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嘉
从前, 通县城乡的居民穿衣裳,都是买布料自己做。大人和孩子穿的褂子、裤子、长裙、中山装、棉袄棉裤等衣裳都是自己在家里剪裁缝制, 也有的请裁缝来家量身定做。很多人做衣裳选择灯芯绒、涤纶等布料。还有的选择的确良,的确良虽说比普通的棉布贵,但这种布好洗,不褪色,还时尚。
城里的居民几乎家家都有脚踏缝纫机,用来做衣裳和补衣裳。缝纫机的品牌主要有上海牌、飞人牌、蜜蜂牌、蝴蝶牌、东方红牌、燕牌、标准牌、宝石牌,还有不少其他的品牌。缝纫机曾经是新人结婚必备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三大件的组成部分之一。
居民要想量身定做各种衣裳,就去位于闸桥西北角,鱼市口南边路西的通县服装厂服装加工门市部,那是通县唯一的一家专业服装加工门市部。定做衣裳可以自己带布料, 也可以选择门市部里的布料和辅料。人们要做什么衣裳,用多少布料,裁缝都会给顾客当参谋。1979年初,因通县服装厂服装加工门市部所在地建设通州百货商场大楼,门市部就搬迁到了县体育场对面的楼房底商。门市部的裁缝有好几位,最面熟的是家住北大街,个子不太高,留有花白的短寸头,面目慈祥,说话和气,脖子上挂着皮尺的老师傅。
门市部主要做便装、长裙、假领子、中山装、套装等。那些年曾经流行连衣裙、百褶裙、高子衫、喇叭裤、中山装、立领对襟外套等,后来人们喜欢上中山装套装和西服套装。居民携带买好的面料到服装加工门市部做衣裳时, 负责接待的裁缝根据顾客的面料,要加工的服装款式等用皮尺量好尺寸,依次填写统一印制的“服装加工订单”,上面有交货日期,其中的一张交给顾客作为取衣裳的凭证。对于熟悉的顾客,裁缝看看他们的高矮胖瘦,心中就有数了,问清楚什么季节穿,不用再量尺寸,就在“服装加工订单”上逐项记好。
一般情况下,几天后裁缝就把衣片剪好用“大线”连在一起,成为一件“临时的”衣裳,顾客穿上这件临时的衣裳就会看出合身不合身,如不合身,裁缝立马取下来修改,再试,直到合身为止。然后,裁缝完成衣裳的制作和整理,等待顾客来取。
这个门市部里有好几个案子,案子上面用按钉均匀地钉着白色棉布。门市部的活很多,裁缝们很繁忙,有的对照“服装加工订单”里的尺寸裁剪布料,有的熨烫做好的衣裳,有的给新来的顾客量尺寸。裁缝裁剪布料用的是一把普通木尺、画笔和布剪子。在裁剪布料之前,要把布料铺平拉直用缝衣针“钉”在案子上,在布料上画线,画线用的是三角形的画笔,有白色、粉色、蓝色、黄色等颜色。
衣裳做好以后还要熨烫,用的都是铸铁熨斗,这种熨斗有两种,一种是三寸多长的三角形长把子铸铁小熨斗,另一种是大而重的三角形铸铁熨斗。用的时候,都要放在炉子上烧热,温度适中后,用来熨烫衣裳的皱褶和整形。熨斗不能直接接触衣裳,熨烫衣裳的时候,衣裳上面要盖上白棉布, 再用喷壶把水均匀地喷在覆盖衣裳的白棉布上,然后熨烫衣裳。许多居民家里也有大大小小的熨斗, 衣裳洗了晾干后,用熨斗把那些褶皱熨烫平整。人们熨烫衣裳的时候,衣裳上面也要蓋上柔软的棉布,用嘴或喷壶喷上水再熨烫。
往后,市场上有了电动缝纫机、锁边机、电熨斗等工具,方便了人们制作和整理衣裳。服装加工门市部也遍布大街小巷。通州百货商场、人民商场、潞河百货商场、锦华妇女商店等卖布料的柜台都设有服装加工业务,方便了人们制作各式衣裳。
现如今,通州城内的商场里已经看不到买布料做衣裳的了,大街面上的服装加工门市部更是寥寥无几,人们已经习惯从商场、大型超市或网上买现成的衣裳穿。
买现成的衣裳不一定都合身,像我这样个子矮,又发胖的人,很难买到合身的衣裳,特别是裤子,为此一直苦恼了很多年。前不久,我去梨园东里菜市场购物时,在不经意间发现,升级改造后的市场,增添了好多家床上用品加工和服装加工店铺,店内的顾客还真不少。
那些服装加工店铺的墙上挂着多种面料,中间有做衣裳的大案子, 还有缝纫机。看到这些, 真让我喜出望外。我随便走进一家店铺, 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蓝色透气的面料,定做了夏天穿的裤子。店铺的裁缝告诉我定做衣裳比买成衣贵,区别在于成衣是按一定规格、号型标准批量生产的,而定制衣裳要量体裁衣单做。一周后,我去那里取来裤子,穿在身上十分称心。老伴儿跟我说:“赶明儿,我也去定做衣裳。”
由此看来,老百姓这方面的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及时调整相关措施那就是雪中送炭,就是得民心之举。一系列务实的举措,既让裁缝们有了用武之地,又让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还弥补了多方面的缺憾。市场管理者这样琢磨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受益者当然会心明如镜的,自然也会有良好的口碑,和谐局面的出现,那就更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