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总体上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大致呈现五个基本特点:一是独立自主和多元化发展;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三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与实现国家现代化密切相联;四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之间合作与交往日益加强;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当代世界 社会主义 基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 D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22.003
所谓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就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换言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进入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从总体上看,大致是这样一种状况: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的震荡和混乱已经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复苏,呈现的突出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多元化发展。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和世界左翼力量都开始反思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入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并立足本国具体实际,重新探索适合本国本地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寻找符合客观实际的,可以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新途径。拉美地区左翼运动的崛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社会运动,以及前苏东地区兴起的左翼运动,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体来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鲜明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多元化发展
与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相比,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来源日益多样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出明显差别。一方面,除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存在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以及左翼联盟和新社会运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运动越来越表现出地域性特征。世界各国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都开始立足本国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本地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例如,越南、老挝、古巴等国家相继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越南共产党把“胡志明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同时强调“革新”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古巴共产党则在“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人民造福”的“三项原则”前提下,采取灵活政策,根据本国环境特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再如,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声称,“21世纪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委内瑞拉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原生的社会主义、印第安人的、基督教的和玻利瓦尔的社会主义”;而欧洲中左翼政党的主张则是带有深刻的基督教文明的烙印。[1]这些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的。可见,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内外环境决定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元化状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以正视,深入研究,准确把握。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元化态势,不是偶然的,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多元化态势是由于对苏联模式“一统天下”的反思。人们在回顾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中逐渐认识到,通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只有一种途径,而是有多种选择,多种途径,必须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运动的多元化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历史发展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对此,列宁曾深刻地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2]这就是说,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线性的,而是以非均衡、非直线和多样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都呈现出一种非平衡和多样性发展。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主义运动也呈现出一种非平衡的发展状态,即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总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得快些,而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得慢些;某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总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得好些,而在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得不太理想。因此,就世界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来说,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因为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实践形式,从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點。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表明:社会主义运动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探索过程。
既然独立自主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常态,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这一客观现实,充分尊重各国政党和人民立足本国本地实际自主地选择本国发展道路和本国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权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这个国家的政党和人民自己的事,其他国家及其政党不应横加干涉,因为本国人民和本国政党更了解本国的国情。这其实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早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就明确指出,各国革命“只能是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外国政党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苏东剧变这一复杂局面,邓小平同志果断提出“韬光养晦”、“绝不扛旗”、“绝不当头”、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并把这一方针视为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
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再到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但是,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能否正确处理这一对重大关系,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
生态社会主义较早地意识到这一点。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社会主义思潮与绿色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其基本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其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生态恶化,而解决生态恶化问题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扬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认识。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是科学技术造成的,但根源不在科学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掠夺自然、破坏环境、使自然屈从于商业组织,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和“军事化的自然界”。比如,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5%,却消耗了世界25%的能源;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不到20%,却消耗了世界75%的能源和80%的原材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3。[4]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可以较快地发展生产力,较快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而资本主义的最大弊端是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最大弊端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
生态社会主义旗帜鲜明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抛弃那种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唯一目的的错误做法,而应当把维护全人类利益和全球安全作为目的,尽最大努力保护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拥护和赞成,以生态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在理论上是对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是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个进步都将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的新进展。中国共产党关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与实现国家现代化密切相联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现代化的基础是工业化,而工业化或现代化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深刻的变革,它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跃升。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效率,引起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发展至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现代社会”。从此,欧洲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引领时代潮流。时至今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向往和追求。
着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全局,除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之外,其他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大都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发生在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越来越直接地与国家现代化的目标相联系,因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推动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
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就是能够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使全体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如果社会主义的这一根本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那社会主义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战胜资本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俄共在俄国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初期,社会主义的苏联曾经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改善,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传播,因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入高潮。但是,苏联模式仅适用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工业化初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苏联模式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弊端。苏联体制的官僚化,使其长期找不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道路,使本来应该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也失去了吸引力,最终导致国家解体、执政党消亡。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而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重新看到曙光恰恰因为中国、越南乃至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探索,打破了‘社会主义不善于发展生产力’的流行观念,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强有力的现代化模式。如果以中国、越南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得以实现,那么改变的不仅是世界现代化的图景,更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图景,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有可能发生历史性逆转”[5]。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力量之间合作交流日益加强
社会主义运动从来就不是一种狭隘的地域性活动,而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是这种胸襟和情怀的集中反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逐渐复苏,包括各国共产党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力量在从本国国情出发,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在通过双边、多边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逐渐形成一种多层次、宽领域、网络化的新型合作形式”[6]。这种合作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双边互动;二是区域性合作;三是全球性联合。
国际双边互动。这种双边互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二是各国共产党在重大事件和重要问题上相互支持和声援。当前,发展党与党之间的双边关系,已经成为各国共产党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交流与合作,已经产生较好效果。例如,国外共产党和工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表现出广泛关注和肯定,在国际上维护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中国、老挝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率先共同建设“中老经济走廊”,建立“中老命运共同体”,推动两国经济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委内瑞拉、古巴两个左翼政党执掌政权的国家加强双边交流合作,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古巴向委内瑞拉提供教育卫生援助,委内瑞拉则以优惠价格向古巴提供石油。
区域性合作。这种合作主要表现在政治观点相近的政党间的地区性联合。在欧洲,有来自欧盟成员国的25个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成立的欧洲左翼党(European LEFT)。欧洲左翼党主要是在欧洲议会选举前一年召开会议进行集体协商,统一选举策略。还有欧洲左翼-北欧绿色左翼联盟党团(European United Left-Nordic Green Left, EUL-NGL),“这是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欧洲左翼政党在欧洲议会内的联合,党团代表主要来自欧洲左翼党在欧洲议会中的议员,他们以党团的集体力量在议会内采取共同行动。”[7]除了这两种围绕欧洲议会选举和议会内活动而结成的联合以外,还有在2013年由来自欧盟以及欧盟之外的27个欧洲国家的29个共产党和工人党成立的“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倡议”(Initiative of Communist and Worker's Parties, ICWP)。该倡议不是为了协调欧洲议会选举政策,而是旨在反对欧洲一体化、反对欧盟的“帝国主义政策”,并致力于“加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团结与协作”。[8]
在拉美,有2004年由委内瑞拉和古巴两国领导人提议组建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Bolivarian Alliance for the People of Our America, ALBA),后来,“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多米尼克、尼加拉瓜等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也纷纷加入。该联盟主要是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的进攻,尤其是针对美国提出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而成立的。其成员国之间强化战略联盟与合作,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的集体围攻,从而成为拉美左翼力量联合的重要组织。”[9]此外,还有由当时古巴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巴西工人党领袖卢拉于1990年倡议召开的“圣保罗论坛”(São Paulo Forum),“当时有来自13个国家的48个政党和组织参加。现在这一论坛不仅是拉美地区共产党、左翼政党的年度盛会,也已发展成为世界左派政治力量的大聚会。与会代表就各国工人运动形势以及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进行广泛讨论交流并发表声明,支持相关国家人民的反殖反帝斗争”[10]。
全球性联合。这种联合还是初步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质政党间的国际会议。例如,1998年,由希腊共产党发起的年度性“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Communist & Workers' Parties, IMCWP)。“20多年来,该国际会议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仅走出欧洲,先后在世界各大洲轮流召开,而且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其中的参与度和参与规格也越来越高。”[11]事实表明,该“会议”符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其存在促进了当今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多边交流与合作。
另一种是更为宽泛的全球性泛左翼合作形式,目前主要有三大論坛。一是2001年由巴西劳工党倡导的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世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这是一个与“世界经济论坛”相抗衡,主要由世界左翼力量参与的会议,“其不仅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消除贫困、保护弱势阶层权益等共同目标,而且一度提出‘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口号”[12]。二是2004年由“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分裂而来的“全球左翼论坛”(Global Left Forum)。“它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内部危机,商讨左翼力量的抵抗策略,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方案,尤其是要组织、培育和塑造全球尤其是全美范围内的抵抗力量。”[13]三是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倡导并组织召开的,每年一次在北京举办的“世界社会主义论坛”(World Socialism Forum)。这是一个全球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人士交流思想、切磋学术的平台,现在已成为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世界左翼力量进行联系的纽带。这些年度性论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政党、非政府组织和左翼人士与会,一同分析形势、交流思想、研究学术、协商对策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力量和左翼组织通过双边、多边互动,通过全球性论坛和会议,加强联系、沟通、交流与合作,正在构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尽管这些交流和合作还是初步的、松散的,甚至是浅层次的,还不成熟,也不稳定,但这些交流与合作为今后世界左翼的深度联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推动力量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坚持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自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明确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放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为70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历史性成就。
中國共产党开创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经济社会保持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在未来二三十年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将在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待这个目标完成之时,中华民族在世界格局中将占有更加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一个民族国家的快速发展并不奇怪,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人均指标虽然不高,但中国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她的总体份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有7亿多人口脱贫,占全球同期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城镇化率已超过60%。按照这个发展势头,再过30年,中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4]中国的发展变化必将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大踏步前进。
如果中国能在100年的时间里实现国家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上有14亿人口加入现代化行列。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这种巨大历史进步不仅可以令中国人民树立民族自信,而且也会在国外的有识之士,特别是各国左翼人士中形成认同,这种认同将引导一批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经验,从本国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即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引领下,将会有更多人士转向社会主义,更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道路是一条不同于欧美的发展道路,它来自非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度,这个国家最初还是一个经济社会都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从本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因此,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即不简单照搬,或直接移植西方模式,而是在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找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可以走向现代化”[15]。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出的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他国家只能借鉴,不可模仿。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可以借鉴的,这个基本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从客观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自己的路,就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继承和发扬本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找出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16]
着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整体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总的来说比资本主义优越,但要靠我们的发展来证明这一点。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说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做这件事,但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做到的,看来要用五十至七十年。”[17]“到下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8]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最终还是要看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否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已经作出了初步的证明。到21世纪中叶,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出更加充分的证明。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世界上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借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我们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大格局中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所蕴含的规律性认识和人类共同价值,将其上升到理性高度,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学派,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应该成为我国理论工作者的一项战略任务。
注释
[1][4][5][14][15][16]王怀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2]《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6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3页。
[6]轩传树、冷树青:《试析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态势》,《当代世界》,2018年第11期。
[7]张莉、徐家林、单超:《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的政治主张及其凝聚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
[8]王喜满:《欧洲共产党区域联合的新动向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倡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年鉴研究通讯》(内部资料),2016年第3期。
[9]贺钦:《拉美替代一体化运动初探——以美洲玻利瓦尔联盟—人民贸易协定为例》,《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第3期。
[10][12]崔桂田等:《拉丁美洲社会主义及左翼社会运动》,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60~365、366~369页。
[11]王喜满、冀宝光:《苏东剧变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关系的演进》,《理论视野》,2020年第3期。
[13]张新宁、郭治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在美国》,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1~78页。
[17][1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70、384页。
责 编/桂 琰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Wang Huaichao
Abstract: At present, world socialism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verall,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presents fiv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one is independence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he second one is that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world socialism; the third one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social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fourth one is that the main forc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have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he fifth one is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driving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Keywords: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basic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