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三个月太空生活的餐食很大程度就是一种代餐——便于食用、营养均衡,并且足够管饱,这些食物引起人们热议。
这120多種餐包含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满足宇航员健康与每日能量储备需要。另一方面,为了在失重环境下实现方便易食、不散落残渣的特性,这些食物被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食品的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
甚至早在20世纪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代餐的发展,催化了人们对具体的、高效的和营养平衡的食物的追求。
但演化至今,作为主打“减肥”的代餐,似乎在购买力上不尽如人意。相比2020年的代餐大年,虽然近期代餐市场依旧在扩张,但品牌方并没有像一年前那样大规模铺开产品营销。比如说,今年618电商战绩榜上,减肥代餐品类的密集度有所降低;原本朋友圈刷屏的减肥代餐广告不再。复购率,是代餐品牌最头疼的KPI。超加工的口感、被夸大的减肥效用以及长期食用带来的肠胃负担,让消费者不再为此二次买单。
太空餐似乎让人看到代餐新的可能性。在航天饮食与地球同步之时,地球上也出现了更多需要代餐的场景,比如996的办公室、特殊职业的工作场。他们将会成为把代餐视为刚需的人群,不追求借助热量差来减肥,而是希望实现“便食、顶饿、有营养”这些基础功能,让代餐完成新的使命——“健康地填饱肚子”。
这是代餐功能性价值体现,不仅仅是全民热议的“太空餐”,有很大机会成为一种新的“未来食物”。
2017年~2020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为68.8%,其中,2020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达472.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924.3亿元,到2022年,代餐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1300亿元。扩张的代餐需求显示出巨大商机,但各大代餐品牌的复购是最大挑战。
对于定位减肥面向非刚需人群的代餐,低热量强饱腹感的产品远远不够,用户需要的是一套可持续方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