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移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2-05 08:29:20陈晔康腾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1年1期
关键词:存量移民流量

陈晔 康腾

内容提要:国际移民现象已成为国际化的重要表现。2013年,全球有2.32 亿人移民海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于2016年6月成为国际移民组织的成员国。2016年9月,国际移民组织正式加入联合国体系。2018年,我国组建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现有关于我国对外移民的研究主要依赖对外移民的存量数据,其局限性不言而喻。亚佰(Abel)和桑德(Sander)在2014年的《科学》(Science)上发表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量化国际移民流量》(Quantifying Global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对国际移民流量的情况进行估算。借用该移民数据发现,2005年前后,我国对外移民的数量减少。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对外移民数量与移入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人口引力模型得到验证。此外,移入国或地区开放程度和综合发展水平正向影响我国对该国或地区的移民;移入国或地区的自然情况,如国土面积、劳动人口比例等,对我国移民的影响不大。

一、引言

1998年,联合国发布的《国际移民数据统计建议》(Recommendations on Statistic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将国际移民定为“所有更改其常住国的人”。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IOM)将其定义为,“离开本人祖籍国或常住国,跨越国界,为了定居性目的而永久性地或在一定时期内生活于另一国家的人”。①路阳:《国际移民新趋向与中国国际移民治理浅论》,载《世界民族》,2019年第4 期,第58—59 页。我国的对外移民是指除我国派驻国外的外交人员和我国派驻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官兵之外、所有在我国出生并在我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生活一年以上的人口。②董桂才、马云缠:《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修正零值国际移民引力模型的分析》,载《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2 期,第21 页。人口迁移是世界性问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开放程度增大,跨国迁移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③陈秀容:《中国海外移民类型及移民族群特征探讨》,载《地理研究》,1999年第18 期,第46 页。国际移民现象已成为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④Docquier F and Rapoport H, “Globalization, Brain Drain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50, No.3, 2011,pp.681-730(50).2013年,全球有2.32 亿人移民海外。⑤王辉耀:《中国国际移民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2 页。我国在2016年6月成为国际移民组织的成员国。2016年9月,国际移民组织正式加入联合国体系。⑥袁博:《国际移民组织正式加入联合国》,载《文汇报》,2016年9月21日第6 版。在2018年初发布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一条重要的事项就是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我国对外移民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移民的动因、类型、规模及其影响各有特点。移民动因包括经济原因和非经济原因,经济原因可细分为“华自(自由职业)”“华商”“华农”“华工”等。其中,“华商”“华自”为主动移出,而“华工”“华农”则大都被迫移出。战乱或朝代更替是最主要的非经济原因,流向南洋人数最多。⑦陈秀容:《中国海外移民类型及移民族群特征探讨》,载《地理研究》,1999年第18 期,第46 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潮。进入21世纪,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大批海外华人华侨返回国内的情况,即“海归潮”。⑧Shen W, “China in the global migration order—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new trends,” Asia Europe Journal, Vol.8, No.1, 2010, pp.25-43.

对现有移民状况的认识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移民问题的基础。目前,绝大部分研究都基于存量数据,主要来自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移民统计数据,而非流量数据,使用存量数据难以真实反映国际移民的趋势以及之间的关系。2014年,《科学》(Science)上刊登了亚伯(Abel)和桑德(Sander)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Quantifying Global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量化国际移民流量》),他们利用存量数据,估算出国际移民的流量数据,并借助生物学的方法将国际移民的流向趋势进行展示。他们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不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国际移民的数量并非一直持续增加,而是存在一定波动。①Abel G J and Sander N, “Quantifying Global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 Science, Vol.343, No.6178,2014, pp.1520.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流量而非存量数据,研究我国移民现状及影响因素,从新的视角发现许多被存量数据掩盖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本文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做相关文献回顾;第三部分对我国对外移民的历史状况和现状进行介绍;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介绍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最后为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

在移民文献中,杨(Young,1928)首先对影响移民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他认为,移入人口数量与移入地的“吸引力”成正相关,与移出地和移入地的距离成负相关,即国际移民引力模型。②Young, E.C., “The Movement of Farm Population, Bulletin 426, Ithaca,” Cornell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1924.齐普夫(Zipf,1946)③Zipf G K,“The P1P2/D Hypothesis: On the Intercity Movement of Pers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11, No.6, 1946, pp.677-686.和斯托弗(Stouffer,1940)④Stouffer S A,“Intervening Opportunities: A Theory Relating Mobility and Distanc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5, No.6, 1940, pp.845-867.,对移入地的“吸引力”和距离的内涵进行充实。安德森(Anderson,1955)以美国国内的人口流动情况证实引力模型的结论。⑤Anderson T R,“Intermetropolitan Migration: A Comparison of the Hypotheses of Zipfand Stouffer,”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20, No.3, 1955, pp.287.此后,国际移民引力模型成为研究国际移民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基于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博尔哈斯(Borjas)(1987)从收入差异的角度分析海外移民的收益和成本,进而对动因进行研究,发现海外移民需要一定前期资金,只有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进行。⑥Borjas G J,“Self-Selection and the Earnings of Immigra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7, No.4,1987, pp.531-553.卢尔(Lewer)和贝里(Berg,2008)用16 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数据对1991—2000年移民情况进行实证,发现引力模型相当有说服力。①Lewer J J and Berg H V D, “A Gravity Model of Immigration,” Economics Letters, Vol.99, No.1, 2008,pp.164-167.梅达(Mayda,2010)对1980—1995年14 个OECD 国家移入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地理、文化和年龄结构对海外移民的影响巨大。②Mayda A M,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 Panel Data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Flow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23, No.4, 2010, pp.1249-1274.巴克豪斯(Backhaus)等人加入气候因素发现,气温上升,会催生海外移民。③Backhaus A, Martinez-Zarzoso I and Muris C,“Do Climate Variations Explain Bilateral Migration? A Gravity Model Analysis,” Iza Journal of Migration, Vol.4, No.1, 2015, pp.11-15.波普拉韦(Poprawe,2015)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加入政治腐败因素,发现政治腐败容易导致国民移民海外。④Poprawe 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uption and Migr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Gravity Model of Migration,” Public Choice, Vol.163, No.3-4, 2015, pp.337-354.贝托利(Bertoli)和莫拉加(Moraga,2013)借用多边贸易的思想对国际移民进行研究,发现两国之间的移民状况不但受到两国之间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第三国政策的影响。⑤Bertoli S and Moraga F H,“Multilateral Resistance to Migr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102, No.2, 2013, pp.79-1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移民人数的增长,学术界对我国人口国际迁移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发展。朱国宏(1994)对我国对外移民历史情况进行研究。⑥朱国宏:《中国的海外移民——一项国际迁移的历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0 页。在实证方面,董桂才和马云缠(2016)首次构建我国对外移民引力模型,利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国际移民统计数据库的存量数据,分析我国对外移民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同时对1990—2013年我国对外移民的地区和国别分布进行详细梳理⑦董桂才、马云缠:《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修正零值国际移民引力模型的分析》,载《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2 期,第21 页。。秦(Qin)和朱(Zhu,2018)的研究发现,每当雾霾天出现时,人们在百度搜索引擎检索“移民”的数量就会增加,说明空气污染会影响我国海外移民。⑧Qin Y and Zhu H, “Run Away? Air Pollution and Emigration Interests in China”,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31, No.1, 2018, pp.1-32.张晓毅和刘文(2019)的研究发现,中国海外移民网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集约边际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⑨张晓毅、刘文:《中国海外移民网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载《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6 期,第100—105 页。路阳(2019)对国际移民新趋向以及我国国际移民治理进行研究。①路阳:《国际移民新趋向与中国国际移民治理浅论》,载《世界民族》,2019年第4 期,第58—72 页。凌敏(2020)对我国海外移民回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②凌敏:《我国海外移民回流原因、阻碍及对策》,载《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年第8 期,第147—148 页。

人口流动数据是研究国际移民的基础,除了欧洲内部移民外,现有的全球性多边移民数据基本都为存量数据,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亚伯和桑德(2014)借助国际移民的存量数据,对国际移民的流量数据进行估算,并借助生物学方法将各国间双边国际移民流量趋势展现出来。③Abel G J and Sander N,“Quantifying Global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 Science, Vol.343, No.6178,2014, pp.1520.本文通过借助亚伯和桑德(2014)估算出来的国际移民流量数据,得以有效避免存量数据的不足。

三、研究背景

我国对外移民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在中国古代,皇帝将臣民送到边境,去拓展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在全球化进程的早期,明代郑和下西洋所引发的对外移民成为标志性事件。19世纪,我国的对外移民主要是在西方列强压迫下、去东南亚以及美洲大陆做“苦力”(coolies)的经济移民。当前,东南亚仍是中国移民最集中的地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当地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华人群体。19世纪中期和晚期,我国移民的去向则更加多元。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西欧、大洋洲和北美洲成为我国移民向往的目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对我国采取孤立政策,我国大陆对外移民几乎中断。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通过各种途径,出现较大规模的移民。根据国际移民署的数据,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移出国。④Shen W, “China in the Global Migration Order—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New Trends,” Asia Europe Journal, Vol.8, No.1, 2010, pp.25-43.

图1 1801—1925年我国对外移民情况(单位:人)

改革开放是影响我国对外移民的关键因素。《公民出境和入境管制法》明确了我国公民在国际移民方面的合法权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移民潮。第一次移民潮为改革开放之初,很多有海外关系的人纷纷出国与亲人团聚,还有不少人通过留学移民海外。第二次移民潮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此时期,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吸纳我国的技术移民。第三次移民潮是自21世纪以来,其特点为精英移民,包括大量的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也包括出国学成后被发达国家吸引转化为移民的留学生,还出现了环境移民、蓝领移民和教育移民等新移民群体。近年来,中国国际移民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移出移民存量为934.25 万人,移入移民存量为84.89 万人,“移民赤字”约为849.4 万人,已上升为世界第四大移民输出国。①王辉耀、刘国福:《中国国际移民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 版,第9 页。自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海外华人华侨返回国内的情况,即“海归潮”。②Shen W, “China in the Global Migration Order—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New Trends,” Asia Europe Journal, Vol.8, No.1, 2010, pp.25-43.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叶落归根愿望等“拉力”以及国外经济下行、移民政策紧缩、种族歧视等“推力”有关。③凌敏:《我国海外移民回流原因、阻碍及对策》,载《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年第8 期,第147 页。

1990 至2010年期间,我国海外移民流量及地区分布如表1所示。①对中国对外移民流量及地区分布表进行数据上的说明,总移民数据主要合计我国向全世界196 个国家的对外移民人口数量。其中,本文亚洲地区包含中亚(俄罗斯在内)、南亚、东南亚和西亚4 个地区,共计50 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包括美洲中部(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区在内)、北美洲和南美洲,共计38 个国家和地区;大洋洲地区共计13 个国家;欧洲包括东欧、北欧、南欧和西欧,共计39 个国家;非洲包括北非(不包括苏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区域,共计56 个国家。从该表可以看出,在这之后的20年中,我国对外移民流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1990 至2005年,对外移民量流量持续增加,2000年前后增长尤其明显,从91.28 万人猛增至239.77 万人。2005年后,情况发生逆转,对外移民人数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有关。我国对外移民在地域上的变化不大,亚洲(尤其是中亚)、美洲(尤其是北美)一直是我国对外移民的重点地区,其次是欧洲、大洋洲和非洲。

表1 1990—2010年我国对外移民流量及地区分布

(待续)

(续表)

中国对外移民流量的国别或地区分布总体比较集中,相对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国,一直是我国对外移民重要的目的地。

四、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对外移民的因素进行研究,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MIGRATIONit表示我国向i国或地区在t时期的移民人数。解释变量GDPit表示t时期i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DISTi表示i国或地区与我国的距离;控制变量MIGRATEit表示i国或地区在t时期国内移民的比例;MIGPOPit表示i国或地区在t时期国内移民的人口总数;HDIit表示i国或地区在t时期的人类发展指数;GDPPERit表示i国或地区在t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OECDi表示i国或地区是否是OECD 国家,如果该国是OCED 成员国,该变量取1,否则取值为0;AREAi表示i国或地区的国土面积,POPAGEit表示i国或地区在t时期的人口中15—64 岁的比例。αi为国家或地区固定效应,用以控制一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如国家或地区所在地;λi为年份固定效应,用以控制一些不随国家或地区变化的因素,如全球经济变化;eit为误差项。

(一)移民数据(MIGRATION)

人口流量是研究国际移民的基础,除了欧洲内部移民外,现有的全球性多边移民数据基本都为存量数据。以往有关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如董桂才、马云缠(2016)采用存量数据,而非流量数据。①董桂才、马云缠:《中国对外移民的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修正零值国际移民引力模型的分析》,载《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2 期,第21 页。秦(Qin)和朱(Zhu,2018)的研究,则是用在百度网上检索“移民”这两个字的数量,直接绕过关于移民的存量问题。②Qin Y and Zhu H: “Run Away? Air Pollution and Emigration Interests in China,”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Vol.31, No.1, 2018, pp.1-32.亚伯和桑德(2014)开创性地对国际移民的存量数据进行估算。③Abel G J and Sander N, “Quantifying Global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Flows”, Science, Vol.343, No.6178,2014, p.1520.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我国对外移民数据,为亚伯和桑德根据国际移民存量数据估算出来的移民流量数据。国际移民存量每5年一次,所以估算出来的流量数据也是每5年一次,即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为了将数据匹配,所有相关数据均取平均值。

(二)解释变量

1.经济总量(GDP)

经济总量由各国或地区GDP 代表,数据直接从联合国统计署(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获得,回归计算时进行五年平均处理。根据引力模型,经济总量和移民人数成正比,即经济总量越大的国家或地区,我国对该国或地区的移民人数越多。

2.距离数据(DIST)

距离数据来自CEPII 数据库。CEPII 是成立于1978年专门从事国际经济数据分析的法国研究机构,该机构提供GeoDist 数据库,包括全球225 个国家或地区距离的数据。本文即使用该数据库。根据引力模型,距离与移民人数成反比,即与我国距离越远的国家或地区,我国对该国或地区的移民越少。

(三)控制变量

1.输入国国内移民比例(MIGRATE),该数据由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编著的《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获得,即每1000 人中外国移民人数。该数据为五年报告一次,与国际移民流量数据匹配。

2.输入国国内移民人口(MIGPOP),该数据由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获得。该数据为五年报告一次,与国际移民流量数据匹配。

3.人类发展指数(HDI),人类发展指数(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用以测量联合国各个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该指标数据不仅仅展现一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更是为了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人民、强调人类本身和他们自身的能力。HDI 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个指标作为基础变量:预期寿命,以婴儿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进行评估;教育水准方面,用25 岁以上成人的平均教育年数和入学年龄儿童的预期受教育年数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则是以人均国民总收入来衡量。HDI 指数将三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几何平均,聚合成综合指数。由于存在数据部分缺失,每一期的数据采取起始年的数据替代,或者前一年数据乘以趋势等方法获得。

4.经济发展水平(GDPPER),数据直接从联合国统计署(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获得,回归计算时经过五年平均处理。

5.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立于1961年,经合组织由38 个市场经济成员国组成。一般认为,OECD 国家成员国为发达国家。根据OECD 官方网站介绍,确定是否为该组织成员。如果该国是OCED 成员国,该变量取1,否则取值为0。

6.国土面积(AREA),为该国或地区拥有的陆地和海洋面积,单位为千平方公里,该数据由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数据库(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Database)获得。

7.劳动人口比例(POPAGE),为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该数据由世界银行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世界人口展望》估算而得。

表3 描述统计

五、回归结果

表4报告估计结果,其中所有模型都均使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模型(1)没有加入控制变量,单纯考察经济规模和距离;模型(2)中加入移民比例。模型(3)加入移民总人口;模型(4)中加入移民比例和人类发展指数;模型(5)加入移民比例、人类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是OECD 国家;模型(6)中加入移民比例、人类发展指数和国土面积;模型(7)中加入移民比例、人类发展指数、国土面积、劳动人口比例。

表4 回归结果

观察模型(1)—(7)的回归结果有以下发现:第一,经济总量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且系数估计值保持稳定,距离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负向显著,系数估计值基本保持稳定,这恰好验证人口引力模型。第二,在大部分模型中,国外移民人口比例,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说明外国对移民越是开放的国家或地区,我国对其的移民数量也越多。第三,在大部分模型中,人类发展指数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说明我国居民还是倾向移民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域地区。第四,国土面积、劳动人口比例等,对我国移民的影响不大。

六、结论与建议

流量数据能发现很多被存量数据掩盖的情况。通过我国对外移民的流量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对外移民流量从1990 至2000年持续增加,2000年前后增长尤其明显,从91.28 万人猛增至239.77 万人。这可能是由于移民海外需要一定的前期资金,只有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施。①Borjas G J: “Self-Selection and the Earnings of Immigra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7, No.4,1987, pp.531-553.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海外移民积累一定资金,因而1990 至2005年海外移民人数不断增加。2005年后情况发生逆转,对外移民人数出现减少。该现象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海外的吸引力已不及之前有关,出现“海归潮”,我国对外移民的数量开始减少。

通过我国对外移民的流量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发现,我国对外移民数量与移入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再次验证人口引力模型。此外,外国或地区越是开放,即移民人口比例越高,我国对该国或地区的移民人数也越多;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即人类发展指数越高,我国对其移民人口数量也越多。而该国或地区的自然情况,如国土面积、劳动人口比例等,对我国移民的影响不大。

在移民数据中,有些小国的特殊情况值得关注,如毛里求斯。毛里求斯因其地理位置以及其殖民历史常作为人口流动的中转站,当地华人子女有不少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留学或定居,长辈有时也随子女再移民。另一方面,新移民至毛里求斯的华人,通过该地再移民至欧洲发达国家。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基础”。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海外移民是民心相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外移民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强移民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一带一路”倡仪的实施。

为此,我们应加强国际移民新问题、新变化的研究,以及侨情数据搜集工作,为移民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建设国际移民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通过修改完善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逐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移民法》过渡。近年来,出现的海外移民回流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管理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猜你喜欢
存量移民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5:36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 07:35:16
寻找书业新流量
出版人(2020年4期)2020-11-14 08:34:26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房地产导刊(2020年5期)2020-06-24 06:14:06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签证移民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Immigration移民
留学(2015年12期)2015-12-19 06:18:40
腐败存量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