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淑文 罗小艳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佛山 528318)
CHD 是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心理、社会、行为因素等均是诱发CHD 的高危因素,如血浆胆固醇、糖尿病、年龄、情绪、吸烟、性别、高血压等[1]。CHD 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体力降低等,患者身心状态不佳,加之病程绵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有报道指出[2],负性情绪容易增强体内交感神经活动,诱发脂类代谢紊乱、心率加快、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促凝血物质释放等生理病理改变,加重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提升致命性冠脉事件发生风险,降低生活质量。常规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与个体性,难以兼顾患者身心护理需求,故护理效果欠佳。有报道指出[3],CBT 通过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同时辅以放松训练,可以改变病态认知,矫正病态行为,减轻抑郁、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CHD 护理中应用CBT 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12 月接诊且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的45 例CHD 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BT 的45 例CHD 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基于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确诊;(2)具有自主阅读能力;(3)阅读知情书后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哺乳、妊娠者;(2)脑性血管痴呆者;(3)近1 年内有丧偶、丧子等严重负性事件者;(4)精神病史者;(5)恶性肿瘤者;(6)脑血管意外者。
1.2.1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 以优化环境、健康宣教、用药及运动指导等为主。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BT) (1)合理情绪干预:①心理诊断:加强护患交谈,增进护患关系,寻找、分析CHD 发生原因,例如脾气不好、作息不规律、膳食结构不合理等;②领域阶段:结合患者理解能力、认知程度、文化水平等,帮助患者找出不合理信念,且让患者意识到自身不良情绪、行为是造成CHD 的重要原因;③修通阶段:通过扩张式、质疑性提问,护患展开不合理信念辩论,从中引导患者改变不合理信念,例如向患者说:“你的家人还要上班,为什么一定要他/她来照顾你呢?”;④再教育阶段:护患沟通中了解患者还有无其他非理性信念,若有继续与之辩论,从而让患者掌握这种辩论方法,日常生活中能够用理性思维方式考虑问题。(2)放松训练干预:①放松方式:传授患者放松方法,且鼓励其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放松姿势、行为,例如深呼吸、闭目养神、散步等;②音乐干预:结合患者音乐偏好、年龄、病情等挑选合适音乐曲目,经由每日播放音乐,调节其身心状态;③运动干预:结合患者心肺功能、病情等,指导其每日餐后30min 进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注意合理调整运动强度与时间;④其他:告知患者合理搭配膳食营养,保持低脂、少油、低盐饮食,同时规律作息。
(1)焦虑抑郁评分:量表选取焦虑自评量表(简称:SAS,共 20 个项目,临界值为 50 分)、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共 20 个项目,临界值为 53 分)[4],焦虑抑郁评分越高则患者负性情绪越重;(2)感知控制评分:量表选取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简称:CASR,共8 个条目)[5],感知控制水平越差则表现为评分越低;(3)SF-36 评分:量表选取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6],且从社会职能、精力、躯体疼痛三个方面评估生活质量,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自护能力评分:量表选取自护能力量表[7],共43 个条目,且从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我概念三个角度评估自护能力,评分高则自护能力强;(5)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自拟冠心病知识问卷评估,分为:①未掌握:0-59 分;②基本掌握:60-89 分;③完全掌握:90-100 分;④计算总掌握率(基本掌握率+完全掌握率);(6)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
观察数据均以SPSS23.0 统计学软件汇总、处理,同时以表示焦虑抑郁评分、感知控制评分、SF-36 评分、自护能力评分,行t检验,以n(%)表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存在对比价值。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SAS、SDS)、感知控制评分(CAS-R)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较低,CAS-R 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感知控制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感知控制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SAS SDS CAS-R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5 45干预前48.39±6.35 49.48±5.33 0.882 0.380干预后42.39±5.98 36.77±3.74 5.345<0.001干预前53.42±6.36 53.23±5.13 0.156 0.876干预后48.69±6.58 43.21±4.79 4.517<0.001干预前26.12±3.38 26.15±4.14 0.038 0.970干预后26.68±3.77 31.28±3.39 6.086<0.001
两组SF-36 评分(社会职能、精力、躯体疼痛)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 SF-36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 SF-36 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社会职能 精力 躯体疼痛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5 45干预前54.98±11.98 55.77±11.38 0.321 0.749干预后64.15±12.89 79.94±10.85 6.287<0.001干预前53.15±9.64 55.14±11.49 0.890 0.376干预后56.14±7.58 65.39±11.89 4.401<0.001干预前52.98±14.34 52.59±11.58 0.142 0.888干预后54.12±15.88 65.99±13.16 3.861<0.001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自护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自护责任感 自护技能 自我概念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5 45干预前11.48±1.59 11.87±1.64 1.145 0.255干预后13.83±1.45 15.62±1.58 5.599<0.001干预前19.38±1.45 19.54±1.79 0.466 0.642干预后24.68±1.47 31.76±1.39 23.476<0.001干预前13.45±1.57 13.56±1.49 0.341 0.734干预后14.37±1.38 16.79±1.63 7.601<0.001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5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n(%)]
观察组发生2 例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发生9 例心血管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CHD 具有病情易反复、病程绵长等特点,需要长期治疗,所以患者普遍表现为心理、生理健康程度不高[8],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需要进行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表明,CBT 用于CHD 护理有较好效果。第一,相关报道指出[9],CHD 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与住院环境陌生、患病前紧张工作、胸痛反复发作、被迫改变生活习惯等有关,容易诱发促凝血物质释放、血压上升、脂类代谢紊乱等[10],降低预后,提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次在观察组进行CBT,其通过护患间不合理信念辩论,能够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合理信念,且主动放弃不合理信念,从而纠正相应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加之放松训练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11],增加脑啡肽,有助于克服情绪障碍,稳定心态,所以能够预防因焦虑抑郁而诱发病理、生理变化,同时音乐刺激能够对大脑网状结构、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等产生影响,有助于调节精神状态,减缓心率,降低心脏负荷,促进心肌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第二,感知控制是个体的一种感受、感知[12],属于一项心理变量,能够影响个体思维模式,CHD 患者因病程绵长,使得家庭关系、社会角色等出现变化,甚至偏离既定轨道,加之还需面对不可预知的死亡、胸痛等风险,均会降低患者控制感,所以监测CHD 患者感知控制情况,无疑也会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知控制评分更高(P<0.05),提示对CHD 患者实施CBT,可以改善其感知程度,便于患者展开自我护理。第三,生活质量通常包含心理、精神、身体、社会四个方面的评价,本次选用SF-36 量表,其在CHD 患者应用中的信效度得到证实[13];同时CHD 是常见心身疾病,其生活质量受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负担形式、个人信仰、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14],一方面而言,CHD 可因多种不合理信念而降低心理健康程度,CBT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展开信念辩论,可以及时纠正不合理信念,且形成新的合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CHD 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而言,放松训练通过减轻负性心理可以减少病理生理改变,有助于促进患者生理健康,因此,观察组SF-36 评分更高。第四,CHD 好发于中老年群体[15],患者往往缺乏正确疾病认知,CBT 通过指导放松训练以及不合理信念辩论,能够增强疾病知识宣教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增强自护能力,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佳(P<0.05)。
综上所述,由于CBT 用于CHD 护理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且能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