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的“非正式空间”设计探究

2021-02-10 13:25王冬玉孙咏梅侯振策程一璞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空间传统

王冬玉,孙咏梅,侯振策,程一璞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独立完整的建筑体系,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纷繁复杂,不尽相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传统建筑印证了沧桑历史,汇聚了智慧匠心,因袭流变成现如今看到的风格、流派和经典,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辉煌成就。但在古今交融的当下,分工明晰与丰富多元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传统建筑定式化的形式与空间在应对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与脱节的情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不断探索适宜现代社会需求的传统建筑空间更新模式,并已将他们的设计理念付诸于改造实践当中,力求传统与现代互融,并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兼顾艺术创新。其中,将活跃在现代建筑中的“非正式空间”理念应用于传统建筑空间的更新设计中,利用其可变性与适应性的特点,在传统建筑中纳入有层次的多元空间。本文基于对设计主体“人”的回归,并尊重“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提升传统建筑的使用体验,探讨“非正式空间”及其营造设计内容。

一、非正式空间的产生

1950年诺尔斯(Knowles)在《成人的非正式教育:管理者、领导者和教师的指南》中提出“非正式学习”的概念,泛指自发性地学习技能、态度和价值的学习行为,不局限于某些固定的场合。而“非正式学习空间”则是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指除传统教学空间外支持“非正式学习”的空间,如图书馆、展示厅等场所。而在城市设计中也有类似的概念——“城市非正式空间”,指依托城市中非常规的建设用地和空间建造形成的城市、建筑空间,用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行为需求。还有由这些概念衍生出来的含义和理念,譬如强调即时性与流动性的“非正式交往空间”等。

上述这些概念中所提到的“非正式”都在强调使用者的需求是造成空间形成或变化的主要原因,即自发性地改变原有空间面貌,或是临时性地赋予空间不同的功能。而这些需求空间是设计时考虑之外的内容,或是没有纳入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因此,是这种需求导向催生了“非正式空间”。

二、“非正式空间”的涵义与特征

与“非正式学习空间”和“城市非正式空间”类似,传统建筑改造设计中所营造的“非正式空间”是指从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出发,可以对形式和功能进行灵活变换的空间;这一空间可以是完整的单一空间,也可以是多个相邻空间围合形成的组合空间。以居住功能的空间为例,传统建筑可以满足人的日常生活和起居需求,比如北京四合院和山西民居大院。而“非正式空间”的设计是为了使这类空间不仅能满足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临时变换为其他诸如办公、社交等非居住功能的空间。这种空间功能的切换原本是使用者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不断磨合而自发产生的,并不是建筑营建之初所包含的内容。因此,这种无组织无次序的空间功能属性的混杂,容易产生混乱,比如现今北京老城区里街道胡同及四合院内的私搭乱建和功能混乱的局面。而“非正式空间”设计的意义就是将这些多元功能需求纳入到设计本身,进行细致合理的设计,从而提供契合使用者实际需求的空间。

在传统建筑更新改造中置入可变性与适应性强的“非正式空间”是应对多元社会的当代设计体现,是维系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手段。但是不能将其看作是功能空间混乱,而是仍然保持完整形态的空间,有着清晰的空间界限。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屋顶、墙槛、门窗等围合成的“室”是人可以使用的空间,是非正式空间所依托的物质基础,也是其物理界限。考虑到传统人文礼制等非物质环境因素,以及家居、装饰等小木作的布置和选用,传统建筑空间的功能属性在很长时间内是不再变化的。而现今将“非正式空间”置入传统建筑中,空间边界不发生改变,只是其内容是可变的,并适应使用者当下所对应的需求,这是空间功能属性的切换而不是功能属性的混合。

三、传统建筑非正式空间设计原则

传统建筑是设计本体,人是设计所服务的主体,“非正式”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并融合传统建筑的适宜性特征,强调其在现实需求变化中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一)适应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

在过去传统的礼制文化观念下,建筑物的格局和形式是等级和身份的象征,是设计营建时主要考虑的内容,其次才是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与家具布置。因此,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是随着建筑形式而变化的,其空间序列也与其外部形式的节奏规律有着明显的统一性。整体而言,传统建筑的表现性在于形式上以院落为主体特征的中心围合关系,是历史文化与建造技艺双重作用下的表现。而就单体来看,有着以“间”为单元组合成整体内部空间的明显特征。以三开间七檩前后廊小式硬山建筑为例:1.水平横向。檐柱与金柱、金柱与金柱之间划分出数个横向矩形空间;2.水平纵向。每两贴之间可以围合成数个纵向矩形空间;3.垂直方向。以五架梁下皮为界,可划分出下方的矩形空间与上方的三角形空间。其他地区的传统建筑,不论是抬梁式、穿斗式,还是其他构造形式的建筑,均可根据自身的构造特点,划分出不同形式的空间或组合空间,构成非正式空间设计所依托的本体。

(二)满足设计本体“人”的需求

传统建筑非正式空间的营造本就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性化体现,那么则需要探查人在空间中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展开设计。在传统建筑的更新改造中,人的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品质。空气品质影响人对空间的直观感受,通常传统建筑的进深较大,在周遭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应格外注意空间的空气流通性,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均处于人体舒适的范围之内。2.光环境。传统建筑较大的出檐是基于屋面排水以及艺术审美的需求,但这也导致其室内自然采光率变低,较为昏暗。所以应当结合室内构造,适当地补充人工照明,满足室内空间的基本使用需求。3.家具布置。家具的布置和选用是体现非正式空间可变性与适应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布置以及现代智慧家居的使用可极大地方便空间内容在不同需求下的变换。

“需要层级理论”是现代行为科学中重要的理论导向,指出人的心理需求是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首先考虑的内容,比生理需求更为丰富和繁杂。人的心理需求在建筑空间上主要体现在安全感、领域感与私密感这三个方面:1.安全感。传统建筑的非正式空间是改造后置入建筑的内容,仍旧需要营造并维持安心、依赖、可靠的氛围,这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2.领域感。领域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由于传统建筑原有的内部空间依靠柱子和梁架以及隔断和家具来划分的,那么,在改造设计中明确空间范围,并强调与周围空间环境有机结合,是满足使用者对领域感需求的关键。3.私密性。威斯汀将环境心理学中的私密性划分为四个梯度,即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这四个梯度均可通过与个体周围的建、构筑物的联系来实现。那么,非正式空间不仅需要提供一个尊重人的私密性空间,更在于人能够自由地选择私密程度,做到个体私密性与群体公共性的统一。

四、非正式空间的设计案例分析

(一)北京大栅栏V宅改造项目

在北京大栅栏V宅改造设计中,设计师在本来已很拘谨的室内空间中置入一部楼梯,通过其自身形态与垂直交通属性对空间进行划分与联系,同时,其所形成的通高空间通过结合简易装修与智慧家居的运用,可根据需要进行临时功能转换,可居住、可办公、可展览,能很好地适应业主对多元生活工作的需求,是“非正式”空间设计的典型案例。

该项目位于北京历史街区大栅栏的杨梅竹斜街,周围多是北京传统四合院建筑,项目本身也是依托于大杂院内的一处四开间的硬山建筑改造而来。该建筑的构造形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柱承重梁架体系,并且其对应的室内空间也多使用非承重的隔断与装饰来划分空间,这种构造模式与现代建筑中所使用的框架体系相似。而框架结构目前已普遍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可以通过简洁的构造形式实现室内空间的自由划分,可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划分为大小不同空间以及空间的组合。大栅栏V宅中楼梯的利用这一特性对室内空间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从而合理利用好每一处空间,容纳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满足业主日常生活工作的需求。

(二)苏州华阳里住宅改造项目

华阳里住宅是一处位于苏州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需尊重街区原有历史风貌,遵循住宅造型与周围环境一致的基本原则。在上述条件限制下,仍需满足业主三代同居的需求,并提升其现代生活品质。设计师通过压缩居室面积,扩大南北通透的大客厅去盛纳日常活动。书架沿南北向靠墙布置形成一段视觉引导空间,顺着视线向北是利用天窗所形成的光线良好的通高空间,也是整个客厅的空间中心,周围布置有座椅地毯,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区域。除此之外,客厅还可盛纳用餐、聚会、休憩、儿童娱乐等活动,从而满足老中幼三代的生活需求。

现代建筑通过建筑物的中心空间统一各个空间单元,表现出整体的中心。而设计师在空间变换过程中充当催化剂,利用声光影等空间构成元素以及各种抽象而来的建筑原型加速这种转变的变化。华阳里住宅客厅的天窗,是设计师利用南方传统建筑院落中天井这一建筑原型的体现,利用其采光通风优良的特性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天窗区域所营造的空间氛围很好地满足了三代同居的现实生活需求。

五、结语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提到:“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代相传并喜爱的建筑,因沿用的管理,成为了法式。”传统建筑本身并不是单纯地继承于古人的营建,而是为应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在继承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形成现在所见的经典。步入当前社会,在传统建筑更新设计中纳入“非正式空间”的理念,利用其可变性与适应性的特征起到维系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作用,可看作是古今交融、多元并存的当代背景下的新“法式”,促成延续传统并兼顾创新的和谐局面。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空间传统
《室内空间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空间是什么?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杨洁宇作品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