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萧镇平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现阶段,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作为一个驻站记者,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而且也需要确切感受到当今时代的发展变革,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这样才能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全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挑战。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报社记者适应当今时代新闻发展的需要,不断跟上发展的步伐。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应用技术的兴起,新媒体背景下的全媒体记者,需要不断进行突破,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与格局,不断适应当下媒体岗位的流通,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采、写、摄、录、编能力,促使自己转变为全能型记者。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全媒体记者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采访、编撰、报道、摄影、录像工作,并且在纷繁杂乱的信息流中准确而有效率地捕捉并提取出自身工作需要用到的新闻素材,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记者站是一个新闻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闻机构能迅速了解地方新闻资源的触角。
对于驻站记者来讲,在一线的工作岗位距离新闻现场事件的发生地距离最近,也更加容易接近真相,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后续发展情况。驻站记者距离总部比较远,对媒体发展趋势的感知也相对滞后,所以在传统媒体进行转型后,全媒体对驻站记者的要求标准已经不是停留在之前的阶段。全媒体时代,驻站记者需要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都有把握去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全媒体记者,在现场需要具备灵活转换文字和视频的思维方式以及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对于报社总部而言,由于分工细、采编部门较多,采编人员也较多,要实现全媒体或许可以通过打通内部通道,部门与部门的相互协作、记者与记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但对于驻地记者站而言,由于人数较少,一般都在个位数以内,所以要实现全媒体,对于驻站记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擅长采编,还要会素材收集,还要会图片拍照、视频摄影,甚至还要会剪辑,为相关视频配音配乐配文字等,而且除了供稿报社本身纸质版内容外,还要熟悉各个平台媒体,懂得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的特点,利用全媒体进行立体化采编、发布与传播。并且,省报驻站记者相比于一般级别的驻站记者来说其接触的事务更多、接触面更广,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省报驻站记者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在全媒体时代,发布和传播新闻内容,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新闻记者的职业能力与精神品质,而且要懂得应用新技术来促进自身工作的拓展,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
在全媒体时代,记者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将新闻内容进行收集,遵循现阶段的新闻传播特点,深层次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不能像其他自媒体一样进行信息二次加工就直接发布,否则长此以往便会影响新闻整体的质量提升。在采访过程中,要有扎实的谈话功底,面对不同的受访者,要结合受访者的个性以及当时所处状况来调整采访方式,从而让受访者能够更愿意在镜头面前坦诚心扉,增强采访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根据采访到的素材来编撰新闻稿件时,驻站记者一方面要根据既定事实来进行分析和提取要点,筛除模棱两可的事件以及不合理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借鉴同行的优秀经验去进行报道和传播新闻内容,写稿时可以在保障新闻内容真实性、严谨性的前提下,用各种写作手法与修辞手法,并加入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等,用以增强新闻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作为省报驻站记者,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就一条热点新闻报道的“争夺战”。当地媒体对一手资料的取得更为容易,就如一些市区的重要活动,相关领导都会出席,活动往往没有邀请驻站记者参加,但是当地媒体获得新闻信息和采访机会更为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驻站一线记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多方拓展新闻信息源,不断丰富新闻素材。驻站记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自身搜集的新闻素材中热点的新闻事件作为报道重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新闻价值。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线索具有实效性,需要记者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提升自我的能力。
驻站记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他们往往是经常扎根基层、冲在一线的人才。所以驻站记者需要进行不断学习,在具备优秀策划力、传播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思维水平,促使自己的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让写出来的新闻更具吸引力。驻站记者要加强自己的宏观意识,在新闻采访、编辑和报道过程中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地进行报道,将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并从多个角度的细节切入,从而在深度采访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新闻的社会价值,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体现其在个体事件发生过程中反映社会深层次问题,从更加宏大、有影响力的角度去完善记者工作。驻站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联想能力,从一个新闻事件当中联想到相关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时代舆论的发展趋势,打造出社会大众更加喜爱的、有思想深度和哲理性的新闻内容并进行整合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记者需要在原有的热点事件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度调查,通过权威发布,吸引受众关注。为此记者应该具备“相融意识”,对新媒体上的内容进行不断改变和调整,将所收集的新闻内容进行加工。在增加了新的信息后,记者需要跟随采访获得大量的素材,第一时间与新媒体同时进行联系,进而将报道迅速进行传播,真正形成多方面的合力。驻站记者需要充分把握住新闻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人间冷暖以及深刻哲理,并融合新的传播观念和表现形式于其中,融合意识反应在记者工作的方方面面,并突出其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色化内容,以此为基点,不断开拓新闻塑造水平,展现记者功能,使得记者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驻站记者的人数相对较少,距离新闻总部比较远,所以记者需要建立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断培养通讯员的队伍,扩大消息的来源。驻站记者应当不断强化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要注重留意身边的细节,从而更好地拓展新闻素材获取的渠道。应当随时留心观察,养成注重细节、明察秋毫的习惯,从平常事中寻找其与众不同的地方、独特的地方,从而使产出的新闻内容更加生活化、接地气,能够获得受众的同理心感受。应当从事件的细节之处挖掘出与平常事件不同的点进行拓展、追踪、分析与集智攻关,完善未完成的细节之处,将其视为驻站记者提升个人能力的必然要求。
驻站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不断深入了解热点事件,与政府各部门保持联系,只有新闻进行有效传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与影响。在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需要考虑怎样与各地区媒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利用竞争合作的思维,促进两方的共赢,促使各个地区的新闻得到有效传播。除此之外,还需要与各地区新媒体从业者进行不断交流,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进而顺利地开展采访工作。要形成独家视角,从独特的角度去采访和报道,并与其他机构和单位进行深度合作,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理念去制作新闻内容。同时,还应当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去传播新闻,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记者的专业性、创新性和主动性。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适合各媒体的特点,发挥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应。用“眼”,即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善于与受众互动。用手,即全媒体驻站记者要擅长写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应当在独家视角下,不断完善驻站记者的全方位能力,真正融入全媒体时代。
记者需要建立信息源的优势,把握“新闻”的事实,及时掌握已经发生的新闻素材内容。如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1月23日凌晨2点多,武汉正式宣布封城,许多外地人包括福建人滞留在武汉过年,他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作为一名驻站记者,较“接地气”,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一名滞留武汉的漳州人,于是马上通过电话连线采访,写成《本报记者连线滞留武汉的福建人——这个春节,我们不孤单》,通过采访对象亲身经历及视角,展示武汉及留在武汉过年的外地人的现状。这篇报道当晚传到报社,刊发于1月25日即大年初一的要闻版上,成为全省平面媒体中,最早刊发留在武汉过年福建人的报道之一,报道引起较好的反响,而且报道除了报版报道外,同时在公众号、新福建手机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及时播报。
在当时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站中,作为一个记者站,《福建日报》漳州记者站就通过专门策划,策划出“抗疫日历”,每天进行全媒体推出,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全媒体的记者站,就是需要一定的全媒体设备,配备一定的硬件设备,如录音笔、单反相机、摄像机、无人机等,努力作到人人都是文字记者、人人都是摄影记者。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逐渐迅猛发展,在这种局势下,驻站记者需要构建媒介之间的联系,利用全媒体掌握全局观念,确保驻站记者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强信息之间的联系。如在许多热点事件的深度报道中,不同于以往,只是口头采访,在采访时除了携带纸笔和相机外,还会扛着摄像机,他们不仅是文字记者,同时兼做摄影记者。
这就需要在访采前期,做好策划好准备工作,由于报纸版容量有限,往往不能刊登太多新闻图片。但即使如此,也要坚持拍图片,因为图片可以在网络版、微信公众号版、客户端版等使用,此次还需要拍摄相关的视频,可以在抖音等相关的视频平台上刊发。如笔者前不久和同事合作的《探寻红色印记芝山红楼》的新闻,就是采用了这种多渠道、多平台报道的方法,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类似这种新闻在报纸版刊登时,往往后还可链接一个二维码,扫二维码时,可以观看这新闻的视频播报版,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就是利用全媒体手段,构建媒介之间的联系,打通纸质版新闻、网络版新闻、视频版新闻之间的联系与通道。
综上所述,在网络升级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共同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及机遇。驻站全媒体记者需要以全媒体思维和开放性视野,根据传播受众的不同定位和需求,策划采写不同的稿件,综合完成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及网络、手机客户端等传播终端的发稿,对同一新闻题材进行差异化层级开发。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