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用人需求视角审视幼师教育

2021-02-12 11:08:22姚锦凤
幸福家庭 2021年20期
关键词:幼师幼儿教师幼儿园

姚锦凤

我国学前教育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用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师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园的“用人荒”困境。幼儿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近些年,幼儿园引进了很多幼师毕业生。为了解高校培养的幼师生能否胜任幼儿园的工作,以及幼师培养有哪些改进之处,笔者实地走访了一些幼儿园,并与幼儿园管理者、资深教师、新入职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发现,幼儿园对幼师教育总体上是满意的,但当前的幼师教育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一)职业情怀有待涵养

由于幼儿园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薪资待遇不够优厚,年轻教师辞职离职现象颇多,这些年轻教师常常改行跳槽到收入更高、工作相对轻松的行业。而很多没有离职的在岗年轻教师也常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工作任务重、幼儿麻烦、收入低、工作没意思等等。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一名曾获得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优秀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一年后就选择了辞职,跳槽到一家培训机构当艺术教师。对于辞职改行的原因,她表示是因为幼儿教师收入过低,没意思。这是一个令人惋惜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除了对准幼儿教师进行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外,职业情怀的养成也是幼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怀是指任教于幼儿园的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所拥有的一种情感倾向、态度立场、工作责任、人生使命和意志追求。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怀具体包含职业热爱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职业责任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责任态度)、职业使命感(完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职业自信感(对完成幼儿教育工作的乐观心态)和职业创新感(创造性地完成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只有具有坚定的职业情怀,才能在幼教岗位上坚守、奉献。幼师教育应关注学生职业情怀的养成教育,通过教育提升幼师生对现实的国情及国际竞争、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正确的人生价值、高尚的育人品质等的认识,养成并提升幼师生的职业情怀,让他们能在幼儿教育道路上矢志不渝地前进。

(二)文化底蕴尚须丰富

幼儿教师是全面承担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教育。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不少新毕业的幼儿教师文化底蕴十分缺乏,科学常识积累少,在科学活动中常常犯知识性错误,文史知识匮乏,语言表达能力差,常常词不达意,语言混乱,单调无序。

下面是中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基本部分的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这幅图中有哪些图形呢?请你说一说。”

幼儿:“三角形。”

教师:“嗯,有三角形。还有别的图形吗?”

幼儿:“圆形。”

教师:“嗯,有圆形。真不错,还有吗?”

幼儿:“正方形。”

教师:“对,图中还有正方形,你真棒!”

短短的几分钟内,教师频繁重复幼儿的回答,而这只是因为该教师想不到别的词语。词汇贫乏已经成为新幼儿教师的通病。

笔者曾对在校幼师生进行过名著阅读调查,读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原著的幼师生很少,没有读过文本但看过电视剧的幼师生占绝大多数。这反映了当代幼师生阅读量严重不足,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据调查,当前很多幼师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这是造成新幼师文化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家园沟通能力亟待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家园沟通能力,才能贯彻落实好《纲要》精神。

幼儿家长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文化层次、职业、辈分、观念、个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沟通难度较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刚毕业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沟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常常因不恰当的言语导致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不满情绪。有些新幼儿教师在家长面前随意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并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丝毫不在意家长的感受,更不会从教育的角度思考自己应该跟家长说什么、怎么说。访谈中,很多幼儿园领导和资深教师都反映新教师在家园沟通方面缺少应有的专业素养。

(四)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然而,很多新幼儿教师的岗位适应情况并不理想。有的新教师教学时方法单调,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还有的新教师不会独立设计活动方案。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有的新教师只顾忙自己的事,不去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一些新教师有指导游戏的意识,但是指导方式不恰当,反而破坏了幼儿的游戏兴致。这些情况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方面还有待改进,未能切实提高幼师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一些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幼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一味模仿别人的做法。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有的新教师直接照搬别班的环境布置,或模仿网络上的环境创设,而没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兴趣和本班的教室布局进行创设。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些新教师也喜歡直接照搬别人的做法,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一)重构学前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应当以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为出发点,重新建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分配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使不同课程形成合力,协同育人。教师教育类课程应引导准幼师参与和研究幼儿园教育实践,使其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教育实践能力。高校应贯彻“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指导学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让学生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同事合作。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则应培养学生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和引领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能力。

高校应以专业发展活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提升为本位,通过课程教学提升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应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形成,又有利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的形成。高校应通过观摩、说课、模拟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幼儿园教学活动情境,熟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流程,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性课程学习中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二)改革教学模式

师范学校应当做好顶层设计,营造幼师生专业素养培育的最佳环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要综合应用探究式、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立德树人,抓住教学中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合理安排实习次数,把实习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观摩、感受真实的职业场景。此外,高校要注意加强园校联系,可建立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定期到幼儿园观摩,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学活动中教师、幼儿的行为,用心感悟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初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改革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学生有着引导、诊断、反馈等作用。师范学校往往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但这样很难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高校应采用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面分析。形成性考核主要由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和能力训练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表现包含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能力训练成绩即项目完成情况。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查,教师应采用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教师会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培育幼师生的专业素养,各师范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为此,各师范学校必须加强教师培训。高校要根据幼师生专业素养培育的要求,重新建构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模式等。其中,教师的人文素养、反思能力、发展意识、健康人格、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等素养对学生影响较大,应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作者单位:南通師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幼师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幼师之歌
当代音乐(2018年1期)2018-05-14 20:41:07
爱“上”幼儿园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海峡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26
我骄傲,我是毕节幼师人
北方音乐(2015年21期)2015-04-29 17:05:07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