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种治疗方案效果比较

2021-02-04 10:48赵春蓉余文兴刘崇华
医学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瞬目面瘫面神经

杨 森,赵春蓉,余文兴,刘崇华

(1.遂宁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 遂宁 629000)(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统计学系,四川 遂宁 629000)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多由是耳带状疱疹及贝尔面瘫引发,患者常因剧烈的疼痛、严重的面部外形改变而导致严重心理创伤和社会角色的缺失,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非妊娠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妊娠期发病率较其高3 倍,多在妊娠中晚期或产褥期发病[1]。对于非妊娠期耳带状疱疹引发的面瘫与贝尔面瘫,目前治疗方案均是综合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药物、高压氧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中医中药等方案[2]。但对于妊娠期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须兼顾治疗有效性与母婴的安全性,使得治疗方案受到极大限制。在疗效与安全之间需要取得动态的平衡,寻找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本研究主要比较妊娠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种治疗方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9 年6 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5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妊娠期合并诊断贝尔麻痹患者;②妊娠期合并诊断耳带状疱疹面瘫患者;③治疗方案为激素和/或电针刺者。排除标准:①创伤性面瘫;②外伤、中耳等疾病引发面瘫;③治疗过程中选择终止妊娠后实施面神经减压手术者;④随访病历系统资料不全者;⑤双侧面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激素组42 例、电针刺组54 例(激素禁忌者)、激素加电针刺组60 例。三组年龄、发病妊娠阶段、初始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遂宁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1.2 方法 激素组给药方案: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编号:A14202002851,规格:5 mg×100 片),口服1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d,3 d 后改为10~15 mg/d,持续2 d 停药,共5 d[5,6]。电针刺组治疗方案:选取面颊部的四白穴、阳白穴、颊车穴、颧髎穴、地仓穴,颈项部的翳风穴和手部的合谷穴,根据患者病情可予加减穴位,如抬眉困难加攒竹穴,鼻唇沟变浅加迎香穴等。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给予发送连续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即可,发放频率为每分钟30 次,1 次/d,30 min/次,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2~4 个疗程,共20~40 d[7]。激素联合电针刺组治疗方案为以上两组的结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 个月面瘫House-Brackmann 分级各等级分布、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随访6 个月母婴健康状况。面神经分级判断标准:参照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分级评价疗效标准,分为Ⅰ~Ⅵ级,痊愈标准为Ⅱ级及Ⅱ级以上面瘫恢复到Ⅰ级,好转为Ⅲ级以上面瘫恢复1 个等级以上。神经电生理检查:面神经电图记录上睑正中(额支)、颧肌(颧支)、口轮匝肌(颊支)复合动作电位M 波潜伏期、M波波幅、M 波潜伏期速率,面神经电图异常标准:①患侧M 波潜伏期较健侧延长≥20%;②患侧M 波波幅较健侧下降≥20%;③患侧面神经额支、颧支、颊支任何一分支面神经电图异常即判断异常[3]。瞬目反射记录同侧R1、R2 波以及对侧R2’波潜伏期时间,瞬目反射异常标准:R1 波潜伏期(10.45±0.84)ms,正常上限13 ms;R2 波潜伏期(30.50±3.40)ms,正常上限41 ms;R2’波潜伏期(30.50±4.40)ms,正常上限44 ms[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或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面瘫House-Brackmann 分级情况比较 治疗后,三组House-Brackmann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参照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分级标准,激素组痊愈12 例,好转18 例,总有效率为66.67%(30/42);电针刺组痊愈18 例,好转20 例,总有效率为70.37%(38/54);激素联合电针刺组痊愈22 例,好转30 例,总有效率为86.67%(52/60);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9,P=0.037)。

2.2 三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激素组与电针刺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联合电针刺组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指标优于电针刺组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2.3 三组母婴健康状况 随访6 个月,三组母婴均健康。

表2 三组治疗前后面瘫House-Brackmann 分级情况比较(n)

表3 三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检查结果比较(±s,ms)

表3 三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检查结果比较(±s,ms)

表4 三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图检查结果比较(±s)

表4 三组治疗前后面神经电图检查结果比较(±s)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性别无差异,发病率约10~34/10万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较复杂,常见于外伤、耳带状疱疹及不明原因的贝尔面瘫等,临床表现为病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舌前2/3 味觉减退等。治疗多为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制剂、物理治疗等为主[8]。而妊娠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因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很多治疗方案均不适合,既需要有效的治疗,又需要保证患儿及母体的安全,这使得治疗方案的选择范围十分狭窄。

醋酸泼尼松片属于糖皮质激素,主要药理是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其可抑制炎症细胞活性,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聚集,抑制其吞噬作用,同时抑制溶酶体合成及释放炎症反应的中介物质,从而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2013 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及2014 年加拿大贝尔面瘫工作小组发布的指南均强烈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9,10]。在安全性方面,妊娠早期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透过血-胎盘屏障是患儿成年后代谢综合征主要病之一[11]。多项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妊娠早期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可诱发胎儿腭裂[12]。虽然妊娠相关疾病指南明确提出不含氟的糖皮质激素可使用于妊娠各阶段[5]。但妊娠12 周以前,胎儿器官处于发育期,应慎用糖皮质激素。本研究结果现实,随访6 个月三组母婴均健康,提示低-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妊娠12 周以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与安全性确切。电针刺治疗作用在局部,对母体与胎儿无任何影响,是物理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案。针刺可能促进面瘫患者中枢功能重组、减轻局部水肿从而减轻面神经受压,这可能是针刺治疗面瘫的部分病理生理机制[13],其中牵正是治疗面瘫的效应穴,具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水肿的作用;翳风为手足少阳之会,可疏风通络;牵正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四白透地仓,通过经络运行气血,沟通上下,使面部筋脉得养而恢复面神经功能,故本研究选择四白穴、阳白穴、颊车穴、颧髎穴、地仓穴,颈项部的翳风穴和手部的合谷穴进行电针刺治疗,结果显示激素联合电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刺组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激素联合电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激素组与电针刺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联合电针刺组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指标优于电针刺组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可有效发挥电针刺及激素治疗的优势,进一步改善妊娠期患者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指标。

综上所述,三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激素联合电针刺治疗妊娠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改善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指标,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单独使用方法。

猜你喜欢
瞬目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儿童频繁眨眼为何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