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或减轻肿胀程度。APTT的正常范围为25~37 s,PT的正常范围为11~14 s,D-D水平≥0.5 mg/L为高表达;当APTT、PT短于正常范围下限时,提示存在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相关疾病;当APTT、PT长于正常范围上限时,提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性疾病。本研究中,通过对比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下肢气压泵可通过促进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等机制减轻患者高凝状态,为更好地预防下肢DVT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及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下肢气压泵能够有效降低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并可有效预防患者下肢疼痛、肿胀、皮肤颜色异常的发生率。这一研究结论与吴瑞明等[20]的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下肢气压泵应用于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下肢DVT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加快患者下肢静脉血液速度。气压泵治疗属于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治疗安全性高、无肝肾负担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