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每年9月1日,是酷爱海味的青岛人的“狂欢节”,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休渔期结束,正式开海啦!这意味着丰盛新鲜的海鲜将被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歇业了一段时间的渔民们可以“恢复营业”,尽情地收获海捕带来的丰厚收益。
时隔三年,记者再次登上孙维洲的渔船,单纯、憨厚的他,不多言语,轻轻浅浅的一笑,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凌晨3点,渔船从小港码头缓缓驶出,这次海捕行程是胶州湾近海海域。由于近年船员缺少,孙维洲只有一位助手随他出海——56岁的孙开亮。驾驶渔船的同时,孙维洲与船员一起整理渔网、打扫渔船、分拣海鲜等等,熟练地完成所有甲板工作。
破晓时分,渔帮驾驶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飞驰,奔向目的地海域,脸上洋溢着喜悦。见到渔船纷纷招手致意,询问收成。拖网被一网一网地抛下,海鲜一网一网地通过铎机拉上甲板,解开渔网绑绳的一刻犹如开盲盒般欣喜,心中充满激动与期待。这是渔帮最简单的执着,也是维持生计的唯一期盼。
时至午间,渔船纷纷返回码头,鱼贩和市民早早地等在码头上,等待开海带来的新货。渔帮在甲板上忙碌着,分拣当日鲜货,将海产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甲板上,等待鱼贩登船,期望卖个好价钱。经过多番讨价还价,鲜货被一筐一筐地搬上码头,进入市场。
直到这时,渔帮才开始吃第一顿饭——蒸海鲜,一边享受着海产的新鲜滋味,一边喝点小酒解除出海的疲累。品相好、个头大的海鲜渔帮都舍不得自己吃,悉数卖给鱼贩,用于生计。自己吃的都是剩余的海产,零零散散的小海鲜,没被鱼贩选中的。渔帮从不浪费,即便一时吃不了也会晒干后留存起来。
靠海吃海是渔帮唯一的選择,海即是渔帮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