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司南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必须站在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扎实做好农村党建工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长大,代代相传的社会习俗指导着他们的行为。虽然受到社会改革发展的较大影响,但一些乡土文化中潜藏的文化基因,依然使农村社会的运作模式自成体系。因此,要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就不能简单地把城市、机关、“两新”组织等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的经验照搬照抄过来,必须在乡间的泥土中蹚出一条路子来。只有沾上了“泥土味”,才能快速进入角色,干好农村党建工作。
熟农事,脚底沾满“泥土味”。做好农村党建工作,首先要了解农村,知农务、晓民俗,这样才能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例如,农村社会普遍有着尊老敬贤的优良传统,有经验的基层干部推进党建工作的时候,就会依靠老村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们帮忙宣传发动,往往一呼百应。而如果对农村一知半解,做起党建工作来,则难免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有的党务干部五谷不分,和老百姓交谈起来总说外行话,说得越多,老百姓越厌烦;有的党务干部违背农时,专门在农忙时节部署工作,越是勤勉,越让基层不堪其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要了解农村,除了深入村组,用脚步丈量山山水水之外,别无他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农村党建工作,要努力做到务实、求实、唯实,不亲身体验农村生活,脚底沾一些“泥土味”,是做不好的。
说农话,嘴巴带着“泥土味”。党建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而农村党建的主要工作对象则是广大农民群众。所以,要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把党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嘴巴加工成老百姓的“炕头话”,才能说进老百姓的心窝里。如果满口“八股文”“四六句”,张嘴“我强调三点意见”,闭嘴“要抓好五个关键”,就会像毛主席评价的王明那样,“昆仑山下来的神仙”,看似高深莫测,实则不接地气。一名合格的党务工作者,在农村要多说一点儿“土味儿党言党语”,到田间地头去说,到沟沟岔岔去说,在果树抽芽的时候说,在水稻插秧的时候说,才能让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解农忧,脑袋装有“泥土味”。随着改革发展,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仍存在生活垃圾清理不及时、耕地抛荒治理工作难度大等问题,看似琐碎,却亟待解决。党建工作是讲境界的,但是农村党建工作不能光说不干,必须切切实实地解决农村老百姓的困难,让他们从中得到实惠,他们才能发自内心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拥护我们的党。所以,做农村党建工作必须转变思维,不能拘泥于形式,让脑袋里多装一些乡土中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不能就党建講党建,要把党建工作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让党组织和党员带动农村支部改变面貌,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只要每一名党务工作者都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竭力做好农村党建这篇大文章,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势必大有作为,这片绿水青山必然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