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娟娟,邹长艳,程孝娟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精神病患者精神状态非常异常,存在自身伤害与暴力行为出现的风险,例如自杀、伤害他人以及损坏物品等等。出于对患者自身以及他人安全的考虑,需要对患者采取合理的保护性约束,确保治疗与护理措施的顺利进行[1]。结合相关研究可知,接受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住院患者,其自身情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伤害,特别是长时间受到约束的患者,心理伤害程度会逐渐加深,从而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造成消极影响,处理不当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因此,需要探究保护性约束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此确保患者心理情绪的稳定,保障顺利安全的治疗与护理,实现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3]。文章选取200 例保护性约束精神病住院患者,分析患者心理情绪,比较研究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200 例保护性约束精神病住院患者,男女选取例数分别为118 例、82 例,年龄取值范围为(34.81±1.56)岁,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研究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比较所有研究目标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具体疾病类型以及病例数:精神分裂症134 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12 例、躁狂发作28 例、抑郁发作7 例、分离性障碍17 例、神经症及其他2 例。接受保护性约束的具体原因包括:易激怒、随意发脾气、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毁坏物品、伤害他人、自伤、拒绝治疗与护理等等。纳入标准:①确诊精神疾病患者;②病情符合约束性保护措施实施患者;③知情同意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且伴有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②意识障碍且不配合患者。
1.2.1 心理特点与分析 在精神科中,治疗方式之一就是保护约束,其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毁物、自杀、冲动伤人及自伤等突发状况,会使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阴影。
(1)受惩罚的心理:这类患者会认为护理人员对自己进行了惩罚手段,是不负责任及不人道的,没有站在自身的立场考虑问题,直接对自己进行简单粗暴的捆绑,非常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及报复的仇恨心理。
(2)自尊心受损的心理:当患者被进行约束后,会觉得自己的尊严被无情地践踏,在以后的生活中,无法在亲戚、朋友甚至孩子的面前保持尊严,对未来产生无助心理,痛苦并深刻。
(3)攻击抵触心理:患者在受约束之后,自主地认为这样操作是家人和护理人员联合故意进行约束自己的,会产生攻击行为,该类患者一旦解除保护约束后,就会报复和攻击参与的人员。
1.2.2 针对实施约束性保护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引起状态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调查表,将患者具体的实际情况全面详细地记录下来。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干预结果共同进行评判后,对患者解除保护性约束。具体干预方法包括:
1.2.2.1 保护性约束前的护理
(1)由于精神病患者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者,需要监护人代替行使同意权,在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对家属进行宣教和交流。约束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阴影,是一种违背意愿的强制性医疗措施,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想要反抗,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充分地对患者及家属说明原因及必要性,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2)保护性约束由精神科执业医师开具医嘱决定约束的形式和时限,不得超过24 h,如果需要继续约束,需重新开具医嘱。
(3)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进行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伤、自杀及意外伤害的情况。
(4)病房中应设置隔离间,避开其他患者进行约束操作,防止其他患者产生负面心理和伤害,并准备好保护用具,护理人员在两名以上。
(5)保护性约束实施之前,护理人员耐心详细地告诉患者及家属该项措施的实施原因、实施目的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赢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让患者了解具体的情况后,可以自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配合约束性保护。
(6)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告知患者在开展约束性保护的过程中会予以患者充分的保护,让患者了解到约束是对病情有利的治疗措施,而不是在惩罚他。定期组织保护约束工作坊,让护士亲自体验被约束的感受,使护士产生同理心,促使护士在日后工作中能够耐心详细地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在对待患者的态度方面,应该温柔且坚定,语言表达语气委婉,安慰患者,缓解患者消极的对立情绪。
1.2.2.2 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护理
(1)严格按照约束的相关制度及流程进行操作,将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进行统一,防止伤害患者的重要部位,不可强拉肢体或部位,动作一致,从上肢、下肢到肩部依次进行约束。
(2)有专人进行负责,重点实施护理,需要间隔15 min 进行巡视,1 ~2 h 需要更换肢体的位置。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出现血液循环异常情况,对受压的部位进行按摩,避免皮肤损伤,并认真清点保护带的数量,避免自行解脱引起意外。
(3)定时对患者进行喂药、喂饭及喂水,在天气转凉时及时为患者盖好被子,当患者出汗时,及时进行擦拭,并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大小便,为避免压疮的发生,保持患者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及干燥。
(4)如果患者非常不配合,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5)自尊心受损的心理:针对这类患者,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环境,环境要求整洁、愉悦、宽松、安静、无他人干扰,并对患者解释好为什么对他进行约束,对患者疏导不良的心理情绪,同时给予保证和支持。对患者耐心解释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约束,假如不进行约束的后果。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患者自主面对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问题所在,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信心,对患者要进行充分的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就会有所加强。
(6)受惩罚的心理:针对有这类心理的患者,被约束后,应温柔轻声且认真地向患者解释原因,并在二便及饮食方面进行关心患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产生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被报复及愤怒等仇恨的情绪,同时,满足患者提出的需要家人陪护探视、电话联系家人、给予爱吃的饮食等合理需求,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护理人员比较公正、人道及真诚的,进而消除受惩罚的心理。
(7)攻击抵触心理:这类患者由于认知出现偏差,会对进行约束自己的护理人员产生不良的偏见,出现攻击心理。护理人员对其要实施强化的人性化服务,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消除抵触攻击心理,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避免正面冲突。
1.2.2.3 解除约束后的护理:
(1)解除约束性保护时,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再次强调实施约束的具体原因与目的。定期组织解除约束患者座谈会,了解患者被保护过程中内心的感受并做好记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2)不同的患者在面对约束性保护时所表现出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性地予以陪伴,耐心劝说,与患者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压力。
(3)待患者的情绪相对稳定后,应该及时解除保护性约束,同时予以患者积极地健康宣教。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再次进行评判。
(4)解除约束时,护理人员不可不经精神科执业医师同意便进行解除,在解除时,患者的情绪会有所改善,护理人员需要再次的对患者进行安慰、解释及沟通,说明保护性约束的原因,消除患者疑虑,避免解释工作不到位而造成患者报复护理人员,也为下一次的约束打下良好的基础。
(5)解除约束时,护理人员应仔细清点约束带的数量,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洗,避免院内发生交叉感染。也应做好约束登记的护理记录,包括姓名、床号及约束的原因,及约束带的数量、部位及接触约束的时间,方便医师查看治疗。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保护性约束精神病住院患者的心理情绪包括愤怒、攻击、绝望、反抗、羞耻与恐惧,攻击与愤怒是男性患者的集中表现,恐惧与绝望是女性患者的集中表现,差异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欠缺安全感、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不能理解以及拒绝住院等等。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接受心理护理后有明显的好转,干预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3。
表2 患者心理影响分析
表3 心理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保护性约束是临床上极具特殊性的一项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确保治疗与护理过程实施的顺利性与安全性,但是也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对抗情绪,从而加大患者负面心理反应的程度[4]。约束性保护的长时间实施,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并发症,文章研究中的200 例患者,采取约束性保护的原因是由于易激怒、易冲动、伤人且自伤、不配合治疗以及损坏物品等等,其中绝大部分患者负性心理情绪非常严重,集中表现为绝望、攻击、辱骂、恐惧、羞耻、紧张、敌对、愤怒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接受约束性保护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该项措施的具体实施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恐惧情绪。同时由于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不规范,以及事前健康宣教工作的不到位,从而加重了患者对该项保护性措施的敌对情绪[5]。文章选取200 例约束性保护精神病住院患者,比较研究心理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表明,精神病保护性约束住院患者的心理情绪包括愤怒、攻击、绝望、反抗、羞耻与恐惧,攻击与愤怒是男性患者的集中表现,恐惧与绝望是女性患者的集中表现,差异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欠缺安全感、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不能理解以及拒绝住院等等。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接受心理护理后有明显的好转,干预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合文章的研究可知,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对自身疾病欠缺足够的正确认识,不理解保护性约束措施实施的意义与重要性。因此,想要确保有效的约束性保护,必须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理念[6]。约束性保护的实施,是对患者的医疗保障,并且对患者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以此达到缓解与减轻患者内心消极反应的目的[7]。文章研究中,愤怒与攻击是男性精神病患者的集中心理表现,而恐惧与绝望是女性精神病患者的集中心理表现,出现该项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的不同性别所导致,因此在落实心理护理措施时,应该充分考量该项因素[8]。对患者约束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让患者了解到该项措施的正确应用价值与重要性,在心理层面予以患者安慰与鼓励,及时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赢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确保患者稳定的心理情绪[9]。心理护理实施后,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有显著的改善,实现了预期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10]。
保护性约束住院精神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消极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