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博,张猛,宁维光,李如林,冯尚宗,张士荣
(1. 青岛农业大学大数据与网络管理中心,山东青岛 266109;2. 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 266700; 3.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青岛 266071;4.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5. 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004)
水稻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1]。山东稻区属于黄淮海稻区,鲁南及鲁西南是山东省重要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水稻质量较高,水稻种植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水稻是临沂地区优势特色作物,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水稻种植一般以手工插秧为主,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近年来,具有省工省力的水稻直播技术发展迅速,而水稻直播常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条播方式,导致籽粒分布不均匀,种植密度较大,加剧水稻群体内个体间水、肥、光、气、热的竞争,使群体前期生长过于繁茂,个体发育失调,茎秆细弱,也会造成草害病虫害严重及后期易倒伏等难点问题,成为直播水稻增产的限制因素[2-4]。
宽幅精播是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的种植模式,改密集一条线式条播为单粒分散式粒播[5],能够使籽粒均匀分散,密度相对较小,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不会出现争肥、争水、根少苗弱的现象,较好地弥补密集条播缺陷,提高播种质量及产量[6-7]。籽粒均匀分散使种植密度相对变小,从而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8-9],合适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因为适当的株行距能优化冠层结构,利于水稻群体空气流通和光照。其他研究者[10]也发现扩大行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在适当的株距中,扩大行距有助于增加茎秆生物量以及花后干物质的转运,也可以增加水稻的抗倒性和产量。宽幅精播机带有镇压轮,能够很好地压实土壤,防止透风失墒,确保出苗均匀,提高小麦出苗质量[11]。因此宽幅精播可以降低水稻的相对密度,改善田间光照条件、生长状况和根系发育,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提高产量。
临沂稻区属于黄淮海稻区,位于山东南部,光热条件较北方好,较南方差,成为“北方中的南方,南方中的北方”,是稻麦两熟的典型区域[12]。该地区水稻直播面积较大,但是直播方式带来的群体构建差、冠层光照不均衡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当地水稻生产。而宽幅精播作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宽幅精播技术比较不同行距和条带宽度方式下水稻生长、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吸收,探究合适的条幅和行距,以期改善直播水稻群体构建、养分吸收及生长状况,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为水稻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试验于2019年6月在临沂市河东区合胜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进行。该地属温带季风半湿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800 mm,历年平均气温13.1 ℃,无霜期平均202 d。该地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0~20 cm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速效磷23.8 mg·kg-1,pH=6.48,速效钾81.94 mg·kg-1,全氮1.52 g·kg-1,有机质24.2 g·kg-1。试验种植制度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小麦秸秆全部还田,其中水稻品种为‘临稻20’,播种方式为宽幅精播。供试肥料:尿素(含N质量分数46%),过磷酸钙(含P2O5质量分数12%),氯化钾(含K2O质量分数60%)。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共7个处理,分别为:T1,传统模式,条播,行距26 cm;T2,宽幅精播,播种条带3 cm,行距23 cm;T3,宽幅精播,播种条带3 cm,行距26 cm;T4,宽幅精播,播种条带6 cm,行距26 cm;T5,宽幅精播,播种条带3 cm,行距29 cm;T6,宽幅精播,播种条带6 cm,行距29 cm;T7,宽幅精播,播种条带6 cm,行距32 cm。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30 m2。除T1处理外,各处理水稻生长季施肥量为:N 2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80 kg·hm-2。其中,40%氮肥和全部磷肥作为基肥施用,另60%氮肥分别作为分蘖肥(35%)、穗肥(25%)和粒肥(0%)追施,钾肥总量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分蘖肥在水稻4~5叶时施入,穗肥在水稻9~10叶时施入。
1.3.1 水稻株高及节间长度的测定
水稻株高用直尺直接测量。分别取下基部第一、二、三节间,用刻度尺测量各节间长度。
1.3.2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采用量测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直接测量长度(L)和宽度(W)。长度从叶尖测量到叶基,宽度记为该叶最大宽度,单位为cm。长度和宽度之积乘以校正系数K(K=0.83),以cm2为单位,计算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叶面积的倍数,即为叶面积指数(LAI)[13]。
1.3.3 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
在水稻孕穗期和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将秸秆105 ℃杀青30 min,之后降温65 ℃烘干至恒重,测其质量,计算不同处理的水稻干物质量。
1.3.4 水稻根系形态
分别于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取水稻植株,用清水将根系洗净,使用根系扫描仪(日本 EPSON1680)扫描水稻根系,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Regent Instruments Inc, Canada)分析扫描的根系图片,获得根系形态指标数据。水稻秧苗根系形态性状包括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
1.3.5 养分累积总量的测定
氮、磷、钾养分累积总量记为植株氮、磷、钾含量与植株总干质量之积[14]。
1.3.6 产量及产量构成
水稻成熟期每小区取3 m2进行实际产量测定,每小区取6穴代表性水稻,调查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理论产量、实收产量等指标。
数据的汇总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显著性检验设置为LSD法。
由表1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的生长状况。T5处理水稻株高最高,为94.55 cm,比T1处理提高4.1%;其次是T3处理,比T1处理提高3%,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T2和T4处理的水稻株高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从节间长度看:T5处理植株第一节间长度和第二节间长度最短,分别比T1处理缩短12.1%和5.1%;T3处理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5处理第三节间长度最长,比T1处理提高3.6%;T2和T4处理的第一节间长度和第二节间长度均比T1处理长,第三节间长度比T1处理短。条带宽度不变情况下,随行距增加,水稻株高和第三节间长度呈增加趋势,而第一节间长度和第二节间长度呈缩短趋势;行距不变时,随条带宽度的增加,水稻株高和第三节间长度呈缩短趋势,而第一和第二节间长度呈增加趋势。
表1 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对水稻株高及节间长度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wide precision sowing on plant height and internode length of rice
由图1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显著提高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在孕穗期:T5处理水稻叶面积指数最高,达到3.5,T3和T7处理次之,比T1处理分别提高7%和3%;T6和T7处理与T1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T2和T4处理与T1处理相比降低,且差异显著。在成熟期:T5处理水稻叶面积指数最高,为3.5,比T1处理提高24.7%;T3处理次之,且与T1处理差异显著;T2和T4处理与T1处理相比,水稻叶面积指数反而降低。不论是孕穗期还是成熟期,在条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随行距的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行距不变时,随条带宽度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呈降低趋势。
由图2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在孕穗期:T5处理水稻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最高,比T1处理提高7.9%;T3和T6处理次之,分别比T1处理提高6.3%和4.6%,差异显著;T2和T4处理水稻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比T1处理低,且差异显著。在成熟期,T5处理水稻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最高,为7 698.5 kg·hm-2,其次是T3和T7处理,T3、T5和T7处理分别比T1处理提高5.9%、3.5%和1.1%,差异显著,但T3和T7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条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随行距增加,水稻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呈增加趋势;行距不变时,随条带宽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秸秆干物质量呈降低趋势。
由表2可知,在孕穗期:水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在T5处理下最高,且与T1处理差异显著;其次是T3和T7处理;水稻的根长、根表面积在T3、T5和T7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T3、T7处理水稻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差异不显著,但是根体积差异显著;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水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有所降低,且T4处理的根长和根体积均差异显著,但是根表面积差异不显著。在成熟期,水稻的根系形态与孕穗期的变化相似。在两个时期中,在条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随行距的增加,水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呈增加趋势;行距不变时,随条带宽度的增加,水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呈降低趋势。
由图3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糙米养分累积量,且在条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随行距增加,水稻糙米养分累积量呈增加趋势;行距不变时,随条带宽度增加,水稻糙米养分累积量呈降低趋势。T5处理水稻糙米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累积量最高,与T1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分别提高14.7%、13.5%和15.2%;其次是T3处理,但T3与T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水稻糙米全氮和全磷累积量差异显著,全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分别提高11.2%、10.2%和11.4%。与T1处理相比,T6、T7处理糙米养分累积量差异不显著,T6处理全磷累积量略高于T7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水稻糙米养分累积量有所降低,但不显著。
由图4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秸秆养分累积量。与T1处理相比,T5处理水稻秸秆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18.2%、18.0%和17.9%, T3处理分别提高12.3%、10.7%和13.1%。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秸秆中养分累积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在条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行距增加,水稻秸秆养分累积量呈增加趋势;行距不变时,随着条带宽度的增加,水稻秸秆养分累积量呈降低趋势。
由图5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根系养分累积量。T5处理养分累积量最高,与T1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累积量分别提高23.6%、21.7%和33.8%,T3处理次之,分别提高18.8%、16.2%和21.5%,且差异显著。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根系全氮和全磷累积量均差异不显著,但全钾累积量差异显著。与T1处理相比,T7处理根系全磷累积量差异不显著,但全氮和全钾累积量均差异显著。T2和T4处理水稻根系养分累积量比T1处理低,但不显著。
由表3可知,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且在条带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行距的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呈增加趋势;行距不变时,随着条带宽度的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呈降低趋势。水稻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在T5处理下最高,比T1处理分别提高6.8%、2.2%、1.9%、3.3%、13.8%、9.3%和6.4%,差异显著,产量达到8 369.6 kg·hm-2。T3处理次之,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差异显著,分别提高4.3%、1.7%、12.5%、6.6%和4.6%,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T6和T7处理产量构成和产量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2和T4处理较T1处理产量降低。
表3 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wide width precision sowing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ice
宽幅精播是一种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的小麦种植模式[8]。赵丹丹等[15]研究发现,在生育后期,宽幅精播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均高于常规种植处理,而且宽幅精播还能提高小麦的叶面积指数。与本试验研究结果相似,宽幅精播种植模式显著增加了水稻的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且随着行距的增加,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呈增加趋势;在行距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条带宽度的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呈降低趋势。这是因为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减小了水稻种植的密度,而密度的减小能够优化冠层结构,水稻叶面积增大,有利于发挥光合潜力[16],个体发育和群体发展动态较好,使得干物质得到积累。有研究发现,适当扩大行距,可以提高灌浆期茎秆的干物质输出量、增加茎秆干物质含量[17]。但是,条带宽度的增加又增大了水稻种植的相对密度。本研究还发现,宽幅精播种植模式有效改善了水稻根系形态,其中T5处理水稻的根系形态最好,这是因为宽幅精播能够使籽粒均匀分散,密度相对较小,有利于植株根系的发展[9]。但是T2和T4处理水稻根系形态较差,这可能是因为行距和条带宽度的增加,使水稻种植密度增大,有研究发现,随着密度的增加,水稻的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显著降低[18]。
宽幅精播使植株相对密度降低,植株不会出现争肥、争水等问题[10],这有利于根系的发展,更有利于养分的吸收。本试验研究表明,条带为3 cm、行距为29 cm时,水稻养分累积量最高。养分吸收与产量关系密切。研究发现,稻麦生育中期养分吸收量多,有利于幼穗发育并形成大穗[19]。还有研究发现生育后期养分吸收量多,有利于花后的干物质累积,可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20-21]。赵丹丹等[22]研究发现,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宽幅精播种植模式的冬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党伟等[23]研究发现,宽幅精播栽培较传统精播栽培的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似, T5处理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都高于其他处理,且产量比T1处理提高了6.4%。T2和T4处理养分累积量和产量比T1处理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行距过窄,个体发展空间和营养面积减小,致使营养器官受到影响而直接引起颖花和枝梗分化的减少,造成成熟期穗粒数下降[24]。李熙英等[25]研究发现,水稻稀植的有效分蘖终止期比密植区有所延迟,且有效分蘖率升高,穗长变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数明显增多。
适当的行距和条带宽度可以有效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养分的累积量。条带3 cm,行距29 cm(T5)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减小了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长度,且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和秸秆干物质量较高,水稻的根系形态也得到了显著改善。T5处理水稻糙米、秸秆和根系中养分的累积量高于其他处理,与传统耕种模式(T1)相比,水稻糙米氮、磷、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4.7%、13.5%和15.2%,秸秆氮、磷、钾累积量分别提高18.2%、18.0%和17.9%,根系氮、磷、钾累积量分别提高18.8%、16.2%和21.5%。适当的行距和条带宽度也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T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为8 369.6 kg·hm-2,比T1处理提高了6.4%。综上所述,宽幅精播种植模式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水稻的养分累积量和产量,其中条带为3 cm,行距为29 cm时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