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可行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测度与优化
——以河北省为例

2021-02-04 06:19张丽颖李胜连
老区建设 2021年2期

张丽颖 李胜连

[提 要]贫困治理是一个治贫返贫再治贫的动态过程。增强农户的可行能力,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根本途径。基于能力贫困理论,构建农户可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走访调研和数据收集。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河北省农户整体可行能力处于中间水平,主要表现在技能、就业信心和就业机会缺乏,人力与社会资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进而提出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调动社会各界资源、拓宽农户就业渠道和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等对策。

贫困是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基本摆脱绝对贫困,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受有关部门委托,作者参与了贫困退出核查与脱贫质量评估工作,调研中发现:脱贫形式基本以社会资本打造乡村产业 (设立扶贫车间)、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回村创业、发挥农业新型主体尤其是乡村能人的带动示范作用为主, 其中各级党员干部的蹲点精神值得学习。另外,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已脱贫人口仍具有较高的脆弱性, 边脱贫边返贫现象依然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没能实现收入与能力的同步增长,缺吃少穿、收入低下仅仅是贫困的表象, 贫困问题的实质是能力缺失问题,即由于资源、文化、关系、社会机会等方面的缺失造成了贫困人口缺乏维持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能力,从而陷入贫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贫困是一个治贫返贫再治贫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后治贫时期,如何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能力,防止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能力贫困理论, 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农户可行能力结构、目前农户可行能力的现实状态、如何对其进行提升等方面。

一、农户可行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理论认为: 自由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追求, 而贫困是限制人自由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贫困也是人缺乏自由的结果。自由可以解释为人们在免受饥饿、躲避疾病、接受教育和参与政治等方面的可行能力。 阿玛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概念是衡量人们是否实现自由的重要标准, 它体现了人们享有自由的强弱和选择机会的多少。 阿玛蒂亚森在提出可行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自由, 即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社会机会自由、透明性保证自由、防护性保障自由,并认为可以从这些不同维度衡量人的可行能力,然而其并未明确五种自由的考量指标, 只指出这五种自由应该是开放式的, 可以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特点而定;学者玛莎·娜斯鲍姆对阿玛蒂亚森的理论进行了修正, 她认为一个人的自由应该全面考虑,并提出了能力的十项清单,主要包括:生命、身体健康、身体完整、感觉想象和思考、情感、实践理性、归属、其他物种、玩耍和对自环境的控制,从而提出了精神资源的重要性;孙强强、代金金(2020)提出了农户可行能力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能力、政治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化延续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其特点在于提出了包含生产工具升级、物质资源沉淀、金融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社会负担解决等方面的抵御风险的能力;王修华(2019)认为农户的可行能力主要表现在社会参与能力、锐意进取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及技术应用能力四方面,从而提出了技能、社会资源和脱贫意识的重要性;方珂、蒋卓余(2019)以英国国际发展署(DFIP)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SLA)框架为例,对三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土地、生活环境、存贷款情况、个人信用关系等条件的重要性。

综合众学者的观点, 结合作者前期的走访调查, 本文将可行能力结构归纳为12个方面:技能、就业与信息获取,精神资源,生产资料情况,物质资源及存款,生活环境状态,人力与社会资源,贷款情况,融资信用情况,金融资源,土地,社会信用情况和社会负担。具体测量题项详见表1。

二、河北省农户可行能力现状描述性分析与整体测度

(一)调研过程与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1.调研过程与基础数据

本次调研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上调研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面向河北省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农户,最终选取邢台市任泽区和清河县的农户问卷进行分析; 线下调研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发放纸质问卷, 主要面向邯郸市馆陶县的农户进行调研。最终收回调研问卷645份,其中线上调研问卷收回485份,线下纸质问卷收回160份。经过严密筛查,有效问卷401份,其中线上241份,线下160份。

本次调研对象中,男性189人,女性212人,大致为1:1的比例;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及以下的有81人,36-45周岁的有104人,46-55周岁的有139人,56-65周岁的有58人,66周岁以上的有19人;从本次调研结果的收入分布情况看,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的有209人,人均年收入为3601-16000元的有86人, 人均年收入为16001-60000元的有85人,人均年收入为60001元及以上的有21人;从调研对象的受教育程度看,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共有180人,初中学历的有108人,高中学历的有70人,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43人。

表1 农户可行能力指标体系与测量题项一览

2.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对调研问卷的一致性或者稳定性进行检验,通常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数进行检验。应用SPSS软件,以农户的调研数据对调研问卷的所有单选题项进行信度检验, 结果显示:克隆巴赫α为0.808,在0.8-0.9之间,表示数据可信度良好。结果如下:

表2 信度统计量

效度分析是反映调研问卷能测量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求出调研问卷的效度。 效度的大小可以通过取样适切性量数(KMO)的大小来判断,KMO指标值介于0至1之间,当KMO值小于0.50时,表示题项变量间不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即效度低;当KMO指标值大于0.80时,表示题项变量间的关系是良好的,调研问卷的效度高。 通过SPSS软件对调研问卷的所有单选题整体进行效度检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KMO的值为0.866, 大于0.80,说明调研问卷的整体效度较佳。

表3 KMO and Bartlett"s Test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技能、就业与信息获取

技能、 就业与信息获取这一因素是农户可行能力水平测度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就业情况直接决定农户的收入水平和贫困程度, 而技能和信息的获取则对农户的就业情况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技能数量。参加调研的401名农户中掌握技能数量的平均值为1.51项, 标准差为1.832,最大值为15,最小值为0。401名农户中,填写不掌握技能的有110名,占比27.4%,根据访谈发现这些被调查人群特征主要集中于18-45周岁的农村青年,大部分缺乏种植养殖基础, 多以从事简单建筑等体力性零工为主,缺乏技术性能力。 掌握1项技能的有149名,占比37.2%;掌握2项技能的有77名,占比19.2%;掌握3项技能的27名,占比6.7%。可以看到,掌握3项技能及以下的农户数量占农户总数的90%以上,其中掌握1项技能的农户占比最大,而掌握3项以上技能的人群不足10%。其次,就业机会。401名农户中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非常少的有130名,占比32.4%;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的有82名, 占比20.4%;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一般的有146名, 占比36.4%。总体来看,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机会偏少的农户占比接近90%。所有农户中认为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非常少的有95名, 占比23.7%;认为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的有79名,占比19.7%;认为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一般的有141名,占比35.2%。认为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偏少的农户占比近80%。 综合来看,河北省农户的就业机会情况并不乐观,农户普遍认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偏少,而政府相比于企业提供的机会更少。 同时,74.1%的被调查者认为周边独立创业的普遍偏少。最后,信息获取。农户在就业信息获取、产品价格信息获取和技能培训信息获取的情况均较差,认为信息获取渠道数量非常少、较少和一般的农户在被调查者中占比均超过80%, 分别为84.3%、85%、87.5%。

2.精神资源

精神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农户脱贫的意愿、寻找就业机会、获得技能、自主创业的意愿,以及情感交流和自控能力。在对河北省农户的调查中, 农户认为脱贫意愿较强和非常强的分别为174名和133名,占比分别为43.4%和33.2%,合计占比75%以上,表明被调查农户在主观脱贫意愿上比较积极。 被调查农户在寻找就业机会、 接受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方面的意愿偏强,在寻找就业机会方面,意愿较强和非常强的有271名,占比67.6%;在学习技能方面, 意愿较强和非常强的有243名,占比60.6%;在自主创业方面,意愿比较强和非常强的有225名,占比56.1%。在对待生活的态度方面,被调查农户的表现比较积极,主要反映在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和与邻里的交流意愿方面均较强; 被调查农户对生活状态满意度的表现基本呈现正态分布, 大部分农户对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一般, 这与大部分农户的脱贫意愿较强形成呼应, 即大部分农户渴望脱贫以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 被调查农户对自身的自控能力比较认同,表现在有75.9%的农户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强, 有9.5%的农户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非常强。

3.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因素主要反映农户在购置种子、化肥及农用工具方面的花费情况。被调查农户在生产资料方面的投入并不乐观, 具体表现在投入金额较少的农户占比较高, 在购置种子和农用工具方面,投入资金在1000元/年以下的农户占比分别为62.6%和64.8%,均超过60%;在购置化肥方面,投入资金在3000元/年以下的农户占比为78.1%, 接近80%。可以看出农户在生产资料投入方面的不足。

4.物质资源及存款

物质资源及存款因素考察农户在衣、 食、住、行及银行存款等方面的物质基础,也是反应农户可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占比63.6%的被调查农户在一年中购置新衣的次数为1-2次, 表明大部分农户在衣着方面的花费偏少,只能满足最基本的衣着需要;有6.5%的农户一年中不能添置新衣,可能依然面临保暖方面的问题。 农户在食物方面的物质状况尚可,有38.2%的农户认为口粮状况一般,有49.1%的农户认为口粮充足,合计占农户总数的87.3%;仍然有3.2%的农户缺粮,2.2%的农户处于非常缺粮的状态。对缺粮和非常缺粮的农户进行个别访谈时发现,主要是因为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子女照料的老年人, 对粮食来源充满危机感,而实质上政府已经通过兜底政策进行了安置。在农户的住房条件方面, 有61.6%的农户住在维护较好的老房中,有22.2%的农户住在新房中,表明农户的住房条件尚可; 从住房面积看,46.6%的农户住房面积在61-100平方米,28.7%的农户住房面积在101平方米以上, 住房的面积大小较合适。 大约57.6%的农户表示没有银行存款,这一方面表明农户在物质资源方面的贫困,另一方面可能是农户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回答的比较保守。

5.生活环境状态

生活环境状态主要体现在农户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主观性评价,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的认可。 认为水资源丰富程度一般和较好的被调查农户分别占比56.4%和20.7%, 表明农户所处的地区水资源丰富程度尚可。 认为矿产资源丰富程度非常差的被调查农户占比最多, 为54.4%,认为比较差的占比20.2%,这可能与调研对象所处的地区相关。 被调查农户对所处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情况的评价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认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一般的农户最多。

6.人力与社会资源

人力与社会资源因素衡量农户的身体健康情况、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源情况。被调查农户中身体健康状况一般的占比最大, 达到42.1%; 身体状况良好的农户占比也较多,达到30.9%,表明农户的健康状况尚可,但也有4.7%的农户身体状况非常差。 被调研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显示,超过一半的农户完成9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占比为56.6%;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户占比达到28.1%, 其中有8.2%的农户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小学及以下的农户占比15.2%,说明被调查农户中仍然有部分人群无法完成义务教育。 在我国乡村社会保障不足的前提下, 子女数量可以作为衡量家庭人力资本的指标,农户家庭有2个孩子的情况最多,占比达到54.9%;有4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也有相当比例,达到10%;没有子女的家庭占比为5.5%, 这些家庭可能面临缺乏养老保障的问题。 亲朋精英数量统计的是农户社会关系中在政府事业单位任职、 在企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自主创业的人员等。被调查农户社会关系中的精英数量偏少, 表现在没有精英亲属的农户占比最多, 达到49.4%;有1-3个亲朋精英的农户占比36.2%, 有3.5%的农户社会关系精英人数达到9个以上。

7.贷款情况

贷款情况主要反映农户在银行及非银行渠道的资金融通状况。 农户在银行贷款与非银行欠款两种融资方式方面的状况大致相同, 有银行贷款和非银行欠款的农户分别占比35.9%和32.7%, 没有银行贷款和非银行欠款的农户占比均超过60%, 表明农户的金融杠杆率水平不高, 大部分农民没有借助外部资金开展经营。

8.融资信用情况

融资信用因素考察农户在融资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在“亲戚朋友借钱后会按时归还?”这一题项的回答中,9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肯定的, 这从侧面反映了河北省农村农民非银行借款信用较好;在“您的银行账户信用良好?”这一题项的回答中,90.8%的被调查者回答是肯定的, 总体上来看农户银行借款的还款信用较高。

9.金融资源情况

金融资源因素反映农户能够获取金融资源的情况,如证券投资、对外放款和保险的参与情况。97.3%的被调查农户没有证券基金方面的投资,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户没有额外的资金进行证券基金投资,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户难以获取证券投资的渠道和信息,无法参与证券市场;28.2%的被调查农户有对外放款暂时没有收回,这一现象说明部分农户能够有余钱对外拆借,同时也表明农户的投资渠道不通畅,不能将多余的资金投入正规的金融市场。通过农户参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户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种社会保险,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占比73.6%, 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户占比100%;小部分农户参加了其他社会保险,如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户占比12.2%, 参加生育保险的农户占比3.5%;此外,有12.7%的农户参加了商业保险项目,说明河北省农户在社会保险的获取方面情况良好,在商业保险获取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0.土地

土地情况主要以农户家庭人均土地面积来衡量。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401户农户的家庭人均土地面积为1.92亩, 土地面积最少的为0.0亩, 土地面积最多的达到人均7.5亩,差异比较明显。人均土地面积为1亩的农户数量最多,占比达到30.9%;人均土地面积为2亩的农户数量也较多,占比达到13.5%;人均土地面积为0.0的农户数量占比为8%,主要是农转非人员;可以看出,河北省农户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对吃紧, 与农业规模化要求还存有差距,因此土地流转势在必行。

11.社会信用情况

社会信用因素考察农户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信用表现,即是否能坚守承诺、能否坚持不传递虚假信息等, 社会信用因素将会影响农户的社会交往, 进而影响其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 农户在社会信用方面的自我评价较高, 表示能够坚守承诺和不传递虚假信息的农户分别占比81.5%和82.8%,均超过80%;也有部分农户承认自己的社会信用程度较低,其中不能坚守承诺的占比5%,不能分辨谣言的占比11%。

12.社会负担

社会负担因素主要考察农户的家庭负担情况,即家中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18.5%的被调查农户不需要赡养老人,负担较轻;16.2%的农户需要赡养1位老人;30.4%的农户需要赡养2位老人, 在所有农户中占比最多;19.0%的农户需要赡养3位老人;15.9%的农户需要赡养4位及以上老人,负担也是最重的。

(三)可行能力整体均值化测度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均值化处理, 对样本数据测算得出: 河北省农户整体可行能力均值水平为3.298,处于中间水平,其中“技能、就业与信息获取”能力均值较低,为2.17。精神资源均值为4.09; 生产资料均值为3.11;物质资源及存款均值为4.01; 生活环境状态均值为3.94;人力与社会资源均值2.26,为倒数第二;贷款情况均值为2.99;融资信用情况均值为4.33;土地均值为3.51;社会信用情况均值4.17;社会负担情况均值2.30。

从均值数据来看:河北省农户整体可行能力一般,主要表现在技能、就业信心和就业机会缺乏,人力与社会资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三、农户可行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一是积极探索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的“传帮带示范点”形式。对各乡镇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根据个人意愿,签订传帮带计划,并根据计划完成程度或带动效果分档提供一定物质奖励;开发示范互助APP,将签订协议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信息分门别类面向全县农户推广,有学习意向的农户直接在线填单,统计后,统一分配对接;要强化实际带动效果考核评价,以学员在线认可为主要考评指标,并结合学员技术考核、上岗就业进行综合评价。 二是强化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政府在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田间学校、夜校、技术推广、技术下乡、城市技术骨干三下乡服务等方式,不断优化、拓宽和提升农户技能范围。

(二)调动社会各界资源,拓宽农户就业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乡村能人、精英等群体加入到乡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来, 通过其所带项目、技术、资金等的合理配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地方政府应在国家框架下积极盘活土地市场,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经营,通过优惠政策的制定吸引社会资本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基础投资建厂,兴办实业,从而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并引导其向产业工人转型;三是广泛宣传,提供土地、税收、小额信贷、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户走专业化合作社的形式,自发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四是构建农业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就业板块的开发,引导农户自主就业,打通市场供求信息、就业信息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信息等。

(三)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人力与社会资产优化需要对农户健康、子女养育、老人赡养、自身接受教育以及社会关系得以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措施,进一步使农户在医疗、养老方面获得更多安全感,如提高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费率、提高年满60岁农户每年的政策性补贴等;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各地实际,每年选拔农村优秀青年,支持其以联合培养等形式进入地方院校的技术类专业进行学习, 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教育水平,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更有利于其自主创新创业;最后,要将政府作为农户最大的社会资产,全方位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意识,并利用政府力量,为农户搭建各类平台,如信息平台、就业平台、报账平台、法律援助平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