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云南昆明 650228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黏膜炎症病变,发病后患者的胃腺体萎缩降低,黏膜层呈现特异性再生现象,对患者带来严重痛苦。中医学者把慢性胃炎归入“胃痛”或者“胃脘痛”的范畴,是饮食不节、七情失和、脾胃素虚、表邪入里而引起的机体气机失利、升降失职症状。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位于人体胃上皮细胞表面黏液层的格兰阴性螺旋小杆菌,也是诱发慢性胃炎的关键。本试验尝试在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把结果汇报如下。
本实验观察对象是66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收集时间是2019年4月~2020年3月。随机抽选33 例作对照组,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3 例,年龄分布在23~58 岁之间,平均值(44.45±2.37)岁;其余33 例作观察组,男性21 例,女性12 例,年龄分布在25~60 岁之间,平均值(44.40±2.35)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间并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可比价值高。本研究观察对象自愿加入试验,且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药物包括亚宝药业公司的奥美拉唑肠溶片;湖南中和制药公司的阿莫西林;浙江亚太药业公司的克拉霉素胶囊。均口服用药,剂量分别是20mg,0.5g,0.5g。一日2 次。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治疗方式与对照组无异;中医治疗过程中选择半夏泻心汤治疗,方剂组成:苦荞麦20g;黄连5g;干姜5g;炙甘草5g;白术10g;半夏10g;黄琴10g;厚朴10g;涪陵12g;党参12g。以水煎服,一日1 剂。全部患者连续治疗2 个疗程,2 周一疗程。
本研究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不见,胃镜检查发现机体胃黏膜炎症消失,幽门螺杆菌阴性,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胃粘膜病变有所恢复,幽门螺杆菌转阴,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病变粘膜减小2/3,幽门螺杆菌呈弱阳性,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无上述诊断标准,则判定为无效。
采用SPSS23.0 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n,(%)]
慢性胃炎在目前临床消化科室较为多发,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患者感染发病后,往往会出现诸多临床症状,例如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不利于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通常,慢性胃炎疾病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发作,加上证候表现出复杂多样化,所以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幽门螺杆菌、避免病情复发。
西医学者在面对慢性胃炎患者时,多主张三联疗法治疗,虽然可有效控制机体胃部炎症,但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亦可增加机体的耐药性,无法理想性的清除幽门螺杆菌,病情复发风险高,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这一形势,不少学者越发关注中西医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疾病。
中医领域,慢性胃炎属于“胃痛”或者“痞满”的范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正虚邪实,在机体饮食不节或者脾胃虚弱阶段,便容易被细菌侵袭,最终诱发胃炎病症。中医治疗的关键原则在于扶正祛邪、寒热平调以及健脾和胃,因此,临床往往借助清热化湿、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清除幽门螺杆。
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究其原因:半夏泻心汤所用方剂中,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如黄连碱,能够清除机体胃火,杀灭幽门螺杆菌,起到良好的解痉镇痛效果;苦荞麦具备益气降气和宽肠健胃的效果;党参和甘草性温,能够有效补气,且党参抑菌效果强,联合白术与茯苓药材,亦可有效改善机体胃肠运动,增强免疫能力,抑制幽门螺杆菌,加快修复机体胃部黏膜,改善患者胃部炎症;半夏与干姜有辛温开结之效。从而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诸药材联合应用,可进一步调节机体脾胃气机,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在临床中加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