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穗腐病防治策略

2021-02-07 23:20:13高志辉
种子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农业经济田间管理

高志辉

摘    要:玉米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玉米受到病害的威胁,就会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其中玉米穗腐病的出现,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真菌病害,不仅会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也会导致人们食用玉米之后,产生较高的毒副作用。绿色防治病虫害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文章提出相对应的病害防治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玉米穗腐病;农业经济;田间管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4-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1.4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以及工业原料。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是各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需要在种植的过程中,对出现的病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处理,避免严重病害影响到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1   玉米穗腐病现状

玉米穗腐病频繁在黑龙江省出现,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无论是种植密度还是抗性品种方面都不完善,因此导致这些病害无法彻底防治,特别是在一些气候条件多变的环境下,极易导致穗腐病发生频率提升,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另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黑龙江省的玉米含水量不断增加,使病害加剧。当下,国家已经对真菌毒素制定了明确的检定标准,其中玉米穗腐病是饲料工业重要的检定对象。在我国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中,人们格外重视产品的自身品质。因此,需要在现阶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视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工作[1]。

2   玉米穗腐病

2.1   穗腐病概念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基于多种病原真菌,采用单独或者复合方式,对玉米的果穗或籽粒进行侵袭,导致出现腐烂病害。1946年首次提出玉米穗腐病相关概念,其病原体为玉蜀黍葡萄糖座腔菌。在此之后,各个地区都出现了相关的报道。因此,玉米穗腐病成为了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农业病害类型。

2.2   穗腐病症状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生于植物生长的中后期阶段,或在农作物的存储期间。发生穗腐病之后,往往会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直接影响。另外,致病菌在实际繁殖过程中,也会生产一定的毒素。例如,串珠镰刀菌素是一种剧毒,人们接触后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在相关调查中发现,我国黑龙江地区普通品种的田间发病率在5%~10%。在一些易感品种的生长过程中,发病率达到了1/2以上。出现病害的玉米,首先在果穗顶部,以及中部会出现大面积的腐烂,同时在籽粒周围会出现病菌菌丝体。由于受害果穗的籽粒紧紧包裹在一起,无法较为便利地进行剥离。另外,玉米下棒堆垛或者進行存储之后,会使一部分在田间出现感病的玉米再次被感染[2]。

2.3   穗腐病发病规律

2.3.1   生长期

穗腐病在传播方式上与其他类型的病原菌有着一定的差异。例如,曲霉菌会利用其他类型的病菌,或利用雨水、风等方式进行传播,而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是利用杂草、种子、田间病残体等造成田间初次侵染。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伤口,便会成为病菌进入到植物体内的主要途径,玉米穗腐病生长的最佳温度在15~25 ℃,最佳湿度约80%。一些温度较高或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病害[3]。

2.3.2   贮藏期

玉米成熟后就要进行大面积的采收,特别是进入到秋季后,区域会遇到多雨水的天气,加剧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采收后应将玉米集中存储到仓库中,贮藏期也是玉米病害发生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玉米没有进行充分晾干或玉米籽粒的含水量较多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穗腐病发生[4]。

2.4   影响病害的因素

2.4.1   品种

在农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品种会对病害形成不同的抗性能力,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在甜糯性强、结构疏松、果穗长势直、苞叶比较长的情况下,会增加感染穗腐病的可能性。对于果穗上出现花丝少,同时苞叶比较薄的情况下,会使成熟之后的玉米有着较高的抗病性,不容易发生穗腐病[5]。

2.4.2   气候

在一般情况下,在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大的情况下,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温度在15~28 ℃,相对湿度超出75%时,各类病原菌就十分容易对玉米植株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出现。现阶段影响穗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气候原因。

2.4.3   病虫侵害

玉米田间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这些病虫活动都会导致穗腐病的发生。害虫活动的时候,会对植物造成伤口,并伴随着雨水的下降,使其在雨水传播的环节,通过伤口将病菌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导致出现严重的病害问题。

2.4.4   田间管理

在种植的过程中,很多不合理的田间管理工作,都会为穗腐病的发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秸秆还田之前,如未做好相应处理,极易导致玉米病害产生,这成为了黑龙江地区玉米穗腐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会出现品种连作的情况,这也是导致玉米穗腐病出现的关键因素。在相同品种的玉米种植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马上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扩散。在开展综合性栽培过程中,一些农户对于实际种植情况的规划不合理,导致种植密度较大,同时如果施肥类型相对单一,在田间处理的过程中,会对田间的通风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3   穗腐病防治措施分析

3.1   农业防治

在农业防治的过程中,对品种进行合理选择,并对种子进行处理,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

(1)品种选择。进行玉米的品种选择,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手段。进行品种的选择时,需要结合黑龙江省的土壤实际环境,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种子类型,以此降低对穗腐病病原菌侵入的可能性,还需要加强对抗病害的选育、制种以及多培育性的全面处理。在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对其优秀的品种加强宣传。

(2)种子处理。首先要对玉米种子进行选择,同时积极筛选出一些发病、籽粒瘪以及形状不佳的种子。避免一些有损伤的种子混入其中,以此造成病害的侵入。在播种之前,还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处理,并把筛选出来的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暴晒,有效地消除一些病菌。还应进行包衣处理,有效降低种子在生长过程中被土壤病害的感染概率。

(3)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除草、中耕、肥水运筹等诸多方面的操作。进行肥水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保障玉米生长环境的营养供给。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可以使玉米正常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可以让玉米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有较强抗病性。

进行中耕处理的时候,对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杂草与玉米植株共同生长的时候,往往会争夺营养与水分,因此就需要进行田间管理,重点对杂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避免杂草对植株造成严重的影响。

(4)收获处理。等到玉米成熟之后,一旦发生收获期间长时间降水,就会导致玉米籽粒受潮。因此进行分堆晾晒,就能降低玉米籽粒的饱满程度。

在防水防潮管理的过程中,可避免种子水分较高出现大面积穗腐病。玉米收获之后,要尽快去除苞叶,同时进行通风晾晒。在存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玉米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经发病的玉米,并將其与其他玉米进行隔离。最后需要尽早对玉米穗进行脱粒处理,并将其放在阳光下暴晒。

3.2   药剂防治

当夏玉米刚形成籽粒的时候,需要做好棉铃虫、玉米螟以及黏虫等方面的病虫防治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病虫在活动的时候,对玉米造成外表损伤。其中玉米螟虫一直都是玉米的主要病虫害,采用药剂的喷撒方式,全面对病虫进行防治。只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起来,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穗腐病。

进行具体的操作中,首先,在玉米大喇叭口位置选择颗粒型农药,进行丢心处理。其次,还需要选择一些化学药剂,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手段,避免玉米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这种防治手段,实现了对玉米种植工作的有效处理。

4   结束语

在现阶段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穗腐病的侵害,特别是黑龙江地区,常年受到病害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明确其发病机理,并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处理。

参考文献:

[1]纪武鹏.玉米穗腐病田间发病规律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1(8):42-43.

[2]赵秀梅,张树权,李青超,等.黑龙江省玉米穗期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9,34(11):37-39.

[3]纪武鹏.玉米穗腐病田间发病规律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1(8):42-43.

[4]赵玉江.玉米繁制种穗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子科技,2004(2):38-40.

[5]肖淑芹,李国福,路媛媛,等.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条件及化学防治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17,25(3):144-147.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农业经济田间管理
无花果田间管理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规范玉米种植技术 保障玉米增产增收
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