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一、引言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3—6岁儿童发展指南》背景下,我们将科学活动的目标解读为: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与想象。想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幼儿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那么如何导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深度学习,下面就结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的实践活动谈谈科学集体活动中如何导向幼儿深度学习。
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对于影子也有一些初步认识如:“阳光下、路灯下会有影子、中午的时候影子最短等,还有些孩子知道影子的产生和光有关,但是具体的产生原因表述不清。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将教学目标放在“在探索中发现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有趣现象。让幼儿运用粗浅的生活经验,借助观察比较等方法,引起幼儿对物体、影子和光源之间有何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二、教学再现
循证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既然单一的提问无法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首先要充分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平时对影子的观察也是比较多的,那么我想如果直接将影子的形成作为低结构活动中的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结合他们找影子的图片,交流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孩子们是否会更有的说,兴趣会更浓厚些。之后教师再结合孩子们交流的经验进行梳理小结,此时的小结也会显得更有力量。
循证分析与思考:
探索影子的变化是此次活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科学,教师应该遵守:
1.动手操作原则:
2.主动探究原则
3.支架原则
三、讨论
改进后的收获和思考:
收获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从此次的活动中深刻领会《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入手,明确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实质,才能做到不偏离目标,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正如此次活动中来说,将探索影子的变化作为活动的重点,幼儿探索的点始终是在影子的变化上,注意力也更集中了,这一对比让课堂得氛围变得完全不一样,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神情,不正是老师所想要的嘛,毕竟有了兴趣孩子们才能更好的投入到一节活动中。没有兴趣什么都是惘然。
收获二:给予幼儿完整的探究过程
在科学活动中,给予幼儿完整的探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讓幼儿目的明确,至于在探索得过程中不管幼儿的方法是否能成功,我们都应该要让幼儿有这个探究的过程,每一个环节,先猜测,然后操作试验,最后分享交流,教师梳理总结,都是在孩子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孩子才是整个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幼儿的分享经验做好梳理总结,帮助幼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引发生生间经验得交流和质疑,达到生生间的深度互动。
收获三:材料和环境要有结构性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环境是教师开展科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可以引导幼儿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与观察.其次、科学材料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具有较强的可观性,是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效支柱。
我的困惑:
在几次的试教中,活动的流程所需的时间都相对较长,那么在动手操作原则中提出: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那么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即先要让幼儿获取操作的经验,引导其进行分享讨论问题,又要控制好整个活动的流程,时间上的把控如何才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