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
儿时,我们那儿附近的生产队,有两条大黄黄牯牛,一条毛色黄中略带黑,一条毛色纯黑。黄牯牛个子最大,黑牯牛第二。因为地少人多,附近又少山,两条牛经常碰面,黄牯牛依仗自己体型大,老是欺负黑牛。黑牛吃草,黄牯牛总把黑牛赶走,如是数回。
大约是我读初中时暑假的一个清晨,两条牛又来到了罗家坡,黑牛正在吃草,黄牯牛又赶过来欺负。也许是多年积怨,黑牛这次不再跑开,而是拉开架势,和黄牯牛恶战。战争初期,各有进退,黄牯牛稍占上风,但基本势均力敌,谁也一时打败不了谁。眼见这场恶战,我怕自家的牛吃亏,可又不敢去赶开,只能干着急;而优势一方的放牛娃,更是幸灾乐祸,借牛显示自家的威风。两条牛的角又抵在了一起,突然,黑牛猛力向前触去,只听嚓的一声,黄牯牛的一只角断裂,连筋带血,负痛败逃。此后,断了一只角的黄牯牛看到黑牛就远远逃开!
我家这条黑牛,草不好,它就站在那儿,宁愿挨饿,仿佛以此抗议我的顽皮,心里在说“那边坡上明明有好草,就你贪玩!”不懂事的我,也懒得管它,天黑就把它赶进圈,不知黑牛是怎样熬过了那些年。黑牛触过一些人,包括我的父亲、我的姐姐。我大约六七岁开始放牛直到16岁上大学,有好多次它也差点触到我。我虽然年龄小,个子小,身手倒是敏捷,也有一套制服它的办法。给它盘绳的时候,一手将牵住牛鼻的绳子举得老高,另一只手就将绳子盘在角上,盘完了一下子跑开,否则,它会赶上前来触你,不过,也许它只是想以此吓唬一下小孩子;放牛的时候,我手里总是拿着一根粗竹条,它一不听话,就用竹条抽,有时还站在坎上,搬起石头砸牛背牛角,有几次都把它的皮砸出血来了!那时,我好不懂事,贪玩;不懂得牛的辛苦,也不理解大人对牛的感情。
黑牛脾气虽不好,但耕田是一把好手。从我记事时候起,直到16岁我考上大学,离开伴我长大的黑牛。黑牛一直给生产队耕田,从未患过病,从未偷过懒,它的力气很大,身体强健,虽然终生没吃上好的,但却很能吃苦。一大块坚硬板结的地,人不歇气,它从不停下,一个劲地往前奔!说真的,那个年代,人吃不饱,牲口自然也没吃饱过。我们那一带,地少人多,很少有山,没好草场。到枯草季节,牛只能吃点稻谷草过冬,我不知那干瘪的稻谷草到底有何营养,大约牛也就只能填填饥饿的肠胃罢了。一年四季,只在春耕的时节,生产队专门派人到远处有山的地方去割草,每天中午休息时,给牛弄一盆玉米糊,这是全年牛最享福也最辛苦的时候。再就是过年的时候,到团年的那天、大年初一,无论生活怎样的贫困,父亲总是吩咐给牛一盆玉米糊,洗过肉之后的残汤,算是给牛过年。唉,那时的我,哪能体会大人对耕牛的感情,哪里感受到牛对农民的重要,对田地的重要啊!
黑牛不僅为生产队耕田,其实,它也是家中重要的一员,每年一头耕牛折合工分,牛粪给生产队,也折合成工分。黑牛其实在与大人一道,尽力养活我们,撑着这个家庭。黑牛虽然脾气不好,但却为我们家庭为生产队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哎,那时的我,何曾体察分毫呢!
一九八二年包产到户,黑牛也就分给了我们几家,后来又给我们这几家耕过几年田,再后来,黑牛就老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牛圈里默默死去!我是后来听说的。
黑牛,黑牛,我的黑牛。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