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艺
2021年的春节档电影题材多样,票房惊人,影响深远,尤其是《你好,李焕英》这部温情喜剧电影,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春节档”的特殊性,观众对电影的消费倾向更偏重于喜剧层面,所以“合家欢”的影片更能获得观众喜爱,本文通过对《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的剖析,来反观温情主义电影的观众性,《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将为更多电影人的题材选择提供方向,温情主义影片的打造或将成为越来越多电影人不断探索和追寻的方向。
2020年新年伊始,受到疫情等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电影产业遭遇了重创,各大影院也损失严重,但丝毫不能影响观众们的观影热情,其中“封神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改在2020年暑期档上映,最终票房突破十五亿元,虽不及《哪吒之魔童降世》,但成绩也算可人。再看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3》,移至今年的春节档上映,因为有前两部作品的加持,影片一经定档,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仅预售就占据了今年春节档之首,关注度和话题度也是只增不减,上映首日票房破亿,遥遥领先,但因各种原因,其口碑日渐消减,反而是贾玲首次担当导演的作品《你好,李焕英》让人惊喜,呼声日益增高,这部主打喜剧内核,真实故事,温情流露的影片充分唤起了观众的同理心,受众广泛,老少皆宜,在春节合家欢乐之际,给大众带来了温暖与感动,以其“真”打响了新年的号角。
“真”喜剧内核:精准营销
作为春节档电影开篇不利,靠口碑逆袭的影片,《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赢得了众多观众喜爱和认可,在它的宣传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到,它的定位就在于纯喜剧电影,而其他同类型的影片,《唐人街探案3》标榜喜剧、悬疑,《刺杀小说家》则是在科幻的内核之下包含喜剧元素,由于春节档的特殊性,所以很多电影都喜欢带入喜剧元素,而这些题材多元的影片,都不算是纯粹意义上的纯喜剧电影。而《你好,李焕英》首先就给了观众一个精准的定位,它所选择的演员也都大多是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喜剧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观众们只是带着“开心一刻”的目的到电影院中找乐子,并没有对国产喜剧电影的艺术性产生多大的期待,也正是这个原因,这部在纯喜剧内核之下的温情就被放大了,电影前部分搞笑元素较多,后段则非常感人,这种反差,也是这部影片超过艺术本身所带给观众们的“惊喜”。
贾玲作为大碗娱乐的开创者,时常以综艺中的开心果形象示人,在其本身来说就有着很广泛的观众缘,这部影片是她作为女导演的首部作品,喜剧人跨界做导演虽然不被看好,但贾玲却采用了一种极为讨巧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影片——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放异彩。精准的喜剧定位,削弱了观众本身对电影艺术价值的期待,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影片所要传递的真挚情感。贾玲作为喜剧人在自己的影片中出演,更能让观众首先就笃定了影片的笑料来源,单纯为了“笑”去看。受到疫情的影响,大众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灵上都遭遇了较大冲击,观众寄厚望于今年的贺岁档,都期望通过今年的贺岁档电影弥补去年未能出门的遗憾。再加上很多外出务工的人因为害怕疫情反复而选择留在外地过年,影片“孝顺爸妈”的内涵直击每位观众的心里,引起大众共情。
中国式家庭讲究“过年”“过节”的氛围感和仪式感,所以很多影片的定档日期和题材选择都有特别设计,情人节里的爱情片、国庆假期的主旋律大片、暑期档的儿童影片以及春节档的合家欢影片,这些影片的共性,则都是“不乏温情”,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温情主义影片,但这些特别时期的影片往往追逐的就是商业价值,想要获得观众喜爱,就难免需要引发“共情”,消费时代,观众性仍然是影片所不能或缺的“营养品”。
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出现之后,内地正式将“贺岁片”的概念建立起来,所谓“贺岁片”,就是指在元旦或是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在这期间上映的影片,几乎都是以温情或是喜剧电影为主导,因为逢年过节的日子里,观众更愿意去影院中寻求快乐和放松,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贺岁片”的风格往往都是轻松幽默的,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所以,适用于“合家看”的温情喜剧电影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票房也总能遥遥领先,主观而言,春节档看电影的观众流量众多,大多数是平常不看电影的群体,所以温情主义喜剧电影更加讨喜。但是,“贺岁档”的电影除了要考虑到观众性以外,还要考虑到电影的艺术价值,所以,国产温情电影还应该在制作上投入更多的心力,引领观众的旨趣。
“真”故事講述:精耕内容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亮点就在于它取材于导演的亲身经历,是对真实故事的改编呈现。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是对生活的润色和升华,影片主人公与妈妈的互动十分真实,观众总能在母女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但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育还是期待都无法与孩子们的健康快乐相比较。在故事的结尾,来了一个精彩的反转,原来穿越的不只是主人公自己,母亲也同样穿越到了怀旧年代,这种双向的情感碰撞才显得尤为动人,这也是在影片放映后网友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即“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的更爱更爱你。”
相比于宏观叙事,技术引领的商业大片而言,李焕英更注重对小事的把握,没有宏大的主题和华丽的技艺,只有质朴的表达,再加上引人发笑的包袱投递,温情喜剧的模式,让观众感受到了真挚和热情。华语电影中的温情主义,依照学者周蕾的定义,是指家庭通俗剧中以含蓄节制、适度容忍、乐于助人等为意涵的倾向和调性。中国式的家庭关系本身就是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贯穿始终。影片从一场意外开始,讲述女儿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想要改变母亲的命运,甚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而最终的结果竟是情感的双向奔赴,这不仅让影片的主人公感到意外,同样让观众情难自已,这种家人间的互动和默契,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影片采用两个视角进行阐释,将女儿的视角和母亲的视角都跃然荧屏之上,打造了双向成全的效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悔恨的女儿”和“无悔的母爱”的碰撞,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深刻表达,令人动容。
影片的碎片化叙事方式,段落故事的呈现方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叙事方法,遭到了很多影评人的诟病,认为贾玲作为导演而言开创了“小品电影”的形式,这种录播式的加长版小品,是否能够获得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尚有待考察。但贾玲作为喜剧人而言,用这种叙事方法来呈现自己的电影,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温情主义电影的观众效应。这样的影片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迎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才形成了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这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引出了深层的思考,观众于电影本身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观众的审美趣味是否需要去迎合,影视市场的方向该何去何从,观众性能否影响资本的转向等问题。
“真”情感宣泄:精确诠释
这部影片最大的感人之处就在于演员“真心实意”的表达,春节档的电影观众更加具有广泛性,也能表现消费时代观众的价值取向,这一批观众往往看重的并不是电影本身的艺术性,更多的是电影人的态度,《你好,李焕英》正是依靠着它的真诚获得逆袭,相较于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3》而言,它没有前篇的积累,也没有震人心魄的华丽技艺,与电影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大相径庭,它的定位就在于温情喜剧电影,贾玲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将真实的生活呈现给广大观众,引发大众的共鸣,而她作为主演,又在影片最后知晓母亲对自己的爱后,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精确诠释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每个观众都慨叹于这位喜剧演员的“演技”,而这种真诚的流露,丝毫没有“演绎”的成分,才更为动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归属感、自我表达和审美需要。所以观众性对于电影票房而言是强有力的“输出”,近年来国产电影不乏温情主义的内容,跨年档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也是主打温情路线,表达对患癌家庭的关注,也赚取了许多大众的眼泪,获得了十几亿元的票房。但在拍摄温情电影时,最大的考验就在于影片是否是强行煽情,是否真情流露,所以演员们常常因为“哭戏”被诟病,但贾玲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自己在拍摄时的几度失控,为影片的真实性奠定基础,她对母亲深深的想念,流于影片、传给观众,观众对世界的期望基本上等同于人物对世界的期望,虽然电影结束,观众只觉得是贾玲在演贾玲,沈腾在演沈腾,但也正是因为影片的喜剧框架,这样的“演”反而降低了演戏的难度,让影片的呈现更加真实。
另外,饰演年轻妈妈的演员张小斐也在影片中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影片放映现场更是有人直呼“妈妈”,这不仅仅是演员本身的成功,也是影片的成功,她最后回眸,眼含热泪,对着女儿微笑的眼神中,饱含了别离的不舍和旅程的感动,演员的“演技”和影片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这部影片的大热,也让张小斐在一众小花中脱颖而出,成为“实力派演员”的代名词,但她能否突破“喜剧演员”的标签,走多元化演艺道路,仍需时间的锻造和打磨。
国产喜剧电影总会因为不好笑,或是笑点低俗,受到大众的批判,而《你好,李焕英》一方面倚靠众多喜剧人的加持,另一方面又有现实生活的故事背景辅助,靠着口碑和观众的同理心一跃成为春节档的票房奇迹,票房直逼五十亿元,平均票价低于同一时期上映的《唐探3》,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观影人次遥遥领先,是一部具有广泛观众基础的影片。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充分说明了電影的创作方向以及观众的审美趣味,并不是只有追求视觉冲击或是繁琐叙事的影片才能占据市场,而富有观众性的温情主义影片也能成为票房的保证。虽然影片的最终票房不能说明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和质量,但却能反映出中国电影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电影人的创作与国民情绪有着很深的关联,为往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但若是一味追求大众的口味,也很容易产出质量不佳的影片,不利于中国电影事业的进步。电影虽然可以作为消解日常生活压力的娱乐活动,但它同样也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观众性虽然能成为一定阶段票房的保证,但却不能代表电影的真实内涵,引导观众的审美意识,中国电影事业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雷萌.温情与狂欢:浅析当下国内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电影文学.2011年(17):24-25.
[2]谭苏.电影版《深夜食堂》的温情叙事.电影文学.2017年(07):146-148.
[3]谭政.《你好,李焕英》:悲伤的喜剧与国民的共情.文艺报.2021年.
[4]周蕾.《温情主义寓言·当代华语电影》,陈衍秀、陈湘阳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