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古树资源特征分析与利用规划设计*

2021-02-11 09:25钱万惠胡柔璇汪怿昀黄景波陈真权黄志生曾汪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南海区廊道古树

钱万惠 赵 庆 胡柔璇 汪怿昀黄景波 陈真权 黄志生 曾汪洋

(1.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2.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广东 佛山 528253)

近年来与古树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古树资源特征、区域分布、保护管理、复壮技术与价值评估工作等方面[5-9],而广东省内主要围绕古树资源特征及分布开展研究[10];与古树利用规划设计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佛山市南海区古树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古树资源利用开展规划设计研究,以期为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景观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北纬22°48′03″~23°18′00″,东经112°51′55″~113°15′47″之间,面积1 073.82 km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为雨热同季,春湿多阴冷,夏长无酷热,秋冬暖而晴旱。另外,区内河网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区主、支干河涌共159 条,长630 km[11]。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走访等方式,在2017 年南海区古树名木普查资料档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包括树龄、生长势、树种、树高、胸径、冠幅、分布位置、生长环境等因子。

1.3 古树等级界定与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

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LY/T 2738-2016)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 a 以上的树木,树龄达到500 a 以上的树木定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 a 的树木定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 a的树木定为三级古树[12]。种分布区类型采用吴征镒[13]关于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进行划分。

1.4 数据分析

自然群落中乔木种类的重要值为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之和的平均值。古树所在群落多为人工群落,具有强烈的人为干扰特点,因此,在计算古树的重要值时一般只考虑古树的相对多度和相对显著度。

重要值(IV)=相对多度(RA)+相对显著度(RD)/2,其中,相对多度(RA)=(某一物种个体数/全部物种个体数)×100;相对显著度(RD)=(某个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全部树种的总胸高断面积)×100。

施工企业应该在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对经营部门实施基于中标合同额和预期利润的综合考核;实现优势项目滚动式发展;做好现场勘察和当地资源价格调查分析;在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利用投标技巧调整投标价,以提高中标项目的盈利能力。

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通过使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0 完成。

1.5 古树资源利用的规划方法

应用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的多样性与系统的整体统一性,通过对古树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优化结构,构建独特的地域性景观[14]。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古树资源的现状条件,通过增绿提质等方法,达到优化景观、提升生态品质的目的[15]。

表1 南海区古树等级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old trees in grades in Nanhai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树等级

南海区在册古树共654 株,一级古树2 株,二级古树31 株,三级古树621 株。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分布,绝大部分古树树龄在100~299 a,占94.66%;而古树随树龄增大数量大幅减少,数据表明古树超过200 a 容易出现生长衰退。

2.2 古树数量、树种特征

南海区共有654 株古树,隶属18 科24 属28种;双子叶植物651 株,隶属16 科22 属26 种;裸子植物3 株,隶属2 科2 属2 种。其中,桑科(5 种)、樟科(3 种)、豆科(3 种)为优势科,分别占总种数为17.86%、10.71%、10.71%。优势种(数量排在前五位)为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黄葛树Ficus virens、龙眼Dimocarpus longan、桂木Artocarpus nitidus、木棉Bombax ceiba,分别为394 株、68 株、59 株、33 株和23 株,占南海区古树总数的88.23%(表2);而聚果榕Ficus racemos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等11 个种古树仅存1 株。整体来看,虽然古树数量多,但丰富度低,古树资源结构具有不均衡性,少数的科、种占绝对优势,对打造特色鲜明的古树景观带来一定难度。

表2 南海区古树树种及重要值统计Table 2 Old tree species and important value statistics in Nanhai

重要值≥2 的有细叶榕、黄葛树、龙眼、桂木、木棉5 种树种,重要值在1.0~2.0 之间的有杧果Mangifera indica、 樟Cinnamomum camphora、水翁Syzygium nervosum3 种树种,重要值<1 的有朴树Celtis sinensis、秋枫Bischofia javanica、菩提树Ficus religiosa、木荷Schima superba、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等21 种树种。在所有古树中细叶榕具有较大的相对多度和相对显著度,分别为60.15%和72.86%,表明该物种在南海区古树中分布广泛且胸径较大。

2.3 古树分布区类型

南海区28 个古树树种中,75%为常绿树种;从数量上看,常绿树种占83.94%。对南海区古树资源的科进行区系分析,可划分为4 种分布区类型,分别为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南半球热带以外间断或星散分布。从分布类型来看,世界分布占所有种的28.57%,泛热带分布共18属,占所有属的64.29%,表明南海区古树多为泛热带乡土树种,与南海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相符,它们对区域气候、水土条件及抗病虫害方面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树种规划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6]。

2.4 古树结构特征

南海区古树平均树高为14.77 m(图1),树高主要分布在10 ~ 20 m 之间,占总株数的75.23%。古树的平均胸径为1.36 m(图2),胸径主要集中在1~1.5 m, 占比32.87%; 分布在0.5~1 m 和1.5~2 m 的古树次之,分别占比25.54%、19.11%,在≥3 m 的范围古树株树最少,占比0.92%。古树平均冠幅19.07 m(图3),冠幅在15~20 m、20~25 m 范围的株数最多,分别占比25.08%、29.82%;冠幅10~15 m、25~30 m、<10 m 范围的株数次之,分别占比16.82%、14.68%、9.79%;冠幅≥30 m 的株数最少,占比为3.82%。总体呈现古树冠幅较大、树高偏小,胸径随树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

图1 不同树高、胸径、冠幅古树数量统计Fig.1 Number of old trees of different tree heights, DBH and crowns

图2 滨水古树城乡空间分布统计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ld tre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图3 古树种植方式统计Fig.3 Planting methods of old trees

2.5 古树空间分布特征

按照城乡空间分布,分布在城区、城乡结合区、乡村的古树数量为88 株、489 株和77 株,分别占13.46、74.77、11.77%,即主要分布在城郊区域。生长在滨水环境的古树共有354 株,占54.13%;其中城区有38 株,城乡结合区有269株,乡村有47 株,分别占该空间的43.18%、55.01%和61.04%(图4)。南海区古树分布呈城区少、城乡结合区和乡村多的特点,且水乡特色明显,而城乡结合区的高速城镇化对古树保护利用的不利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图4 古树生长环境现状照片Fig.4 Status photo of old trees' habitat

表3 南海区古树的科、属、种分布区类型统计Table 3 Areal types of advantage family, genus and species of old trees in Nanhai

2.6 古树生长环境

按分布类型统计,63.00%的古树多孤植散布于村居环境中,16.67%为丛植,19.11%成排沿道路、河涌水岸分布,仅1.22%分布于风水林内(图3)。整体存在:(1)大部分古树孤立生长,小生境物种单一,生态系统极不稳定;(2)生长空间狭小,水肥光照条件不佳;(3)古树防护设施不足,硬质铺装面积过大等问题,不利于古树生长和保护利用(图4)。

3 古树资源的利用方式

南海区古树数量多,多为常绿泛热带乡土树种,丰富度低,具有不均衡性,少数的科、种占绝对优势,小树龄古树占比大等现象。古树主要分布于城乡结合区及乡村内,滨水特征明显,多孤立生长,总体生长环境欠佳。在广东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参考与古树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引文件,分析地理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和城乡建设情况等,充分考虑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后,对古树资源进行保护利用[17]。古树资源重要的城郊森林资源,可通过古树园、古树公园、古树驿道、风水林等形式的规划建设,挖掘古树的景观、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实现对古树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

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必须坚持:(1)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科学保护和培育古树资源,实现古树所处的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积极提高古树资源创造的效益。(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古树所处环境,积极提升古树周边景观,培育森林文化底蕴。(3)彰显特色、绿色共享,从实际条件出发,根据古树名木所处场所的不同,找出最佳观赏距离、观赏角度、观赏时间等,营造文化氛围,服务当地居民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森林旅游活动[18-19]。

表4 各类型古树资源利用建设内容与功能Table 4 Uti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old tree resources

3.1 古树园、古树公园

古树园及古树公园,是以古树名木资源为主题,服务于当地居民及少量游客,具备古树保护、休闲游憩、观赏、科普宣教等功能的特定场所,也是展现地方风貌与文化的重要场所,古树公园面积应不小于0.5 hm2[20-21]。

3.1.1 古树园 由于南海区63.00%的古树呈孤植状态,故古树园将成为古树资源利用方式的主体,有利于改善古树生长条件及环境。古树园应围绕村居游憩观赏空间的营造、景观提升与生态系统构建开展。在划定古树保护范围后,建设开敞的游憩观赏空间,设置游憩设施如坐凳、花架等,设计时宜维持场地平整、视野开阔提高便捷性与安全性,使用透水透气铺装减少对古树的伤害。而滨水古树园可打造成富有文化内涵的城乡特色景观,充分利用滨水植物、石块等丰富水岸景观,更好地衬托古树景观。

古树园宜积极构建多树种植物群落,在不影响古树生长的前提下,补植抗逆性好、稍耐荫的乡土树种,避免因古树衰退死亡而绿色公共空间衰败的情况。在古树树冠垂直投影5m 范围内,移除不利于古树生长的树池或硬质铺装,补植地被或创造花境。空间允许的古树园还可点缀栽植观赏型小乔木、灌木,形成乔 - 草结构为主、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在古树周边补植乔木,需要充分考虑古树根系特性,避免新栽植物与古树抢夺土壤养分,浅根性的古树旁宜搭配深根性树种如枫香、铁冬青Ilex rotunda、樟、肉桂Cinnamomum cassia等,深根性的古树旁则宜搭配浅根性树种如山苍子Litsea cubeb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 atropurpurea等。针对古树冠幅大、树高小而形成的林荫,地被可选用耐荫的鸳鸯茉莉Brunfelsia brasiliensis、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等丰富空间色彩。而滨水古树园可栽植乔木如蒲桃Syzygium jambos、黄皮Clausena lansium等树形优美耐水湿果树,并增加水生植物如蒲草Typha angust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美化净化水体。

3.1.2 古树公园 针对16.67%丛植的古树或古树群,可以利用充足的空间规划建设古树公园,促进小树龄古树的生长及提高树种丰富度。古树公园应围绕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空间的营造、景观提升与植物群落稳定性的提高开展。在划定古树或古树群保护范围后,设置环式或条带式的园路串联古树、古树群景观,结合公园主题增加文化体验功能,设置科普宣教设施如宣教中心、生态宣教专栏、科普标识牌等,并适当设置游憩设施亭子、坐凳等。设计时应结合场地条件充分考虑空间开敞度,设计自然课堂、自然观察径等。

图5 古树园规划概念图Fig.5 Conceptual planning of old tree pocket park

图6 古树公园规划概念图Fig.6 Conceptual planning of old tree park

古树公园宜构建多层次、多树种的植物群落。栽植耐荫、慢生乔木如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罗汉松等,提高生物多样性;适当点缀灌木海桐Pittosporum tobira、蓝花草Ruellia simplex、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等,丰富空间;并利用耐荫草本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花叶冷水花Pilea cadierei等覆盖裸露土,起到保护古树根系、美化环境的作用;形成乔 - 灌 - 草结构的、树种丰富度高的植物景观。而滨水古树公园,可依托河涌水网建设景观廊及生态科普宣教廊,设置亲水栈道及亲水平台,种植水翁、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观光木Michelia odora等耐湿乡土植物突出岭南水乡特色,并增加水生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等丰富空间色彩。

3.2 古树廊道

依托19.11%成排生长的古树资源,可以进行古树廊道建设,以生态科普、历史传统文化展示和绿美乡村体验为主题,服务于当地居民及游客,具备游憩、观赏、科普宣教、延续文脉等功能的特定场所,也是串联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宽度由3~15 m 不等,宽度随乡村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设计时应找准廊道的主题和定位,或突出乡村、农田、水网河涌等风貌,或突出历史遗迹、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特色,或突出绿美家园、风水林等环境。设计时应注重廊道的连续性,丰富游览线路上空间变化和景色更替,并设置观景平台、驿站等,提升游览趣味性。滨水古树廊道可依托河涌水网,设置亲水平台,提供休闲游憩空间。

古树廊道适用于成列种植的古树,有利于突出水网密布的特色。古树廊道宜将古树串联成生态链条,通过增加食源性植物,使其发挥生态廊道中小型“踏脚石”的作用。道路旁古树廊道适宜分段规划植物色彩,构建安全舒适的古树绿道,可选用紫锦木Euphorbia cotinifoli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等。滨水古树廊道则适宜优化水岸空间,栽植滨水植物或水生植物,延伸廊道空间形成古树碧道,可栽植乔木如蒲桃、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等吸引动物,并增加水生植物如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菖蒲Acorus calamus等美化水岸。另外可串联特色岭南桑基鱼塘,进行生态开发及观光旅游,打造成“古树公园-古树滨河廊道-桑基鱼塘”三位一体的生态旅游连廊。

3.3 风水林

调查发现,虽然古树较少古树分布于风水林内,但风水林却是培育古树的重要场所,也是地域特色的植被景观和物种储存库[22],具备保持水土、改善小气候等生态功能,还有一定的游憩功能。对于风水林内古树资源的利用,应围绕培育大径级乡土树种增加和提高树种丰富度开展。宜对长势良好的大径级林木进行保护,并对林相欠佳的风水林进行改造提升,适当补充不同观赏型乡土树种,做到常绿与落叶搭配、速生与慢生结合,构建稳定性佳、景观效果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增设林下步道等游憩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风水林的建设应结合地域特色和村居特点,选用生态型、观赏型树种如格木、枫香等提高观赏性,选用珍稀树种如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 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合果木Michelia baillonii等提高树种丰富度,选用食源性树种樟、苹婆Sterculia monosperma、龙眼、观光木等吸引动物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23]。

图7 古树廊道规划概念图Fig.7 Conceptual planning of old tree corridor

4 讨论与建议

古树是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对古树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珍贵乡土古树资源、绿化美化城乡环境、传承历史文脉,还能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了更好地发挥古树资源的作用,建议从4 方面加强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

(1)加强古树保护与复壮,形成一树一策管护方案。南海区小树龄古树数量比例大的现象与全省情况相吻合[24]。鉴于此,应加强古树科学管护,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包括改善古树生长环境,为古树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清理周围的杂物藤蔓,有条件的设立围栏进行保护;滨水古树应根据实际情况用石驳、木桩护岸等加固保护根系;及时进行清理古树名木的病枝、枯枝及衰老枝、病虫害的防治、施肥、安装避雷针、挂牌等,形成古树一树一策管护方案,促进古树健康生长。此外,系统、深入开展古树保护研究工作,开展保护技术攻关也将有利于古树资源的保护。

(2)加强后备古树资源挖掘培育与特色乡土树种的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古树平均分布密度为0.61 株/km²,稍高于广东省的0.45 株/km²;虽数量丰富,但与全省树种多样性的差距仍然较大,28 种古树仅占全省古树树种551 种的5.08%[22]。所以,在广东进行高质量森林生态建设的背景下,应积极参考地区古树名录,选择乡土树种,力求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兼顾植物景观效果和养护成本;积极使用能体现当地文化底蕴的特色乡土树种,加强森林文化积淀。

调查中,还存在部分古树因遗漏而未列入档案,建议达到条件的后备古树资源应适时列入档案,完善古树名木档案。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开展风水林资源调查工作,通过对风水林的科学建设积极培育古树及古树群资源。

(3)创新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方式、恢复古树生境。目前南海区63.00%的古树呈孤植状态,且生长环境欠佳,结合Liu Jiajia 等[25]人发现我国古树资源随人口密度增大而古树分布密度减少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古树分布的破碎化程度仍将加剧。为扭转局面,打破属地管理资金投入有限的困境,建议多渠道筹集资金、结合生态建设创新古树资源保护利用方式,积极为古树创造更宽阔的生境,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26]。可参考一些省份如浙江省每年投入专项保护资金,实施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专项保护,且围绕古树公园建设,涌现出余杭“一村一公园”、磐安“公园打造五部曲”、永康“一树一景”等样板模式[27]。另外,北京积极拓展古树保护内涵和外延,探索古树主题公园、保护小区、古树街巷、古树乡村等新模式,力争将达标古树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经济树种珍贵单株纳入保护范围[28]。未来广东的古树资源进行可参考上述方式进行保护利用。通过提升古树周边景观效果和生态质量,服务城市更新或乡村振兴工作中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围绕古树的生态旅游,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点,实现古树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

(4)加强古树名木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对古树保护加强宣传,依托古树园、古树公园、古树廊道等的建设,让居民在休闲游憩之余,近距离的感受古树魅力,提高人们对古树具有的特殊景观、文化、生态等功能的认识,提升人们对古树资源的崇尚度、对古树景观风貌及其承载文化的认同感。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将古树科普知识、人文内涵等融入建设,从而更好地对古树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使古树成为展示城市底蕴和寄托乡愁文化的绿色载体。

猜你喜欢
南海区廊道古树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古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远山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对南海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研究
油画《马六甲古树》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