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剑
摘 要:文章具体剖析总结了园林绿化中苗木移植常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园林苗木移植后成活、“假死”等现象的判断标准,分析了造成苗木“假死”“假活”现象的因素,同时提出了预防苗木“假死”的措施,以提高移植成活率,为城市园林绿化中苗木移植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关键词:园林;苗木;移植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4-006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3.3 文献标志码:B
苗木移植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城市扩容改造、道路改造、园林绿地建设、景观营造等工作中应用广泛。苗木移植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养护规范,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
1 苗木移植成活的判断
①观察移植一段时间后大叶是否变绿并恢复正常。②观察树皮颜色是否变化以及水是否充满。③观察大树木质部的颜色是否新鲜、干燥、收缩或褐变和坏死。④在土球附近做一个小观察口,观察根系是否坏死。⑤新移植苗木后给大树输液时,液体不流动(树没有吸收能力)或流速快(木质部干燥或树是空心的),表明树活力弱[1]。
2 苗木的“假死”现象
2.1 苗木出现“假死”的判断
“假死”现象一般发生在每年3—4月树木正常发芽的时间,以前一年秋季移植和当年早春移植的树木为主。想要判断树木是不是“假死”,首先要确定树木在移植后是否一直没有发芽,其次确定迟迟不发芽的树木是“真死”还是“假死”。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判断不发芽的树木是“真死”还是“假死”。首先,看植物的枝条颜色是否正常、枝条是否出现干枯。其次,用小刀等工具在树木的主干上刻开一个小的缺口,看主干内是否新鲜、是否具有水分,折开枝条后枝条内是否有水分。再次,可以将植物的根系挖开,看根系是否新鲜、是否具有活力。如果树木的枝条、主干、根系内养分及水分都比较充足,那就说明树木并没有真正死亡,而是因为某种原因使其没有达到发芽的条件,出现“假死”现象[2]。
2.2 苗木出现“假死”的因素
2.2.1 冻伤
冻伤现象主要发生于前一年秋季栽植过晚的苗木。苗木栽植之前,在运输过程受伤的根系或者枝干经过冷风、冷空气的吹袭,导致枝干发生冻伤或根系发生脱水。冻伤的枝干不具有发芽能力,在春季伤口恢复比较困难,新根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无法及时萌发。
针对这类苗木,应在运输过程中做好保温处理,在栽植前对根系做好修根处理。在春季气温稳定之后,要及时检查枝条,修剪发生冻害失去活力的枝条。
2.2.2 苗木过度休眠
早春气温不稳定,树木无法准确判断外界温度,在移栽时根系损坏过于严重或者移植之后没有涂抹伤口愈合剂、没有重修剪树木枝干,导致自身的营养及水分大量流失。这种情况下,树木为了自我保护,有时不发芽,从而出现过度休眠现象。
2.2.3 栽植方法不正确
在土壤回填时,若土壤没有分层踏实,处于比较松软的状态,很容易在浇水后出现苗木土球的悬空或下沉,使苗木根系无法与土壤紧密接触,从而吸收不到土壤中的养分及水分。
2.2.4 移植后浇水不及时
绿化施工中,要在树木栽植后24 h内进行第一次定根水浇灌,避免因为长途运输等原因使苗木根系和枝干出现脱水现象,随后再根据工地的土壤墒情及当地的降雨情况确定浇二水、三水的时间。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树木栽植工作量比较大,很多人习惯将所有苗木栽植完之后再进行统一浇灌,这会使早期栽植的树木不能及时得到浇灌,从而错过最佳浇水时期。在树木移植之后,苗木的第一次定根水特别重要,必须在树木栽植当天浇灌,但是常出现浇灌定根水浇水量不足的現象。
有些第一次的定根水只是浇湿了土壤表面,没有将苗木的土球完全浇透,待水分干后会在土球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后期很难将土球浇透,出现根系无法吸收水分的现象[3]。
3 苗木的“假活”现象
3.1 苗木出现“假活”的判断
“假活”现象以当年春季,尤其是晚春或者夏季移栽的树木为主。“假活”现象是园林绿化中的另一种现象,也就是常说的树木移植之后明明发芽了,可过了2~3个月又出现回芽、干枯、死亡的现象。因此,不可能通过“萌芽”判断树是否成活。
3.2 苗木出现“假活”的因素
3.2.1 栽植过早或过晚
苗木种植过早,枝条不成熟,树上养分积累少,蒸发量大,水分流失快,种植后根系不固定,苗木由于缺乏营养及受低温危害而死亡。苗木种植太晚,种植后不久叶子和枝条开始发芽,树体中的水分和养分尚未生根,导致枝条萎蔫,不利成活。
3.2.2 苗木质量不过关
苗木根部受损较多,根系较少。上部叶片发芽后,根部不能及时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叶片死亡。因此,在种植时,应尽量选择优质强壮的苗木,以免在苗期开始时出现根系伤害和根部断裂。
3.2.3 移栽技术差
种植苗木时,弯曲根部或者由于种植坑挖掘太小,新种植的苗木的根部与土壤接触不良,因此难以固定根部,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其死亡。移栽时应该按规格进行挖坑和种植,确保根系与土壤之间紧密接触,促进根系发展[4]。
3.2.4 栽植过深
幼苗深种植和根系生长分布层缺氧,影响其呼吸和吸收功能,不能为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种植深度,既不太深也不能太浅。
3.2.5 干旱缺水或积水烂根
种植后应对新植苗木进行彻底浇水,并在干旱期间及时浇水。长期干旱会导致苗木枯萎,低洼地区积水会腐烂苗木的根部,使移植的苗木难以存活。在低洼地区移栽苗木时,一定要开好排水沟。
4 预防苗木出现“假死”现象的措施
4.1 严格选苗
在苗圃进行选苗时,尽量选择生长健壮并经过缓苗或者假植的苗木。这类苗木的根系更为发达,在移栽时可以保留更多的根系,提高移栽时的成活率。
另外,在对树木的枝干进行修剪时,要及时给大于3 cm的伤口涂抹伤口愈合剂,以避免树木养分及水分过度流失。
4.2 运输过程中做好保温、保湿措施
秋冬运输过程中要做好对树木枝干、根系的保温工作,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冻害,影响苗木枝干及根系的活力。在春夏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对苗木枝叶、主干及根系的保湿工作,避免运输过程中水分过量蒸发导致树木失去活力。
4.3 种植穴准备
绿化施工场地中往往存在许多建筑垃圾,所以在栽植苗木前,要盡量将树穴挖得大一些,并清理树穴中的砖头、石头等,改善树木根系周围的环境。
4.4 合理种植
把握好种植深度,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苗木种植时,深度以浇水后土球上层与原土层保持一样或者略高即可。栽植过深会影响树木根系的透气性,栽植过浅会影响树木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吸收。在进行土壤的回填时,一定要将土壤分层进行踏实,以避免土球浇水之后出现悬空或者下沉的现象。
4.5 及时浇水
在苗木栽植之后的24 h内,要及时浇灌定根水。浇水时可以用木棍等在土球周围扎一些深孔,这样更有利于水分下渗。浇水需浇足、浇透,浇水后需及时堵漏。
5 苗木出现“假死”的挽救措施
5.1 补充水分
在发现“假死”树木的土球周围,钻直径为4~5 cm的孔,深度比土球略深10~20 cm,钻孔后将生根剂及杀菌剂结合浇水,通过透气孔浇灌入树木的根部。这样不仅可以给苗木浇一次透水,还可以达到防腐促根的目的。同时,这些透气孔可以提高苗木根系周围土壤的透气性,从而促进根系的萌发。
5.2 及时修剪
干枯或者冻害的枝条会影响其他枝干的发芽。应修剪干枯或者发生冻害的枝条,修剪到健康、具有活力的部分为止,并且对切口大于3 cm的伤口涂抹伤口愈合剂,避免养分及水分的流失。
5.3 合理改善土壤环境
对于土壤盐碱性过强等原因引起树木“假死”的情况,可使用土壤酸碱调节剂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环境中建筑垃圾过多,土壤透气性较差,会引起苗木出现“假死”现象。对于这类树木,需要扩大树穴、清除垃圾,采取局部换土或者打透气孔的方式改善土壤环境。
5.4 利用植物激素
对发生过度休眠的树木,可以使用树干输液的方式,帮助苗木在短时间内快速打破休眠状态,促使其萌发新芽、新枝。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苗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李强.影响园林苗木移植成活率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6(3):26-28.
[3]段秋卉.中小城市园林苗木移植技术的调查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张禾.提高园林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措施研究[J].花卉,2019(1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