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路径探析
——以咸阳市为例

2021-02-11 05:57郭嘉欣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谣言防控数字化

郭嘉欣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利用数字技术去不断提高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在信息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适应乃至促进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此次新冠疫情在防控方面相较非典疫情防控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数字治理科学抗“疫”。这些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使疫情防控效率大幅提升,但是也同样凸显出政府数字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咸阳市要重新审视政府治理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数字治理的价值以及在今后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治理数字化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推动治理方式协同化。政府数字化治理将重构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结构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转变。政府数字化治理将实现“政务协同”,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政府部门之间可以实现跨部门业务协作,打破部门之间业务隔阂、信息孤岛,使政府各部门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政务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同时,政府数字化治理将推动政府“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与企业、社会组织、公民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相融合,由单向治理转向多方上下互动,扩大了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途径,最大程度实现利企便民、共同参与、协同治理,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此次疫情防控的数字治理实践中,阿里、腾讯等科技企业助力各地政府搭建数字化顶层抗疫平台,盒马等线上购物平台及时满足民众生活物资需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互通合作,最终达到倍增的抗“疫”效果。

有助于服务供给精准化和提高决策科学性。政府数字化治理有助于实现服务供给精准化、科学化,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政府数字化治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以往“经验决策”“拍脑袋决策”的模糊治理方式转向以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方式。在中央政治局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近年来,咸阳市统筹推进网络强势、数字咸阳和智慧社会建设,先后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搭建了50多项行业应用系统,系统推进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着力为政府决策、社会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全面助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同时,政府数字治理将以大众需求为驱动创新精准化供给模式,优化服务供给,从而使政府公共服务高效化、便捷化。政府数字化治理拓宽了治理客体获取公共服务及需求反馈的渠道,目前我国有超过65%的省市建立了政务云平台,平台通过数据打通,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截至2019年12月,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个人注册用户数量达2.39亿,较2018年底增加7300万。咸阳在“互联网+政务”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云计算作用,实现全市97个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38项高频事项实现省市联网通办。可见,依托这些数字治理平台,政府部门可以有效的与治理客体产生互动,及时、准确了解公众需求,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实现了公共服务便捷化,从而推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疫情期间咸阳政府数字治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疫情期间咸阳政府数字治理成效

此次新冠疫情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政府数字治理在数据公开共享、平台资源开放、新技术场景应用等方面都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助力抗疫的同时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数据动态”高效支撑了防疫信息共享,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此次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一方面,各地政府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实时更新感染人数、疑似病例、死亡及治愈人数,使群众及时了解疫情信息,做好防护工作;同时,除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之外,民众通过微博、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实时了解疫情动态,这种即时化、碎片化、通俗化的方式有效缓解了民众恐慌,增强了抗疫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企业、社会群体等在此疫情防控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促进社会数据融通利用。疫情期间确定传染源和传染范围是防疫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个省市都推出了“健康码”,利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扫码,追踪人员流动轨迹,高效、快速、精准的筛查患者信息,有效防控病毒传播,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在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咸阳市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研发疫情防控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和“健康码”APP,扫码场点1.1592万个,实现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全覆盖,累计注册居民数300.5万人,扫码1853.9万人(次),咸阳市大数据局、公安、卫健委等部门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检测,对疫情高发地区来咸返咸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建立详细底册,实时掌握人员信息,高效精准抗“疫”。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购物”等新技术场景应用,为社会群体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助力中小企业复商复市。受疫情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公共服务体系停摆,互联网成为了疫情期间提供线上公共服务的有效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与政府部门联手,通过“平台共治”为居民打造“无接触”“少聚集”的新生活方式。比如,在“互联网+教育”方面,2020年春季开学季正直新冠疫情的爆发期,大中小学开学在即,新冠疫情传染性强、扩散性广,且学校具有人员密集等特殊性,对疫情防控要求更高,为此,咸阳各个学校积极利用网上教育平台,开展在线教育,达到“停学不停课”的目的。同时,因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线下销售遭遇瓶颈,政府部门与数字企业联手,通过网络直播、网络销售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复商复市。比如,咸阳相关部门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平台举办2020“春暖花开·乐购咸阳”数字消费季直播活动助力中小企业复商复市,同时组织县市区和电商企业参加“陕货淘宝直播购物节”“三秦好物集”融媒体互动直播等活动,以电商网络带货的方式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复商复市。

“数字政务”构建起了全方位抗疫服务,助力复工复产。疫情期间,政府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迅速推出了“五个不见面”管理和服务举措,积极推广视频会议系统,拓展OA协同办公范围、研发“健康码”app、搭建大数据指挥平台,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比如,在“不见面”管理和服务方面,咸阳市立足“智慧咸阳”建设,行政审批服务局不断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行“不见面”审批,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的辅助日常办公,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促环评审批服务,稳妥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疫情期间咸阳市司法局创新服务手段,利用公众微信号、线上调解等“互联网+”模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共排查纠纷567件,调解成功559件,成功率99%。

疫情期间咸阳政府数字治理存在的问题

咸阳政府数字化治理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疫情期间谣言和不实传言被大量转发、治理主体数字思维不强、数字技术运用不成熟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谣言对疫情防控产生负面影响。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很容易出现信息发布谣言和不实传言被大量转发的情况,造成公众恐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未能灵活利用数字工具向公众提供权威信息,信息发布的“时差”导致公众未能有一个正确的官方导向,信息不对称导致谣言四起,公众产生恐慌情绪后容易受到谣言的支配。另一方面则是公众谣言辨别能力差及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不实谣言被大量转发。比如,此次疫情期间,围绕疫情炮制的假新闻充斥着网络,挤占正确信息的传播空间,有新闻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可能起源华南海鲜市场”,随后各很多自媒体平台为博眼球,吸引流量,断章取义将新闻改成“新冠病毒起源华南海鲜市场”,媒体的“肆意妄文”,误导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开始大量转发,在阻碍疫情防控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群体性恐慌乃至引发社会问题。

治理主体数字思维和能力不足,导致公众满意度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治理主体治理理念仍旧处于管理阶段,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协同治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治理主体治理能力薄弱,治理手段欠缺,未能灵活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高效精准治理。在疫情初期,出现的诸如信息发布不及时、数字缺位等问题,根本原因是治理主体数字思维方式落后,同时,部分地区仍采取传统落后的治理手段,在疫情信息传达上仍采取口耳相传的信息报送方式;在阻隔疫情上,以封路这种简单粗暴的原始方式进行防疫,与网格化管理相对比,严重凸显了基层在治理过程中数字化治理能力不足。

疫情下“数字鸿沟”凸显。一方面存在“数字鸿沟”硬件短板,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停课停学,绝大多数地区正在使用数字化远程学习确保教育连续性,但是部分贫困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落后,无网络、无智能手机、无电脑,导致疫情期间出现“用不起、用不上、用不好”等问题,因为硬件条件差而丧失了学习的机会,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同时,疫情也使农产品线下销售受阻,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建扶贫专栏,打造网上销售平台,但偏远地区由于数字化基础设施落后而未能寻求新销路。另一方面存在数字技术使用鸿沟。因为数字技术具有使用门槛,若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使用技能,则会出现数字技术使用鸿沟。疫情期间,咸阳市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居民仍未能接受线上购物、远程就医等数字化服务,只能依靠社区、志愿者上门进行服务,增加了疫情防控的人力支出和防控风险。可见,当前数字技术的扩散和渗透是不均衡的,使得一部分人游离在数字社会之外。

推进咸阳政府数字化治理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此次疫情防控是对咸阳数字治理的一项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是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治理体系的一个契机,咸阳市要把握住此次弥补政府数字化转型短板的契机,不断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树立数字治理思维,培养数字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推动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互联网+”思维和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治理主体对数字化治理的认识,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基于数据的治理思维,进一步提升数字挖掘能力;同时,要转变传统政府管理思维,明确政府数字化治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以外主体作用,树立政企协作的治理思维,不断加快政府管理向政府数字化治理转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是数字治理的主要工具,要切实提高治理主体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政府工作人员在面对类似此次新冠疫情的突发事件中,除了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组织能力以及快速的决断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具备数字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为此,要加强政企合作,政府部门要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开展数字技术培训,推动政府工作人员创造性的将数字技术与先进的服务理念相融合,更好地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数字化手段阻断谣言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此次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亟待关注的问题就是对谣言和不实传言的治理。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运用大数据进行事前舆情舆论研判,以网络热点等为重点进行谣言甄别、监测和分析,力争将谣言遏制在萌芽阶段。同时,针对已经产生的谣言,要积极引导舆论方向。政府部门要创造性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谣言举报双向反馈机制,为网民提供谣言举报平台,精准、及时的处置网络谣言,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提高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公开的畅通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以达到引导舆论方向的目的,提高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从“传播者”这个源头阻断谣言的传播。政府部门要积极推进完善网络立法工作,针对自媒体、网络社区等平台实行实名制认证要求,杜绝因违法成本过低而导致的网络违法行为;同时,应加强对公众的警示教育引导工作,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公开典型网络谣言处置案例,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和网络谣言的鉴别能力,多措并举从源头阻断谣言传播。

扩大数字技术的占有及应用,填补“数字鸿沟”短板。“数字鸿沟”短板是阻碍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数字技术的占有及应用程度不同所导致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等。当前,数字技术应用广泛,但是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从数字技术硬件设施入手,补齐“数字鸿沟”接入性短板,政府部门要通过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将数字化治理不断下沉至农村地区,重点关注贫困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推进提速降费,促使贫困地区能负担接入网络的相关资费。另一方面,针对数字技术技能缺乏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定向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同时加大数字技术宣传和普及,不断弥合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

猜你喜欢
谣言防控数字化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