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出版融合创新实践探索
——以《电气传动》期刊为例

2021-02-03 04:05刘舒慧陈丽颖
天津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纸质二维码编辑部

王 欢,刘 娟,刘舒慧,韩 旭,陈丽颖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传动》编辑部 天津300180)

0 引 言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肩负着支撑、推动、引领科技创新的使命[1-2]。在科技发展瞬息万变、技术迅速迭代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出版行业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支持改革创新。

纸质载体出版存在一些局限性,文章的内容受篇幅、版式设计、表现形式等限制,不得不做出妥协删减,给作者和编辑增加了难度。随着更灵活的新媒体的发展,一些传统媒体明显受到了冲击,媒体融合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3]。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表明媒体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3-4]。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了开放科学计划(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给广大期刊出版单位提供了非常好的出版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电气传动》编辑部为了满足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加入该计划,2020年尝试在纸质期刊上印刷二维码,读者通过扫码可以获得语音、动图、PPT等多格式该文章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参与作者问答、学术圈等在线互动。本文以《电气传动》编辑部实施OSID计划过程为例,介绍出版融合创新尝试的体会,希望对同行期刊有一些借鉴意义。

1 纸质科技期刊出版的局限性

科技期刊出版的学术论文,有其固定的格式和行文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纸质期刊的出版形式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现归纳如下。

1.1 版面篇幅的限制

期刊的页码一般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而且纸质期刊由于考虑印刷成本,页码一般为1个印张的整数倍。这样每期所发表的文章必须要满足整期页数的总体要求,而根据《天津市自然科学期刊编辑手册》,每期接转文章不超过 3篇,所以出版的文章多数都要尽量是整版。为了满足出版要求,出版单位要求作者精简文章描述,减少图表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细微的删减工作由编辑来完成,这样文章的完整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1.2 版式设计的限制

由于纸张版心宽度固定,尤其是大多数期刊采用双栏版面,图片的大小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科技期刊论文图表居多,尤其是实验数据曲线图,当曲线较多时,只有放大到一定尺寸才能展示出局部的变化幅度、曲线之间的关系等细节。根据栏宽压缩后的图片有时会失去突出的表达效果。

1.3 印刷要求限制

有些期刊采用黑白印刷不能展现彩图,而实验数据的曲线多数是用不同颜色来进行区分。在实际出版过程中的应对方式是在图片中加入引线以示区分,这样做对于曲线比较多的图会显得非常凌乱,降低了图片的可读性。有些图是靠颜色渐变来展示一些变化趋势或者体现某算法的使用效果,彩色变成黑白之后,只能通过不同深度的灰色显示,对比度有所下降,表现效果打了折扣。

1.4 图片表现形式单一

在一些学术交流的场合,发言人往往要播放一些视频穿插在演讲的正文当中,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只有通过动态的视频才能使表达更为清晰,一些实验需要通过捕捉动态过程才能明显得出结论。但是纸质期刊只能以图片形式表达,这会增加文字描述的难度,读者也需花更多的时间来读懂内容。

1.5 信息单方向输出

传统纸质媒体都只是单方向的传播内容,不能产生作者和读者的互动,读者如果对文章内容感兴趣或有疑问不能很方便地进一步联系作者。当今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交流的节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信息的迅速传递与反馈,没有反馈的纸质期刊可读性正在受到挑战。

2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OSID计划优点介绍

OSID计划是媒体融合的产物,把多种媒体格式文件链接到纸质期刊,利用二维码来展示文章相关的补充信息并提供交互平台。作者可以利用OSID码通过上传语音、视频、文字介绍等全方位地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也可与读者互动、交流,提升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率,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OSID码的使用可以充分弥补纸质期刊的局限性。

OSID码可实现功能优点如下:

①“作者语音介绍”。语音形式不受纸质出版的篇幅等印刷要求限制,作者可以充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和意义。发布的内容也不用受到论文形式的约束,还可以介绍研究过程中的逸闻趣事等,更容易吸引读者的关注。

②“作者在线问答”。通过 OSID码建立的互动平台,读者可以向作者提问,对于论文的疑惑或者进一步延伸的探讨都可以与作者沟通。有了互动,一篇论文的发表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能够及时捕捉学术交流、思维碰撞的关键点,也许能够启发新的研究方向。

③“学术圈”。作者可以发布感兴趣的话题、最新的研究观点、问题征集、学术推荐等。就像学术界的朋友圈一样,对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迅速建立圈子,进一步关注研究的发展,产生互动,促进学术的交流与传播。

④“开放科学数据与内容”。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科研过程,研究技术路线或流程。图片的尺寸、色彩都没有具体限制,还可以支持动态图展示。作者可以上传文章参会交流时的报告PPT,全方位立体展示论文相关信息,还可以分点解读和讨论文章研究过程中各部分结果的拓展资料。

3 《电气传动》编辑部加入OSID实例

3.1 《电气传动》编辑部应用OSID流程

OSID码支持两种建码方式,作者投稿时建码,或者编辑部帮助作者建码。《电气传动》编辑部分析了OSID码后台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之后,考虑到时间成本和减少出错的概率,决定试用期间采用编辑部代替作者建码,便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后台运营的复杂度。同时,没有采用全部文章都建立二维码的形式,而是在录用稿件中评估,作者配合度可能较高、稿件内容关注度可能较高的文章进行建码的尝试。具体工作流程如图 1所示,文章中二维码位置如图2所示,扫码后手机端显示示例如图3所示。

图1 《电气传动》编辑部OSID计划工作流程图Fig.1 OSID plan work flow chart of Electric Drive editorial department

图2 文章中二维码印刷位置示例Fig.2 Example of QR code printing position in the article

3.2 《电气传动》编辑部实践体会

《电气传动》编辑部从 2019年加入 OSID计划,通过梳理工作流程,去北京参加运营 OSID项目的论坛研讨,与有经验的同行沟通讨论,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初步选择少量文章作为试验,通过整个流程的实施总结经验,找到编辑部今后工作的改进方向。工作过程中的感受分享如下。

图3 扫码后手机端显示示例Fig.3 Example of mobile phone display after scanning code

3.2.1 平台使用感受

OSID码的管理和后台运营依托于OSID助手这样一个小程序和网站,使用方便,入门难度不高。但是该平台的功能众多,多层功能按钮隐藏在不同菜单栏下,编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层级太多而不能快速找到功能按钮,甚至经常找不到比较常用的菜单栏。如果每篇文章都需要建立和管理二维码,这无疑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平台的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使用者期待更加便捷有效的界面显示。

同时,该平台功能全面,版权服务、录用通知模块和投稿须知都很完善,可以关联作者电话、邮箱。然而,一般期刊都有自建的官方网站和投审稿系统,系统可以自动给每篇稿件分配编号,还能够自动关联作者投稿时输入的邮箱,自动发送邮件通知等。由于OSID平台提供的关联作者功能还不能够嵌入其他网站,相关工作需要独立于官网来实现,并不能有效地将 OSID工作加入到编辑部日常工作流程的环节当中。对于每一篇加入二维码的稿件,在 OSID运营平台上,需要编辑手动输入作者所有信息,重新标注稿件编号等,因而增加了工作量。还有一个工作难点是平台上的二维码管理界面,二维码相关信息只有稿件编号表面可见,无法立刻区分哪个码已经发表在哪一期,只能手动分类。如果大量文章使用 OSID码将会使整理工作花费很多时间,这一方面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3.2.2 作者读者反馈效果

由于试用稿件较少,只是分享一下样本的情况,不做过多结论。在工作开始编辑与作者沟通时发现作者有一定的配合意愿,没有抵触情绪,但是在后续流程进行中,仍然需要编辑的多次督促,作者才会最终补充完善信息。一些作者提交的语音有时和摘要类似,对于互动和学术圈的使用还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作者也许还需要时间来适应新式的撰写论文的方式,而建立新的习惯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编辑们需要加大对作者的宣传推广力度,启发作者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的建设和探索,也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提升 OSID码的影响力,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关于读者反馈方面,由于 2020年疫情的影响,纸质出版和阅读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扫码量和浏览量较少不能说明问题。以图 2显示的文章为例,该文章在发表 6个月后,扫码量和浏览量不超过100次,下载量为721次。总之,由于样本较少,时间较短,还没有明显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数据的沉淀才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4 结 语

本文以《电气传动》期刊为例,分享使用 OSID码完善纸质出版的流程和体会,从中可以看到,加入OSID计划对于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规模效应还没有显现出来。OSID运营平台已经非常完善,但还有一定优化空间。管理运营平台的编辑要提升自身素质,建立不断学习迭代的意识,通过对新事物的学习总结经验,提出更好的优化建议;同时也要加大对作者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活跃起学术交流的氛围,带动起作者、读者互动的积极性。今后工作中需要编辑和作者共同努力,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建立新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使论文内容更活泼立体,表现形式更新颖丰富,学术互动的氛围更积极热烈,这将是出版界与学术界共同期许的目标。

猜你喜欢
纸质二维码编辑部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