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与可为:“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新冠疫情应急防控

2021-02-11 05:57温孜拉居马胡力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危机公众

温孜拉·居马胡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北京 100000)

绪论

背景: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暴露了中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的弊端。[1]面对这场紧急、复杂且大规模的公共危机,政府无法快速做出反应和决策,导致病毒迅速蔓延。政府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较弱,信息公开没有做到及时、透明,没有与公众进行双向互动,导致民间谣言四起,人民恐慌,政府信誉度降低。非典”危机之后我国政府才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再次向我国政府发起了挑战。而这一次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经得到完善,政府在决策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多元主体参与决策。政府信息发布及时且公开且透明,公民积极配合参与决策,最终危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近20年所发生的这两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在不断迫使我国政府提升其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我国政府发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公众参与,开始探索和创新公众参与形式及途径。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SARS之后又一次袭击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公共危机。面对这场危机中国政府做到了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和构建全民参与严密防控体系,依法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力量和公众强大的凝聚力,最终举国上下共同努力下赢得了胜利。

概念界定

本文所谈论的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及个人通过合法渠道,有计划有目的的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事务的处理或公共治理并对此产生一定影响的行为。

公众参与的现状

公众参与的概念传入中国较晚,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公众参与,研究该领域。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公众参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素质不断提升,人民主人翁精神得到加强。SARS病毒等重大突发社会问题的出现,更是激发了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公众参与的发展不仅是因为得到了学者与人民的支持,更是得到了党支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了:“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到了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发展悄悄改变了传统的公众参与形式。“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公众参与悄悄来临。“互联网+公众参与”的公众参与形式拓宽了公众参与渠道,提升了公众公众参与积极性。降低了公众参与成本,成为了新兴公众参与形式助推了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

可能

公众参与是危机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公众参与可以有效避免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公务员等个人组成的群体。由于政治家与公务员都是“经济人”有自己的私欲,并且能力有限,会导致出现政府政策偏差,政府政策低效率,政府寻租活动等问题。政府是危机管理的一大主体,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政府失灵”,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公众作为是公共危机中的直接利益受损者,参与危机管理的方式上表现为对政府行政监督和对危机管理建言献策。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会发挥其监督作用以防止出现政府寻租活动。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服务对象是人民,了解人民的需求与意见是政府科学决策的保障。公众参与可以让政府听到人民的声音,从而防止政策偏差。

公众参与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了力量。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有限的,而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往往急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谁来填满这部分空缺,显然公众是最好的答案。2008年汶川地震,大量人员伤亡,血库告急,需要大量的救援物资、血液、和救援人员。全国20万名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汶川,排队献血,和救援部队和医务人员一起,不眠不休实施救援。全国共筹集社会捐赠款物达797.03亿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发生短缺。社会企业勇担其社会责任,放弃生产自己的产品改产防护物资。社区居民居家防护,社区工作者需要采购分发物资人手短缺,社区居民积极报名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保障了社区居民日常需求。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截止5月31日,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9.3亿元、物资约9.9亿件,累计拨付捐款资金约328.3亿元、物资约9.4亿件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互联网+公众参与”的可能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是影响公众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电子政务服务是公众与政府间的脐带。二十一世纪初期政府信息传播上还是传统媒体占主流,并且传统媒体对公众参与存在一定的限制。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3年我国上网总人数为2660万,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中,电子政务只占了2.0%。有48.3%人表示没听说过或者听说过不了解“电子政务”这种名词术语。[4]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还在初始阶段,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国民网络素质不高,再加上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全国绝大多数人口都不会使用互联网,更不会通过互联网与政府进行互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2008年,我国互联网普率首次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国民信息素质大幅度提升,总体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上了一层台阶。政府开始注重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众专设“留言板”,各级政府领导活跃在网络与网民进行互动。到了2020年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6亿,将近10亿人口都在使用互联网。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达到了全球第9位。[5]

自媒体的发展创新了电子政务形式。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化、形象化,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我国政府敏锐察觉到这一新兴媒体将会带来新的媒体时代,开始发展“自媒体政务”。在2013年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从此国务院重要信息公开不仅可以用严肃、正式的传统媒体和政府官方网络形式,还可以用更加轻松、便利的新时代自媒体形式。随后短视频平台大火,各级政府又纷纷注册了抖音,快手等平台官方账号。“自媒体政务”的发展使得公众参与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化。由于“自媒体政务”将电子政务渗透到娱乐软件,群众会在娱乐过程中“不经意间”接收信息,且主动与政府进行互动,使得公众参与更加广泛化,更是提升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可为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增强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

政府需运用自媒体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疫情信息,发挥了其舆论引导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出现了“新冠病毒为人工合成”“吃大蒜,喝白酒可以防治新冠肺炎”“北京新发地几万人被送到河北唐山隔离”等谣言,政府第一时间在各个平台发文澄清,并且做到了每天都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疫情信息。政府还通过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为内容的新型呈现方式,向公众科普正确的自我防护方式。与此同时公众通过评论区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与建议,与政府进行了互动。政府与民众的有效互动,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公众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与配合大大减轻了抗击疫情的难度。

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应巧妙运用高新科技技术,正确引导公众参与。高新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新科技技术在公共危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巧妙运用高新科技技术,正确引导公众参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身份合约和数据存证服务,有效保障了“健康码”的运用。一时间全国通用的“健康码”成了公民出行的“通行证”。“健康码”的快速推广不仅依赖高新技术的运用,更依赖于全社会的快速响应和公众的配合与信任。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健康码”申领达将近10亿人次,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6]通过“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可以快速找到途径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从而做到科学防范疫情进一步扩散。公众积极配合政府防疫工作,积极申领“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助推政府防疫工作更加科学地进行。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成为了公众参与的一大渠道。在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注册数量超过了总人口的13%,达到了十三五规划既定的目标。[7]公众通过互联网渠道报名参与社区志愿工作,通过互联网捐钱捐物,甚至通过互联网进行扶贫工作。可见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公共危机中公众参与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应不仅要重视公众参与更要学会运用互联网将广泛而分散的群众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搭建官方平台从而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智慧城市时代的电子政务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