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林,曾琳淑,谢晓凤,熊佳琪
(定南县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1900)
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就是鼻咽癌,其致病原因有多方面,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受病毒感染以及环境的影响[1]。患者常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的头痛,病灶在鼻咽顶后壁的患者还会出现涕血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因此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对鼻咽癌的治疗有很大帮助。鼻咽镜检查对诊断非常重要,但是患者容易产生心理负担。研究发现[3],CT和MRI等方式在鼻咽癌的检测中取得了较高的检出率,本文对两种方式检测鼻咽癌局部侵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参与本研究的66例均为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鼻咽癌患者,其中男38例,占57.58%,女28例,占42.42%,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8.52±6.32)岁,病程8~30个月,平均(20.45±2.16)个月,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3例。
1.2方法:患者仰卧在病床上,静脉注入碘造影剂,设置好仪器参数后,依次对患者进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2 d后采用Philips 1.5T医用磁共振扫描仪,以2.5~3.0 mL/s的注射速度静脉注射20 ml钆喷酸葡胺,对患者横断和冠状面进行扫描。
1.3观察结果及其评价标准:CT诊断:患者出现斑状高密度阴影且骨密度矫正情况高认为是鼻咽癌局部侵犯[4]。MRI诊断:无脂肪高信号,骨纹表现稀疏且出现破损;有明显的骨质增生;颅底黄骨髓被肿瘤侵占认为是鼻咽癌局部侵犯[5]。敏感性=各方法和病理共同诊断为阳性患者数÷证实总阳性患者数×100%;特异度=各方法和病理共同诊断为阴性患者数÷证实总阴性患者数×100%;准确度=各方法和病理共同证实为阳性和阴性总人数÷总患者人数×100%。三个指标越高,则说明诊断效果越好[6]。
2.1不同方法对鼻咽部检出率对比:CT诊断对鼻咽部检出率为57.58%,明显低于MRI诊断的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鼻咽部检出率对比[例(%),n=33]
2.2不同方法在颅底检出率方面对比:CT诊断颅底检出率为36.67%,明显低于MRI诊断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颅底检出率对比[例(%),n=33]
2.3两种方法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对比:MRI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90%、93.94%、92.42%;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79%、75.76%、77.27%,两组间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不同方法诊断淋巴结转移人数(n=33)
表4 不同方法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n=33)
鼻咽癌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不仅会对颅底等其他部位进行侵犯,还会产生淋巴转移[7],因此早发现和早期诊断对鼻咽癌的治疗尤为重要。鼻咽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虽然准确率较高,但是患者承受较大痛苦。窄带成像技术[8]在鼻咽癌诊断中有应用,但是未取得较成熟的研究。而CT和MRI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清晰的成像,还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CT诊断对鼻咽部检出率为58.33%,明显低于MRI诊断的78.33%,且CT诊断颅底检出率为36.67%,明显低于MRI诊断的55%。此外,MRI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90%、93.94%、92.42%;C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79%、75.76%、77.27%,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比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更高。这是因为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并且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因此MRI检测可以确定肿瘤的范围,有无多灶或有无中心肿瘤[8];不仅如此,MRI对病灶的结构成像清晰,且可以多序列成像、呈现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而CT扫描受到技术员的专业水平及扫描层面间隔的限制,无法整体地阅读检查部位的信息,导致有一定的漏诊率。而且会与病变重叠,无法显示病变全貌,甚至会出现假阴性,因此对于接近鼻咽后壁的小癌灶容易漏诊,很多时候无法提供确定的诊断结果,而核磁共振则可以提供疾病更全面的信息,且能发现较小的病灶,提高检出率。
此外,MRI对人体也没有电离辐射,但是费用较高,而X射线能够很好应用于临床触诊阴性的肿瘤,且费用低,可以将MRI作为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