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英
说起信息技术课,所有的学生都是异常的激动。但是,这份激动不是单纯的喜欢这门学科,而是,他们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上网,打电游、聊天、看视频、听音乐等等。更为重要是这是一门不用考试的科目,还可在上课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那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这种状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认识方面
要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喜欢这门学科,必需要他们的主观意识上着手,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如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创新能力、思维跳跃能力都是异常的活跃。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得上好每一学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
这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上《信息的获取》。利用“最美逆行者”这一话题做为本节课的导入。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可以为我们做什么事情,可以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何谓“最美逆行者”?因为疫情,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所以,我利用我们身边的事迹,制作一个PPT课件,利用一张照片(我们身边的医务人员支持武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想求知的心情去听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接受“信息技术课”不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的。我们是利用这门课程,学习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利用这门课程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听“信息技术课”,如何学“信息技术”。
二、从实例操作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
信息技术,更多的是实例操作,所以创设有效的实例操作,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知识实际应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具体的实际,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三、从设计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方面
信息技术课就应该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学习从有负担的、被动的變为有意义的,积极的。因此,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EXCEL》这个单元时,创建简单的电子表格,把学生的零用钱做为实例,然后怎么美化这张工作表,如何统计数据,如何分析数据。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具体做到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和分析。因为学会了这个软件,学生管理自己日常的零用钱就方便了许多,一分析就知道平时花费在哪些方面更多些,也有利于从小培养理财意识。
这样,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再现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想学习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
四、从设计学习任务让课堂更加生活化方面
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影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教师用鲜活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引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
例如,我在上电子表格《数据排序、筛选和汇总》这节课时,用近期天气变化数据做为数据源。分配任务让学生对“降水量”进行排序,进而学会多列排序的技能,而后筛选、汇总分析出晴、阴、雨等的数据,从而完成这节课天气变化分析报告。任务的设计教学跳离了书本知识技术训练的束缚,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又如,学生学完 “艺术字”这节课后,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以广告设计师的身份来参加WORD艺术字的综合应用。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明确学习任务,并清晰明白所需要信息与能力,又能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生活化的任务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学习模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动机。
五、从教学生活化评价方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孤立、片面的总结,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对于学生的真实能力体现很少。新课改后,在学科标准的指导下,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以“生活”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的可能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比如,我在讲解FLASH《创建逐帧动画》时,邀请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关键帧和普通帧有什么区别时,点到是一名学困生,这名学生站起沉默无语,低着头。这时,我走到他身边鼓励了他,并告诉全班同学也许他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并示意其坐下并认真听讲。后来,巡视指导时我走到他跟前问:“需要帮助吗?”最后在展示作品时,他基本上能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由此看来,课堂上也许老师的一点鼓励、一句问候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帮他们建立自信、努力进步的动力。
而我们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的核心,就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为生活服务,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与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完成。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让信息技术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真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