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醒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2-12 03:19才仔全杨永良
医药前沿 2021年36期
关键词:例数黏度缺血性

才仔全,杨永良,王 刚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22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后致使脑组织发生局限性缺氧缺血性坏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发病率、复发率高的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威胁极大[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基本原则为遵照控制基础病、促使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因为介入治疗、溶栓等存在较大的风险,且需要较高的治疗费用,所以无法在基层医院应用。规范、合理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治疗,既能够恢复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又能够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刺血醒脑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50 例。纳入标准: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5 ~20 分,CT 或MRI 确诊,满足脑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24 h,年龄18 ~90 岁;③患者或其家属知晓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血液病、脑肿瘤、脑外伤引起的卒中;②需要开展静脉溶栓或动脉溶栓或取栓等临床治疗方案;③存在卒中病史,后遗症对试验评估会产生影响;④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会对肢体活动功能产生影响的病症;⑤患有恶性肿瘤等病症且预期生存时间在3 个月内;⑥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⑦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49 ~76 岁,平均年龄(65.8±3.2)岁;病程最短1.8 h,最长25 h,平均(12.6±2.7)h;基底节区梗死18 例,脑干梗死4 例,脑叶梗死13 例,丘脑梗死15 例。试验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50 ~77 岁,平均年龄(65.7±3.1)岁;病程最短1.9 h,最长24 h,平均(12.5±2.6)h;基底节区梗死20 例,脑干梗死2 例,脑叶梗死15 例,丘脑梗死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入院后即刻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对症处理。若患者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病症,需要对血糖、血脂、血压水平进行控制,遵医嘱抗凝。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血醒脑法治疗:通过三菱针对患侧十宣、少冲、涌泉穴及百会穴皮肤直接刺破,出血后需要挤出3 ~5 滴,不可过量挤血。1 次/d,1 个疗程为14 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1 个疗程后通过NIHSS 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值为10 分,评分越高,则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通过Barthel 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值为100 分,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关系[3]。(2)疗效评价标准:以《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作为依据[4],其中NIHSS 评分下降90%以上,且显示病残为0 级,则表示痊愈;NIHSS 评分下降在45%以上,90%以下,且显示病残为1 ~3 级,则表示显著进步;NIHSS 评分下降在18%以上,45%以下,则表示进步;NIHSS 评分下降在18%以下,则表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3)于实验室安排专人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连续进行3 次,选择平均值,主要包括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4)治疗前、治疗后各进行1 次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与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5)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类型为消化不良、肝功能异常、头晕恶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 指数高于治疗前;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s,分)

表2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 s,分)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Barthel 指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508.24±3.762.31±1.3778.67±16.88 94.51±5.91对照组508.91±4.254.51±3.6078.68±17.41 84.34±19.67 t 0.83494.03860.00293.5013 P 0.40580.00010.99770.0007组别例数NIHSS 评分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状态,试验组各项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大多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s)

血小板聚集率/%组别 例数纤维蛋白原/(pg·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 5067.73±7.1335.96±6.464.69±0.543.16±0.48对照组 5066.26±6.9244.32±6.044.74±0.554.02±0.51 t 1.04616.68420.45878.6829 P 0.2981<0.0010.6475<0.001血浆黏度/(mPa·s-1)组别 例数全血黏度低切/(mPa·s-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 502.52±0.431.57±0.3714.12±2.269.19±1.74对照组 502.59±0.361.96±0.4013.92±2.159.17±1.74 t 0.88265.06110.45340.0575 P 0.3796<0.0010.65130.9543组别 例数全血黏度高切/(mPa·s-1)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 507.11±0.775.64±0.66对照组 507.07±0.826.38±0.61 t 0.25145.8223 P 0.8020<0.001

2.4 两组患者血浆t-PA 与PAI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PAI 均低于治疗前,t-PA 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t-PA 与PAI 水平比较(± s,μg·L-1)

表4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t-PA 与PAI 水平比较(± s,μg·L-1)

注:PA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别例数PAI t-PA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5049.05±5.77 41.26±3.92 30.06±4.62 38.75±4.94对照组5048.30±5.63 45.18±4.15 29.86±4.76 35.15±5.50 t 0.65784.85550.21323.4433 P 0.5122<0.0010.83160.0008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集中在老年群体中发病,且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5]。祖国中医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纳入到“中风”范畴,认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是本病的病机。针对急性期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主张遵照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开窍醒神的基本原则进行治疗[6]。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自创刺血醒脑法治疗后,疗效可观[7]。刺血疗法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记载,又名放血疗法,其是中医传统急救措施之一,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古代医学家已经明确指出,通过刺血,能够达到活血化瘀、开窍通闭、清火泻热的功效。刺血醒脑法不仅中医特色明显,且依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机进行针对性的穴位选择。十宣血是临床急救过程中常用的一个穴位,其在晕厥、昏迷患者中可起到醒神开窍、清心泻热、交通阴阳的作用。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少冲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通过井穴,能够对昏迷、厥证进行有效治疗[8-9]。肝肾亏虚本就是中风患者的病理基础,选择涌泉、少冲穴,可发挥开窍醒神、补益肝肾的功效、百会穴的作用在于回阳、益气、开窍醒神、救逆等,其对气血无法上行、清窍失养导致的不同类型的失神症、昏迷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百会穴在人体的头顶,并与脑部具有直接性关联,可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偏瘫、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均有理想的临床疗效[10-11]。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 指数高于治疗前;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状态,试验组各项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I 均低于治疗前,t-PA 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试验组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刺血醒脑疗法具有平衡阴阳、醒脑开窍、调和气血的作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表现出来的中医病机可以较好的切合,且选择的百会穴、十宣穴具有清火泻热、开窍醒神的效果,选择的少冲、涌泉穴具有补益肝肾的效果,从而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升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刺血醒脑法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临床方面还未能全面、系统、清晰的阐述刺血疗法机理,未来需要进行深入性的讨论和分析。

猜你喜欢
例数黏度缺血性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