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 刚 徐学福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样,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书面样态的具象呈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对作文提出了分学段的要求,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2]为了改变传统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转而关注书面表达,改变“重阅读轻习作”的教学现状[3],从三年级开始,部编版语文教材每册都专门设置了一个相对独立且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纵观三年级全册,三年级上册以训练“观察”为主,三年级下册则以“想象”为训练点。对比三年级下册普通单元和习作单元,发现习作单元自成体系,亮点颇多,有其特殊功能和价值坚守。本文试图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分别从教材单元的编排立意和结构体例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遵循整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沿袭三年级上册编写体例,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一条线按照“人文主题” 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要素”的各基本要素分成若干“点”,分布在单元中。本册共安排八个单元,其中“可爱的生灵”“寓言故事”“观察与发现”“童年生活”“大自然的奥秘”“有趣的故事”六个单元是常规单元,“传统文化”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大胆想象”是习作单元,如表1所示。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教材第二个专门的习作单元,单元的编排体例基本上与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保持一致。单元人文主题紧扣“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培养其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习作的兴趣,使其乐于书面表达。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语文要素彰显上,更加体系化、明确化、具体化[4],习作单元明确指向语文要素,即“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表1 三年级下册双线结构一览表
(续表)
本册教材的习作单元选取了四篇颇具想象力和童趣的精读课文文本《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通过组织有效的语文学习任务活动,保证语文素养在完成语文任务的过程中养成[5],以此诱发学生想象的动机,使其徜徉在想象的海洋中,充分体验大胆想象所生成的愉悦感与幸福感,进而使其逐渐产生书面表达的强烈愿望。课文选取的想象故事素材,兼具大胆想象和想象奇特的表征,力求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想象的奇妙和乐趣。
习作单元的编排以习作能力的养成为目标,力图构建一个科学、系统且阶梯化的习作编排体系。在整个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习作单元是习作的入门准备环节,三年级上册关注“观察”,三年级下册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则关注“想象”,习作单元由易到难,呈阶梯上升趋势,体现了习作教学体系编排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为后续四至六年级的习作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按单元编排的教材常常将单元视作整体,统筹考虑单元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各环节学习材料,有序地安排单元内各类学习活动。[6]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篇想象故事类大作文,该单元是以习作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单元,单元编排结构如图1所示。习作单元所有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都在大作文上,围绕核心任务,教材编排了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单元习作六项环节。这样的新式编排意在凸显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地位相当。单元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六项编排,层层衔接,环环相扣,深度推进。
图1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编排结构示意图
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篇章导语部分,基本上沿用全套教材的编排模式。导语页首先引用了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揭示出单元人文主题。此话语贯穿习作大单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需要秉持的基本理念,也是对想象意义的价值肯定。用这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附加精美且富有想象力的暖色调插图,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两个小朋友遨游想象太空的奇妙场景。画面与想象融为一体,有益于学生直观感受想象的神奇,亦在告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利用语文要素前的毛笔图案,生动形象地指明了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如表2所示,对比三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导语页,发现习作单元均包含主题语和语文要素,主题语和语文要素也均在暗示本单元习作的类型。篇章导语页直接指明了语文要素,凸显了“感受”与“创造”两个关键词。感受源于习作单元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的研读,而创造则侧重于体现学生个体的认知与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语文要素中的要求与任务,一条指向阅读,通过阅读感受神奇的想象;一条则指向习作,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故事。
表2 三年级习作单元概览
两篇精读课文旨在使学生感受文中呈现的奇妙想象,初步体会大胆想象的乐趣。单元首篇文本《宇宙的另一边》选自陈诗哥的童话作品,课文通过连续的问句从主人公“我”的生活、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揭示了“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的奇妙想象,文本间充满童趣,体现了主人公“我”的无拘无束且大胆的想象,使人充分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顾鹰的《我变成了一棵树》主要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故事,在大胆的想象中实现了“我”的愿望。两篇课文的插图精美,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文本,激发其大胆想象。两篇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均是引导学生先阅读交流,走进想象世界,再引导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故事,引导其顺着课文作者的思路继续想象下去,实现了阅读、写作和学生生活实际三者的有机统一,如表3所示。两篇精读课文文本充斥着神奇和童趣之色,符合想象文本教学,有助于该学段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及提升。
表3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精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
“交流平台”是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收获和教学要求,它起着梳理总结、凝练方法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整个习作单元的灵魂。“交流平台”主要紧扣单元学习重点“想象”进行交流,为“初试身手”奠定了基础,其对如何大胆想象、大胆想象的价值及作用进行了梳理回顾与归纳总结,同样也回顾了两篇精读课文文本中有趣的想象细节,以此展示出一些常规性的想象视角,力求起到诱发学生展开大胆想象的作用,提示学生可依据事物一些鲜明的特征展开想象或者直接将自己想象成其他事物或者物体,使其逐渐意识到大胆想象可以创造出许多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拓宽学生想象思路,鼓励学生去尝试大胆且奇妙的想象。同时,有意识地扩大学生习作交流的场域,培养其交流、倾听和乐于分享的习作意识。
“初试身手”是学生“大习作”之前的“小体验”活动,起到了让学生练习和让教师诊断学情的作用,为教师下一环节的教学提供了及时的学情考查机会。本环节设置了两个激发想象的、富有趣味的体验活动,即“手指画”和“接龙续编故事”,二者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奇特的想象,培养其想象力。第一个活动是手指画练习,要求学生先按出手指印后,再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为了便于学生打开思路、展开想象和动手实践,教材专门提供了3幅已经完成的手指画;第二个活动是接龙续编故事,该环节首先提供了两个故事的开头,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编写故事,这样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想象,打开其想象思路,还有助于营造想象的大情境,进而使得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更丰富多彩。可见,在该环节,学生可以进行想象的大胆尝试和实践。
习作例文是基于上一环节学生“初试身手”显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平台。单元习作例文分别选自张晓楠的《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卢颖的《尾巴它有一只猫》,语言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情节生动有趣。例文以随文提示、批注和思考题等形式作为助读系统,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胆想象的同时需要注意想象的自然、科学及其合理性。习作例文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结构采取多种想象方式,比如顺着文章思路展开想象或者运用逆向思维展开想象。两篇例文中的插图紧扣文章想象的内容,起到了呼应作用。习作例文题材立足于儿童视角,是成年人对于儿童想象的模仿。两篇习作例文各具特色:《一支铅笔的梦想》主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使学生知晓想象要联系事物特点;《尾巴它有一只猫》主要围绕颠覆事物领属关系展开想象,意在说明反方向想象更加趣味无穷。习作例文的选择旨在发挥例文的示范效应,力求拓宽该学段学生想象的眼界和思路。
习作《奇妙的想象》是单元学习的最终成果和终极任务,旨在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一篇想象故事,呈现其大胆想象的成果,着重考查学生想象的方法和质量。首先,习作要求学生从已提供的7个小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或自拟题目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并和同学交流自己完成的想象故事,以此达到作文互评的效果。7个小题目颇具想象力、趣味性和悬疑感,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强烈欲望,进而逐步打开其习作思路。其次,强调了习作的重要要求,即要大胆想象。接着,习作部分还指出完成习作后要互相交流与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最后,习作部分还建议开辟专栏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使学生产生习作完成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习作热情。
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客观扫描,发现其编排特色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各项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习作指导更加精准化,各项要素和任务突出,习作体系独立,没有依附在“语文园地”中,如表4所示。习作单元整合性较强,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六大环节配合紧密,构建了一个整体的习作体系。“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大胆想象的奇特;“交流平台”总结了大胆想象的好处,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思路,为“初试身手”做好了铺垫;“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实践,初步感受想象带来的乐趣;“习作例文”借助随文旁注和思考练习题,旨在为学生想象提供示范;“单元习作”则是基于前面环节的学习写出一个想象故事,这是习作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现。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环环相扣,能够有效落实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语文能力的发展,聚焦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7]习作单元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均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最后的单元习作也是为了实现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
表4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环节展示
习作单元紧扣“想象”和“故事”要素梯度安排每一个环节,习作单元的六大板块间存在能力梯度发展序列关系,如图2所示,在落实单元目标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逐一渗透和落实语文要素,力图有序提升习作能力。“单元导语”明确了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两篇精读课文旨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大胆想象,感受想象的奇妙,旨在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精读课文”彰显了阅读指向习作的功能,同样,课后思考题也紧扣单元目标设计;“交流平台”梳理和归纳了习作单元一些如何想象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则提供了两项实践体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初步运用习作方法,即学即练;“习作例文”则试图通过示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单元习作”部分是对本单元所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可见,各项环节目标明确,内容环环相扣,能力层层递进。
图2 习作单元各环节能力提升示意图
习作单元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统一,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8],力求做到读写融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想象的奇妙和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在习作中运用阅读时习得的经验。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一方面紧扣和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时联系日常生活,体验想象的妙处和乐趣,学习想象类作文的写作方法。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也是为了单元习作目标而精心设计,意在强调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使得学生的读、写和生活能够有机融合起来。
两篇习作例文的落脚点在于传达想象的方法,提示想象的一些思路。教材依据三年级学段学生习作起步的特殊性、学生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制订基础性的习作目标,编排适宜的习作单元话题,力求培养该学段学生的书面表达习惯及习作兴趣。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展开大胆想象,符合三年级学段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主题贴近该学段学生日常生活,颇具感染力和童真童趣,能够使其产生想象的共鸣和书面表达的欲望。
部编版语文教材已在努力建构语文核心素养的“隐在”体系[9],语文核心素养主要隐在单元导语、课文选文、课后思考题等中,习作单元也始终贯穿着核心素养的渗透。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期,纵观整个教材和专项习作单元的编排,教学应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其乐于书面表达,体验习作乐趣。因此,为了提高想象习作单元的教学质量,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整个习作单元立足于一些表达方法的学习,为最终的习作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传统习作教学思维定式,把握培养学生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将单元所有内容当作完整的学习资源来整体使用,构建“初识想象—学习想象—实践想象—表达想象—交流想象—升华想象”的整体教学思路。从单元导语页到单元习作操练,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前面环节的学习经验形成习作成果的过程。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感知想象故事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想象的,关注想象和表达方法的习得,并借助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大胆想象”梳理和提炼方法。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有指向性、有目的地整合习作单元,鼓励和强调学生在习作前、习作中和习作后交流学习所得。
《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将写作教学与阅读、口语交际教学联系起来,重视读、说、写“三位一体”习作模式的构建。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除了要落实阅读教学目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学习想象作文的写法,中年段学生的读写训练尤其要重视在精读的过程中学会摘抄优美词汇和语句。读写联通即以课文文本为载体,从课文内容出发,全程落实与想象有关的小练笔。可以用词语造句或者仿写句子,句子形式不限,可以写简单句,也可以写复杂句。这样,使读写互联互通,形成“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动态习作练习模式。同样,习作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读写迁移,做到由读思写,由写思读,互相迁移。一方面使学生一边读文本,一边学习和思考习作的写法;另一方面在学生真正写作时使其回顾和感受前面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写作思路和特色。
助读系统又称导读系统、辅助系统,部编版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具体包括单元导语、课文随文批注、插图、课后练习题等。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助读系统和知识系统、选文系统、作业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助力习作目标的达成。如单元导语页中两个小朋友“遨游太空图”、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中“我”趴在窗前所见的浩瀚星空图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中的“树”以及习作例文中像辣椒状的铅笔等精美插图,不但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阅读兴趣,而且可以补充文字无法传达出的意思。另外,精读课文后的思考题和习作例文还配有的黄色字体的随文批注都集中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单元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教材习作单元中的助读系统,帮助学生明确习作单元目标,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提升想象水平。
习作教学要立足于文本,善于从课文文本中挖掘隐在的语文核心素养,捕捉课文的内在资源,提炼写作知识和方法。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单元在精读课文选文和习作例文选文方面尤为讲究,文本素材均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征。《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课文和《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两篇例文是四个兼具想象和童趣的故事文本,课文充满大胆而奇特的想象画面。
教师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想象类课文的内容和体裁,通过课文的理解,学习一些知识,如词汇、标点、句型和修辞手法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摘抄对写作有用的词汇,要求学生将这些词汇进行积累和分类汇总,学会用这些词语遣词造句。同时,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课文中特殊句型的捕捉,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课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感叹句、疑问句等。通过这些词汇和句型的积累,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减少其写作的畏难情绪。
另外,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也要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联结旧知,搭建新图式,助力学生完成习作单元任务。支架的搭建是教学实效产生的核心要素。[10]教师可以采用对话、活动、游戏等形式,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习作情境,利用好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逐步突破习作难点,推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本单元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可见,习作单元更强调实践,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能力,使其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主动想象与深度想象的机会,使其置身于想象情境中大胆想象,获得想象的乐趣。习作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价值旨归,而习作能力应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所以,教师要学会设计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想象,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从而激发其习作兴趣。比如在“初试身手”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按下手指印,然后让学生随意想象,在手指印的基础上作画,画出自己想象的事物,同桌之间可以互相配合。画完之后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教师也可以巧妙运用接龙编故事的实践活动,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逐步增强其归属感和获得感。
同样,教师要关注习作质量,加强多元化习作评改。教师可以将习作例文用于讲评,也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范例用于讲评。习作讲评时要时刻关注“是否能展开大胆想象”这一要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虽然不可束缚学生想象,不可过高要求学生想象,但是,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习作中错误的价值观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互相鞭策,共同提高习作水平。互评时不仅要求说出或者写出对方写得出彩的地方,还要给对方提出修改意见。三年级学生习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重视其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先鼓励,再针对学生未达成的习作要求进行重点讲评。讲评完后,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修改意见进行讨论后的修改工作。最后,还可以开拓学校橱窗或者班级板报区域对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行展览,帮助其树立习作信心,体会习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