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接受各种美的音乐的熏陶,丰富、充实其情感世界,提高分辨音乐良莠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一切事物真假、美丑、好坏、对错的辨识能力,使其精神境界不断高尚完美.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记忆力、表现力,开拓思维,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对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师应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组织、设计、探讨、合作等方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并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中,试着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而非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这样,学生方能从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对音乐美的感知和认识,使其融入艺术世界。
“参与——体验——创造”的欣赏教学模式是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善于欣赏学生的点滴创造才能,激发其创新的欲望,对学生瞬间的创造火花也应大加赞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真正把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
二、做音乐的忠实倾听者,给学生听自己感动过的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最本质的功能是给人以审美享受。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聆听、品味、感悟音乐。音乐教师首先必须是音乐的忠实倾听者,当聆听作品成为生活习惯,就可以轻松地向学生介绍你最近听了什么音乐,有什么感想。广听音乐,可以开拓视野,使你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风格的音乐有个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做到统揽全局。精听音乐,对于教材中的典范之作也是必要的,只有教师先深入体验,才可能“以美感人”。
给学生听的音乐,必须得教师体验感动过的。有了感动的前提,才有与学生交流的资本和自信。比如,首次听赏《同一首歌》时,那富有哲理、诗一般的歌词,优美深情且与歌词珠联璧合的旋律,深刻地感染了我,令我热泪盈眶。歌词开篇:“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第二段歌词写道:“星光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结尾歌词:“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听着音乐,真真切切地觉得:作者不是在安慰我孤寂的心灵吗?我的生命啊,是那样的孤单、无助,学业、事业、家庭的困惑与艰辛,有谁能理解、谁能替代,不都要独自面对吗?自从听了这歌,我悟进去了,谁的生活没有风波?谁成功的背后不是辛劳与汗水?谁没有痛苦、渺茫?谁又不渴望理解与安慰?正像歌词中所畅述的那样……作者以鲜花、风雨、星光等为纽带,看似畅述人与自然的亲密,流露的却是对人间真情的感悟。这恢弘的胸怀深深感动了我,我想,只有真正关爱人类的人,才能写出这般感人肺腑的词。它让我永远铭记:人类生活在同一蓝天下,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大地都能知道你我心中的每个角落,人类自己还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我真想由衷地说一句:在我看来“人间真情”远比一些空洞、虚幻的口号来得高尚、永恒。在一次师生交流好歌时,我把它连同我的感动介绍给学生,当时,激起了学生非常深刻的情感共鸣……无形中我让学生感受到:欣赏音乐就应该像老师这样用心去感悟。
三、打开学生想象的閘门,激发学生的共鸣
“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音乐的想象力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正处于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想象的闸门,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例如,在学习琵琶曲《十面埋伏》时,老师在播放音乐前,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想象的《十面埋伏》的故事,比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由学生分组配乐,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述故事,并播放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老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间戏曲,传统珍品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在欣赏时,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再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的痛楚与悲愤,使人有“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聆听音乐,并提问:“这首乐曲仅仅只是好听吗?”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示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瑰宝,努力学习,为祖国明天更加辉煌添砖加瓦,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金钱、权利大多无法分享,但对音乐的感动可以尽情分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改革,才能使学生体验音乐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