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宁,马景涛,高志远,王宇平
刘一宁,王宇平,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营养科 天津市 301500
马景涛,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消化科 天津市 301500
高志远,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重症医学科 天津市 301500
肝脏及肾脏作为机体的两大重要器官,是保证机体正常代谢、排毒、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场所[1].近几年来,相关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更以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代表,该疾病通常会引起患者出现营养状况不良的临床症状,导致其治疗困难及预后效果较差[2,3].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通常可达到35%-45%[4].临床研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因其能量代谢异常、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及等一系列因素,往往会伴随多种合并症,其中以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较为常见,因此患有合并症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5,6].同时机体营养状况不良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而肝肾功能的恶化又会加大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从而导致机体代谢出现恶性循环[7,8].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应给予一定量的营养支持[9,10].现阶段,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医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选择何种营养制剂辅助患者营养治疗已成为当前相关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大热点[11,12].本研究旨在探讨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分析并分析其应用价值,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mean±SD)
1.1 材料
1.1.1 基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5-11/2020-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分布:41-68岁,平均年龄为51.35岁±8.32岁,平均病程为1.75年±0.85年,平均BMI值为20.36±2.53;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分布:41-68岁,平均年龄为50.91岁±8.94岁,平均病程为1.53年±0.92年,平均BMI值为20.84±2.63.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平均BMI值)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研究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研究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2)患者肾功能衰竭由乙肝相关性肾炎所致; (3)具有门静脉高压及肝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症状;(4)既往无使用影响肝肾功能指标类药物,且临床资料可靠.排除标准:(1)肝性脑病患者; (2)具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4)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按照常规的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并进行血液透析,于每周3次,同时安排合理的卧床休息时间及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饮食并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作为加餐; 观察组患者则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等量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行辅助营养治疗.本次研究中所用的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为粉状复方制剂,该制剂每100 g含脂肪(来源于玉米油) 2.1 g,蛋白质(来源于大豆肽及谷氨酰胺) 17.7 g,碳水化合物(来源于麦芽糊精) 75.9 g,亚油酸910 mg,α-亚麻酸220 mg及谷氨酰胺3.0 g.营养制剂应使用温水冲泡,所有患者均于每日上午及睡前各服用一袋短肽肠内营养粉剂(45 g/袋),并持续服用4 wk.
1.3 观察及检测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后当天清晨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0 mL,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如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的水平变化,其中Alb、PA、TP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LT、AST、TB可反映肝脏生物转化及代谢的功能,将空腹血糖(FBG)作为患者能量代谢指标; (2)同时检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CREA)、血尿素(UREA)及血尿酸(BUN)的水平变化,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及代谢功能; (3)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腹绞痛)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测量数据表示为mean±SD,用t检验,计数数据表示为[n(%)],并且用χ2检验,对于表格中存在理论频数<1的情况,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mean±SD)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生化指标比较(mean±SD)
表4 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相关肝功能生化指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P、Alb、PA、FBG、TB、ALT及AST)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肾功能指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Scr、BUN及UREA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腹泻2例,腹胀5例,腹绞痛3例;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0例,腹胀3例,腹绞痛1例.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2.7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4.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肠内营养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辅助患者治疗[13],该制剂对于治疗消化液分泌不足、胃肠道有效吸收面积减少及营养不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4,15].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本质上是由多种营养物质在体外水解后经预消化处理所得到的复方制剂[16],其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多种维生素、蛋白、脂类、糖类及各种无机盐离子等机体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并在制剂组分中加入适量的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17,18].现阶段临床上常见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主要为百普素,其是一种预消化类的短肽制剂,该制剂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其不需经过机体胃肠道消化就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利用,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重症监护室为患者提供营养[19,20].此外,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作为一种预消化类制剂,其具有较低的渗透压,可显著减少患者消化道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胃肠道的耐受性,并可有效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1].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可通过改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中各类组分的含量,以使其更加适用于各种消化道功能不全或代谢障碍的患者[22,23].相关研究发现,病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之一就是营养不良,机体的营养状况与疾病的预后具有密切联系,因此临床上给予患者一定的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24,25].
本研究通过探讨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分析:疗程结束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TP、Alb、PA及TB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充分说明了在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下,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利于促进肝脏合成大量蛋白质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同时ALT及AST作为肝功能评估指标,两者水平的恢复极大程度上说明了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肝炎得到缓解,肝功能恢复,且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说明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加强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以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Scr、BUN及URE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体现了在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下,患者的肾功能得以较大改善,有利于肾脏对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效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且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及能量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使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充分说明了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较其他肠内营养制剂具有易吸收、营养物质丰富的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进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肝肾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肝糖原的合成及分解,以维持患者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同时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的患者于治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腹绞痛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12.77%)较给予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33.33%)显著降低(P<0.05),体现了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在进入人体前就已经经历过预消化的特点,即使在消化液分泌不足的情况下依旧不影响胃肠道对短肽型营养物质的吸收,其对胃肠道的负担较小,同时可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且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渗透压较低,不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患者的肝肾功能得以提高,有利于加强肝肾的代谢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此外,该营养制剂具有易吸收、渗透压低的特点,可明显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近几年来,相关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患者往往以肝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并继发肾功能衰竭,由此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现阶段,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医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选择何种营养制剂辅助患者营养治疗已成为当前相关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一大热点.
实验动机
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较少,且本院有较多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便于实验的进行.
实验目标
探讨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观察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实验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11/2020-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营养制剂选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合理的卧床休息时间及饮食控制; 对照组患者辅以普通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 wk.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同时将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P、Alb、PA、FBG、TB、ALT及AST)及肾功能指标(Scr、BUN及URE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于治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腹绞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2.77%)较对照组(33.33%)显著降低(P<0.05).
实验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患者的肝肾功能得以提高,有利于加强肝肾的代谢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此外,该营养制剂具有易吸收、渗透压低的特点,可明显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望前景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的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该研究对如何选择何种营养剂提供了一个选择,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