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个人,想要成功,就要坚定自己的思想;作为企业,就要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如果仅仅为了扩大而延伸,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导致这种不同的可能是周围的环境,也可能是受到的教育,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所做出的不同的选择。
我创业很早,在1991年进入了华东师大中文系,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做广告。1994年,我已经管理着一家广告公司。到2002年,它大概已经为我赚了5000万元,但是我感觉到了这家公司潜力的枯竭、能力的上限。
于是我对自己说,我需要一个改变。
因为我只做过广告,没有了解过其他行业,所以最后我还是决定做媒体。于是在2003年初,分众传媒诞生了,将之前做广告赚的5000万元基本上都投了进去,只给自己留下了500万元。
但是谁也没想到,那一年正巧遇到了“非典”,社会一片恐慌,根本就没有客户、没有订单。
赚5000万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花掉5000万元却非常容易。仅仅过了几个月,我就只剩下了500万元。我用了10年挣了5000万元,但是仅仅用了5个月就把这5000万元全部毁掉了。
那時候每天我都能感觉到我的钱在迅速消失,到了晚上我甚至觉得不是在烧钱,而是烧掉了我过去10年的青春岁月。10年的青春岁月只用5个月就烧完了,这种感觉令我焦虑和痛苦。
那时,我们公司的对面还有一家公司,叫作软银。可我当时并不知道软银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孙正义是何许人也。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公司加班,工作到很晚才走。
有一天我和软银的老板在卫生间遇见,相互攀谈了起来。他在了解了分众的业务后,非常感兴趣。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商业计划书和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他投资了我5000万元,占了分众30%的股份。
当然,如果按照现在来看,这一次的融资我们并不划算。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因为终于有人愿意继续陪我玩下去了。
曾经有人问我:“在尝试做分众之前,你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创业者,也赚了不少钱了,为什么还愿意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去做分众呢?你的勇气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我认为,这就是每个人面对十字路口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就是当你努力到无能为力时,上帝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做分众前,我一直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Nothing to loss”(义无反顾)。
什么意思?当时我30岁,公司已经可以一年赚1.5个亿了。如果我输了,可能所有的家当都会赔进去,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但是我对自己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有腐败的理由了。我就可以朝九晚五,每天早早下班,去唱歌、看电影来放纵自己。我一直抱着失败就是胜利的想法创业,因为如果我失败了,就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流人才,那么我也就有理由去放纵自己去享受生活,这不是更好吗?
但是最后我赢了,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和品牌的打造中。
我认为品牌就像中医所说的人体内的元气,如果元气强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变得健康,不一定再要去吃西药。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未来的电子商务,利润将主要来源于下面这种情形:当销量快速增长的时候,你的营销成本的上升相对较慢,这就形成了一个剪刀差;现在销量与成本往往平行上升,就会比较危险。
我自己也是一个小VC(风险投资),经常投资很多公司。从VC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在上市之前,赢多少钱亏多少钱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关心上市的时候挣多少钱,以及上市的估值是多少。
我们当年融到钱之后就放手去做,圈地圈楼,把东西圈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规模效应所带来的议价能力就会使成本和效益之间出现反差,这样利润就出来了。
反过来,做品牌的价值在于:今天投的钱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而且还有人。我花了钱,最后钱是累积的,钱并没有消失,而是累积在这个品牌上的。
品牌是什么?经营品牌不是花费,而是一场投资。为什么有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就是你今天花了钱,就会在价值上做个正向累积,当价值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就会迎来丰厚的回报。
2009年是宝洁很困难的一年。2009年1月,宝洁高层开会说要降价,因为日子很难过。到年中的时候,数据显示上半年是历史利润率最高的一年。虽然把广告费用降下来了,但是销售额却继续往上涨。
因为即便宝洁不做广告,不再增加投入,消费者也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忘记飘柔和海飞丝的存在。
所以,当品牌形成后,什么时候想取利息就能取出来,这会形成很强的增值能力。
在树品牌的过程当中,要让品牌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议价能力,形成消费者与你的情感关联。
携程当年靠什么成功?我觉得是便宜。人们选择携程,就是因为它很便宜,这很容易理解。但是如今的携程已经不便宜了,却依然有很多人还在用。明知道不便宜还在用,这是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依赖,这就不是便宜不便宜的问题了。
所以这是一个B2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商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量力而行。一定不能为了打品牌,不要命地往前冲,在融资环境不好的时候死掉了。
资金链、现金流的安全非常重要。
中国的实际状况是:融到钱的人,把钱砸下去,回报很高;但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会不断地有竞争对手出来。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就是壁垒不强,必须达到像京东、淘宝这等体量才会形成壁垒,其他的壁垒都不坚固,这就是一个知名度高低的问题。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不可能从没有遇到过挫折,分众传媒当然也是如此。不知不觉,分众已经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在几千个日日夜夜里,我们也曾遇到高山,越过险峰,经历了很多挫折。
2003年,分众开始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2005年,分众上市,市值从7亿美元一路涨到10亿美元。
当时分众的强劲竞争对手是聚众传媒,在我们宣布上市的同一天,聚众获得了2000多万美元的融资。虽然当时分众的账面有2亿美元,但我们需要每个季度公布报表,这就导致我们不敢大张旗鼓地和聚众对打擂台。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聚众创始人虞锋在香港进行了第一次谈判。当时我们达成的共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我们双方再这样厮打下去,很有可能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没必要在客户面前进行低价恶性竞争。
但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如我们所谈判的那样,分众和聚眾的斗争反而愈演愈烈。
比拼到最后,分众获得了胜利,聚众进入了不盈利的窘迫局面,并打算去美国路演上市,于是我便约虞锋进行二次谈判。
这次的谈判结果是,分众收购聚众。这样一来,我们在市场上拥有了绝对的定价权。
2006年,分众的利润从2000多万美元涨到9000多万美元,其中7000万美元的利润得益于收购聚众。
这也印证了一个真理,占据市场垄断地位就有了绝对优势。
然而一家独大的日子并不能长久,在2007年,玺诚传媒出现了,并迅速成为分众的另一个强劲对手。
由于竞争激烈,分众开始亏损,于是我们花了3亿元收购了玺诚传媒。
在2008年金融风暴的时候,玺诚传媒做得很差,很多广告主都把广告撤了,导致分众净亏1.5亿元。
然而这还没有完,接下来就是汶川地震,分众选择关闭广告屏。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投资人纷纷撤资,分众市值跌了20亿美元。
通过这些危机,我明确了两个事实:第一,企业的扩张心不能超过自身的实力;第二,企业要想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再创新是必然趋势。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进行转变呢?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人们转变的方向不同。
一家企业想要存活,想要更上一层楼,转变和创新是必然的。但是过于冒进,想要一步登天反而会得不偿失,因小失大。其实一个接一个的对手和周围环境的改变,会逼迫你不断地改变自己、增强自己,而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把握改变的方向就够了。
在这一点上,企业和人非常像。
我在刚刚创业的时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每天都要工作近18个小时。因为我始终觉得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需要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投入。这个行业给你带来机遇和激情,我个人爱好很少,可能工作已经成为主要乐趣来源了。
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在讲life style(生活方式)。
我也渐渐想通了,我不能要求我8000个员工都选择同样的道路,总会有人更愿意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再后来,随着分众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我又变成了一个霸道总裁。
因为我一年见1000个客户,我对市场的判断力足够强,虽然我霸道,但是这种霸道是建立在对众多客户了解的基础之上。
其实我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转变都来自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会白活。
以前我们看斯宾格勒的书,看米兰·昆德拉的书,对此有非常大的体会。人生有两种恐惧:一是对空间的恐惧,二是对时间的恐惧。
空间的恐惧就是:你是一个个体,但是你面对的是个大的社会,如果你跟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不同,特立独行,那你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所淹没。
抵御空间恐惧唯一的方法就是变得跟空间一样。
但是空间恐惧被克服的同时就会出现时间恐惧。人生是短暂的,你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怎么对自己说?你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曾经创造过价值,值得这一生”吗?如果你说不出这句话,你恐惧吗?
创业的路上可能很苦很累,但是如果你能想到你今天的价值能为人所用,你可以将自己热爱的东西做到极致,并被别人需要,其实你会累并快乐着。
我一直不觉得做分众很累,每天都充斥着挑战和悲喜,我觉得很快乐。我眼中最累的事情是一生到老所有的想法都没有实现,在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时候,你没有能力向死亡说“我真的来过”,这才是真正的痛苦。
时间是单向流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如今40多岁,可不可以再回到20多岁?不行的,没有回头路可走。
所以你必须抓紧当下每一个瞬间去创造价值,最后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对自己也有所交代,努力过,达到了自己能够达到的高度,了无遗憾。
我觉得有了这种心态面对死亡时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
《功夫熊猫》电影里有一句话:“你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偶然的,你明天失去一切都是必然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也道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的真理: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中不断转变,使你变得更强大,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强。
我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就像春秋战国或者是唐宋时期一样,所有年轻男女都十分钟爱文学。
可能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很贫乏,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大家都一样。
所以,那时候我们的精力都用在了丰富精神世界上。
那时候还稚嫩的我自然也不例外,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读外国经典文学,比如《存在与时间》《西方的没落》等。那个时候的我从没有想过今天的一切,不敢想也想象不到,那个时候我最高的目标就是当一个诗人,并且也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我是1991年进入的大学校园,那时凭借之前的积累,我成功地进入了学校的夏雨诗社,并迅速成了社长。
那段时间成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在学校中“诗人”的身份,使我在整个华东师大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这个身份让我在认识女同学方面变得无往而不利,着实让我得意了一番。
但是“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这句话放在我身上十分恰当。
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之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商业的气息席卷而来,并迅速地吹进了人们的心中,这种思想即便是在学校也无法躲避。
让我发现这一变化的,并不是街上的汽车和暴发户手腕上的表,而是在一次舞会上我邀请女生跳舞时对方的轻视。
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文艺青年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曾经让我引以为傲的诗词,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比不上个体户口袋中的钞票了。
从那一天起,我暂时告别诗人的身份,投身于新时代的商潮中。我想要证明,即便世界改变了,我也依然优秀,依然可以过得很好。
就这样,我接触到了广告业,开始学习怎样才能成为广告导演。
能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掌控其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虽然当时的我是一个广告界的新丁,但是凭借之前的知识积累,很快就让我在这个领域中如鱼得水。我还记得,那时还在校园中的我,写广告词的报酬就已经突破了1000元。
回想起之前绞尽脑汁发表的诗词,每个月才有寥寥的30元稿酬,一时间感慨万千。
挖掘第一桶金的顺利过程,让我自信心爆棚,并在1994年担任了永怡传播总经理。
公司的成绩非常不错。1996年,我成为IDG传媒集团上海办事处的首席代表,永怡传播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这家互联网公司在上海的广告代理商,我也实现了50万元左右年收入的目标。
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起眼,但在当时确实属于较高的水平。到了1998年,在上海整个IT(信息技术)广告市场中,永怡传播的份额占到了95%。
我认为我之所以前期能够如此顺利,就是因为我对细节的严谨态度,追求对每个关键环节的掌控,力求公司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我的这个性格并非后天造就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点在学生时期就可初见端倪。
大学一年级时,学校进行了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我是候选人之一。既然已经参与其中,我就不允许自己有失败的可能。为了保证竞选演讲的尽善尽美,我反复地跟学校老师沟通,每天都进行稿件的背诵与脱稿练习。
最终,我以520票(全票为560张)高票当选。
对每个关键环节的认真态度,让我在创业10年后将公司做到了年收入1.5亿元的水平,这个成绩让当时的我心满意足。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让我的成就感大打折扣,他就是盛大网络的陈天桥。
我经常将陈天桥与我自己进行对比,感觉他在赚钱的路上开着法拉利,而我却坐着公交车。
陈天桥1973年5月出生于浙江绍兴,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曾先后就职于上海陆家嘴集团和金信证券。1999年11月,陈天桥以5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名员工为基础创立了盛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很快便拿到了风投。
2000年底,我通过为盛大代理广告认识了陈天桥。
当时的互联网企业普遍将网络仅当作一个虚拟社区,还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通过与陈天桥聊天,我发现他是一个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非常深刻理解的人,远超一般人。
当时的陈天桥想的是创造出某种卡通形象,让它在网上跟人一起生活,这样他就可以最终出售卡通形象及其衍生产品,使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品牌。
然而,盛大接下来发展得并不顺利,那个卡通形象的想法最终没有实现。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很快便只剩下了30万美元。
最后,陈天桥决定孤注一掷,将所有的希望都赌在了一款叫作《传奇》的韩国游戏代理权上。我当时认为这一举动太过冒险,完全不给自己留退路,但陈天桥却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
2001年底的一个晚上,我跟陈天桥一起喝茶聊天。陈天桥很兴奋地跟我说当天晚上有11万人同时在线玩《传奇》。
我与陈天桥不同,对网络游戏并没有太大的興趣,但我对陈天桥所讲的这种商业模式带来的可观收益感到吃惊:盛大代理《传奇》仅仅两个月时间,便已收回成本开始盈利。
陈天桥一直在跟我讲网络游戏的光明前景,它为什么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以及当初自己把仅有的30万美元押到《传奇》上的冲动——那些钱只能支撑两个月。
我本来也是个喜欢表达的人,但在那个晚上却基本上没讲过话,一直在听他说。
回到家里已是凌晨1点多钟,受到刺激的我将能够记忆的陈天桥的话都写在了日记本上。
陈天桥的这场豪赌震惊了中国所有的商人,而我作为目睹者,心中更是掀起了惊天巨浪。盛大赚钱的速度让我惊讶,陈天桥的决断力更是让我惊叹。
看着他坐上了赚钱的“法拉利”,我暗暗告诉自己,即便我不能像他一样快,但是至少我也要开上“奥迪”才行。
对于细节的敏感和掌控欲望帮助我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决断,也支撑着我行进在前进的路上。
(此文摘自《抢占心智》,作者: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