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成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省种业发展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种子质量直接影响产量,玉米种子纯度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1]。实践中,我国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仍以籽粒形态鉴定、幼苗鉴定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为主体,辅以同工酶和蛋白质电泳技术[2]。
利用种子、幼苗或者株型等形态差异鉴定纯度的方法费时费力,受环境和基因显隐性等的影响较大,检测结果易出现偏差。同工酶和蛋白质电泳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然而,随着玉米品种数量的逐年增多,种质资源狭窄,同质化问题愈显突出,难以找到杂交种特征带,难以进行有效的品种纯度检测。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品种纯度鉴定的优越性在于:SSR分子标记数量大,特异性高,可鉴定表型难于鉴别的品种;SSR分子标记不受任何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在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取材鉴定;SSR分子标记呈共显性遗传,操作灵活、简便、快速,易于分析;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品种,不仅准确可靠,而且还便于实现标准化。
本研究利用20对SSR基本引物对玉米品种“良玉88”进行筛选,以期获得对玉米品种“良玉88”具有双亲互补带型的特异性引物,并对其进行纯度鉴定[3]。
1.1.1 供试材料
本研究供试材料的玉米杂交品种“良玉88”及其双亲,由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提供(见表1)。
表1 杂交种及其双亲
1.1.2 SSR基本引物
参考NY/T1432-2014标准,采用20对SSR基本引物[4,5]。
表2 20对SSR基本引物
1.2.1 DNA提取
采用植物基因组DNA分子试剂盒提取玉米单粒种子DNA。
1.2.2 PCR扩增
1.2.2.1 扩增体系
反应各组分见表3。
表3 扩增反应体系
1.2.2.2 PCR程序
PCR扩增反应程序:设置94℃,预变性5min,再进行循环扩增;在94℃条件下,运行40s;60℃条件下,运行35s;72℃条件下,运行45s;1次循环结束。扩增循环设置为35次,在72℃条件下,5min,扩增结束。在4℃条件下保存待测。
1.2.3 PAGE胶电泳
将PCR扩增产物,在4.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观察扩增结果。先用PCR仪在94℃条件下,运行5min后,使DNA双链变性为单链。将制备好的4.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装上电泳槽,设置90W的恒功率,运行20min;再将变性的PCR扩增产物上样,设置80W的恒功率,运行40min,进行电泳分离SSR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用冰醋酸配制10%固定溶液,浸泡聚丙烯酰胺凝胶5min,进行固定,用AgNO3配制0.2%的染色溶液,浸泡聚丙烯酰胺凝胶5min,对上述DNA片段进行染色;将凝胶漂洗于双蒸水中2次,每次10s;用1.5%的NaOH和0.4%甲醛配制显影液,浸泡聚丙烯酰胺凝胶直至显影;用10%固定溶液固定。
由图1所示,可以观察到umc1705w1引物扩增玉米品种“良玉88”和父母本的PAGE胶电泳图谱,1~3为父本S122的PCR扩展片段,1条较小的谱带,20~27为母本M54的PCR扩展片段,1条较大的谱带;umc1705w1引物扩增的父本谱带和母本谱带有明显差异;玉米品种“良玉88”的PCR扩展片段,有2条谱带,1条谱带与父本相同,1条谱带与母本相同。结果表明umc1705w1引物为玉米品种“良玉88”的具有亲本互补带型的特异性引物,可以鉴别玉米品种“良玉88”和其父母本双亲,表明umc1705w1引物可以对“良玉88”进行品种纯度鉴定。
由图2所示,可以观察到bnlg1702k1引物扩增玉米品种“良玉88”和父母本的PAGE胶电泳图谱,1~3为父本S122的PCR扩展片段,1条较大的谱带,20~27为母本M54的PCR扩展片段,1条较小的谱带;bnlg1702k1引物扩增的父本谱带和母本谱带有明显差异;玉米品种“良玉88”的PCR扩展片段,有2条谱带,1条谱带与父本相同,1条谱带与母本相同。结果表明bnlg1702k1引物为玉米品种“良玉88”的具有亲本互补带型的特异性引物,可以鉴别玉米品种“良玉88”和其父母本双亲,表明bnlg1702k1引物可以对“良玉88”进行品种纯度鉴定。
本研究利用20对SSR基本引物对玉米品种“良玉88”进行筛选,获得umc1705w1引物和bnlg1702k1引物对玉米品种“良玉88”具有亲本互补带型的特异性,并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在玉米品种制种过程中,由于田间管理不当、母本花期去雄不及时、父本砍除不净等原因,造成玉米杂交种中含有母本和父本籽粒,影响玉米大田产量。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品种进行品种纯度鉴定,要剔除偏父型和偏母型的引物,既只能区别父本和杂交种或母本和杂交种的引物,不具有亲本互补带型特征。同时,品种纯度鉴定所选的引物还要具有较高的等位基因频率,这样有利于异品种的鉴定。本研究不仅为玉米品种遗传图谱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玉米品种基因定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