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房颤纠缠,高血压患者“3必须”

2021-02-04 07:41谭红伟
家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房颤抗凝心脏病

谭红伟

门诊中,总有患者觉得房颤就是一阵心慌心乱,过去了就没事了。实际上,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被称为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一旦被冠以“流行”两个字,就意味着绝非少见病、罕见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超1000万,发病率接近1%,并且新发患者仍在不断增多;但我国房颤患者的知晓率仅为40%,抗凝比例约为3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房颤最主要的风险是引发脑卒中,一旦发作可导致残疾或者死亡。房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一样,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也是可以控制的。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血压,做到“3必须”,以减少罹患房颤的风险。

高血压是引起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我在门诊碰到很多患者因为高血压、脑梗、心衰等前来就诊,而最后被诊断患有房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平时并没有什么不适,或者只是偶尔心慌,怎么就患上房颤了呢?

实际上,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高血压、心衰、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是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临床研究发现高达50%~80%的房颤与高血压有关。欧洲心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于2017年发表的《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出现房颤时,应该考虑到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考虑到无症状性房颤比较常见,对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随机性筛查以发现潜在的房颤。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更容易发房颤呢?因为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管、四肢血管、肾动脉阻力较正常人增高,心脏只有更用力地收缩,才能克服这些阻力把血液射出,久而久之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病理生理改变,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尤其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早期降压干预,降低脑血管病风险

搞明白了高血压与房颤间的关系,自然就会想到高血压患者避免发生房颤的干预措施是什么——必须降压,必须趁早,必须优化!早期进行降压干预,才有可能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包括房颤)的风险。

我们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尽快就医,明确自己是否有高血压。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必須进行干预。首先应当改变既往生活习惯,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按目前指南推荐标准,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同时建议配合适量体育锻炼,推荐进行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和踏车等。经生活习惯干预后血压仍高的患者,必须积极进行降压治疗。

之所以强调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必须趁早,是因为长时间高血压,会对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造成损伤。比如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即使早期高血压患者也会有部分出现蛋白尿。因此,一旦确诊高血压,必须趁早治疗。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都有潜在的降低房颤风险的作用,但是鉴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在心房重构治疗中的效果,推荐高血压合并房颤者将其作为首选。对于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拮抗剂也有预防房颤的作用。

抗凝治疗必不可缺

临床研究显示,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包括《高血压与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在内的多部指南均指出,预防房颤相关的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抗凝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所以,高血压合并房颤者除了积极进行降压治疗,还要加抗凝治疗。具体临床建议有——

?高血压伴房颤者,经医生评估认为血栓栓塞风险高,应该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或者利伐沙班)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

?应用抗凝强度监测指标很有必要,以使华法林、达比加群酯或者利伐沙班达到最佳危险/获益比;

?目前,对于大部分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仍为<140/90mmHg。最佳血压控制可以降低高血压相关卒中的发生,也可以降低使用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

猜你喜欢
房颤抗凝心脏病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