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波
在小学教育领域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的受重视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切实完成好美术小学工作,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为健康,并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因此说,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之时,要依据实际情况来选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拓展,重点关注学生个性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促使学生全能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培养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味地强调要听老师的话,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好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使得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这样学生才会愛上学习,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得自身个性健康快速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爱,使得学生真正地信任教师,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基于个体特点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培养
不同的孩子性格往往也会不同,教师是难以对性格予以改变,因而在展开教学之时,则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确保教学具有针对性。比方说,有些学生的个性是较为活泼的,其绘画作品就会显得十分粗犷,表现力也是较为突出的,然而其对于细节方面的并不是十分关注,在思考上也显得较为浅显。还有一些学生的性格是较为内敛的,其在绘画之时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对事物的认知也显得更加深刻,在绘画之时通常会反复进行修改,确保色彩能够显得匀称,然而其绘画作品中却很难彰显出艺术张力。学生的个性不同,在绘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特点也就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展开教学之时,就要依据学生的个性来展开赋有针对性的训练,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对整个教学流程予以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个性特征来进行创造,使得学生的艺术潜力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三、生活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培养
艺术和生活的关联性是十分紧密的,没有生活的话,艺术也就无法存在。在展开美术教学之时,就是要将生活当中美的元素充分展现出来。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之时,必须要将生活当中的一些元素引人到课堂之中,如此可使得学生对美术的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还可使得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能够得到增强。而当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更为全面,更加深刻之时,其个性成长也就能够更为健康。
四、美术鉴赏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培养
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品鉴赏的时候其实是在培养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兴趣。一些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美术作品鉴赏时,自身就出现了价值偏差,教学意识出现错误。“美”是以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些教师认为大家所公认的美一定是美的,如果学生对作品有不一一样的看法,那就是学生没有审美。这样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美"的定义有很多,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作品鉴赏中产生的心灵共鸣。在美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重视引导学生的审美感觉,但不可强求改。笔者在一次泥塑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找来一些泥人作品供学生鉴赏。许多学生都喜欢生动、漂亮的泥人作品,而有一个学生一直在看一个不很显眼的泥娃娃。这是一个普通的 Q版泥娃娃,是一个女童,手中抱着硕大的水壶,体态后倾,眉眼充满了笑意。老师注意到学生的情况后,便上前询问:喜欢这个泥塑作品吗?学生回答喜欢,但问到喜欢的原因时,学生说不出来。于是就引导学生不用刻意去组织语言,就对看到的泥塑说出自己的直观看法就可以。教师就可以引导质朴是一种美。
五、实践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需要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始终保持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绘画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承担着文化学科不具有的教学作用,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