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播音主持人才的发展路径探究

2021-02-03 04:36周洁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

摘要:近年来,AI智能主播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的移动宣传矩阵中,在给受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的同时,也给媒体播音主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着重分析智媒时代AI主播的应用给真人主播带来的挑战,探讨真人主播如何提升职业技能化解职场焦虑。

关键词:智媒时代;AI主播;真人主播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192-0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媒体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近年来,AI主播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家主流媒体移动宣传矩阵中。2018年,新华社对外宣布中国首个“人工智能主持人”正式上岗;同年,央视以主播康辉为原型制作的“康晓辉”亮相;2019年,人民日报虚拟女主播“果果”登场;2020年,新华社的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出圈……越来越多的AI主播走上新闻播报台,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斷深入,不少地方媒体也纷纷引入AI主播。2021年1月,江西两会期间,两款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分别亮相江西日报社“赣鄱云”和江西广播电视台“赣云”。2021年10月,广东省羊城晚报推出“真人AI合成主播”。AI主播通过技术赋能,引领各级媒体走向智媒时代的同时,给真人主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理性看待AI主播的优势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流程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时新便利和智能化水平,而且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资讯接收体验。然而AI主播的锋芒初露,却给播音主持专业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播音主持面临着被取代、被淘汰的职业焦虑,却无法不直面AI主播的优势。

(一)AI主播的高效智能,满足媒体融合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AI主播,利用前沿科技生产优质内容,有效提高了新闻生产速度和质量,拓宽了新闻报道范围,满足了用户对新闻播报快、新、准的要求。例如,新华社2020年推出的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在AI算法实时驱动下,输入文本后只需1分钟就能够活灵活现地播报,输出效率极高。相对过往的虚拟主播,“新小微”拟人逼真,脸部表情及肢体协调非常自然,表情生动、行动灵活。此外,虚拟演播室里的播报场景还可以应需要随时切换,AI主播也能瞬时换装换造型,为受众带来既新奇又别具一格的新闻资讯播报体验[1]。

主流媒体大踏步跨进智媒行列,剑指数字智能化内容生产系统,实现技术建设与内容生产深度融合。羊城晚报在2021年10月推出的“真人AI合成主播”——羊小晚和羊小派,是广东媒体首个视频类真人AI合成新闻主播。该系统还能适配中、英、日、韩等多种语言情境,满足国际化内容输出的多样化需求[2]。

(二)AI主播内容分发精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相对于真人主播而言,AI主播可以充分发挥机器处理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客户端云听的AI主播,除了会播报资讯、节目编排、制作片花外,还可以实现智能转播,在需要转播其他节目时,能够做到准确地切入切出。

借助人工智能对数据处理的强敏感性,AI主播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捕捉到人类难以洞察的内在关联,通过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行为和浏览习惯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可以判断出用户的信息需求,筛选出用户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分发实现精准传播。

(三)AI主播全天候在线,有助于媒体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AI主播的运用,为主流媒体向智媒化发展提速增效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避免了真人主播迟到漏岗、操作失误等给安全播出带来的风险。不仅如此,AI主播还能像孙大圣一样拥有“分身术”,能够用无数个身份同时以不同面貌出现,用各种语言播报各种资讯。

随着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各个环节的应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AI主播进入公众视野,媒体的播音主持人员面临的职场生存压力会更大,职场焦虑愈发明显,技能单一者甚至要面临被淘汰的职业退场危机。

二、充分发挥真人主播的不可替代性

诚然,AI主播功能强大,但真人主播依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信息传播在分工细化之下的人力解放。真人主播无须被困于简单重复、机械化的工作中,得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身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提升,以及专注于优质内容创作和节目形态创新上。通过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化解职场焦虑,从而实现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不可替代性。

(一)真人主播具有二次创作能力,可增强信息传播的感染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主播的语音、神态和动作虽然已无限逼近真人主播,但并不能像人类主播一样,对文字语言有思想感悟力和情感转化力。而情感恰恰是播音主持创作的灵魂。

新闻资讯的内容包罗万象,稿件往往涵盖了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多个方面。真人主播在备稿时,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属性的稿件准确判断出与之匹配的播报基调和情绪。比如,国家新近颁布的政策法规,播报的基调是庄重、大气、严谨、权威,而在处理挖路修桥、市场供应、天气预报、出行指南等民生类新闻稿件时,其播报基调则应是亲切、自然、生活化的。真人主播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文稿与播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找准播报基调和播报情绪,通过恰如其分的声音表现形式,准确传递稿件的思想内涵,做到“动之于情,形之于声”。

即便是类型和属性相近的稿件,真人主播在播报基调“定调”和情绪表达上也有不同的分寸把握。比如,袁隆平、罗格和鲍威尔这三位在不同领域的重要人物去世,三篇新闻稿件的播报基调和情绪就不一样。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不仅让14亿中国人吃饱饭,还为全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世,举国哀痛。因此,稿子的播报基调和情绪应是沉重、悲痛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盛赞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失去这样一位老朋友,稿子的播报基调和情绪应是深感惋惜、令人遗憾的。美国首位非裔国务卿鲍威尔,在其任内主张应该与中国保持沟通合作。对这位曾叱咤国际政坛的人物的离世,稿件的播报基调和情绪应是平稳、陈述式的。真人主播这种二次创作的能力,有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感染力,而这是AI主播难以企及的。

(二)真人主播发挥亲和力优势,容易引起用户共鸣

在传播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我播你听”的单向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传递需求,无法形成我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始人张颂教授所说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境界。AI主播的播报虽然在语言、表情、动作上仿真度极高,但并非真正“形神俱备”。因为,它毕竟不是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和自主情感的人类,缺乏真正的生气和灵动,不能应语境、受众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改变。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心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目前AI主播的信息传播方式还停留在模拟真人的复刻阶段,难以提出直抵人心的发问,更别提主动发掘事件背后的真相。

情感的表达能够让灵魂与灵魂之间产生共鸣和相通。在新闻访谈节目中,真人主播在与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人物对话前,能够预先做好节目策划,设定嘉宾和受众都感兴趣的议题。在节目进行期间,真人主播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主持技巧、沟通技巧和知识储备,实现与嘉宾、受众的良性交流互动,并通过语言、表情、肢体等表达方式,增强节目的渲染力和感召力,共同推进话题,升华节目主题。而这些都是AI主播所不具备的专业技能,这种播者与目标受众的情感纽带难以通过算法生产的AI主播去搭建。

(三)真人主播拥有自主思考能力,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AI主播归根到底是人类创造的产物,目前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都是基于人类的设定。在系统中输入文字内容,AI主播就能生成配套的表情、肢体动作等,最终生成视频进行新闻播报,这一过程是基于相应的指令。如果稿件中有逻辑表达错误或有错别字,AI主播也只能照本宣科,“将错进行到底”,无法临场应变。因为AI主播只能根据预设模板对特定内容进行报道,无法脱离人的指令独立运作。而真人主播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突发情况采取恰当措施的概率远大于AI主播。

在新闻播报方面,书面语言与不落俗套的口语化转换也是AI主播暂时难以胜任的。特别是方言新闻播报,这种转换要求更高,如广东地区的粤语新闻播报。新闻节目带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导向性,这些都非常考验新闻主播的专业技能和语言驾驭能力。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大行其道,出现了很多新生词,如“忽悠”“凡尔赛”“干饭人”等。AI主播尚处于一种依附状态,缺乏主动性。而真人主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恰当运用方言俚语熟语,完成有效的信息转换。

三、智媒时代播音主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在智媒发展的浪潮下,播音主持人的生存和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真人主播只有不断自我增值,坚持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

(一)贴合受众需求,适应时代发展

智媒时代,广电播音主持必须转变传统的传播观念,熟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掌握更多新的传播技巧,了解受众的心理、信息诉求、用语习惯,贴合广大受众的需求,适应媒体发展新形势,提供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质资讯。

央视新闻主播一直以严肃、严谨的形象为观众所熟知。然而,在新的社交媒体语境下,为适应新一代受众的接收习惯,央视主播转变新闻制播模式,主动贴合受众的用语习惯和网络平台的传播语境,推出的短视频产品《主播说联播》,接地气的新闻选材、轻松通俗的语言模式赢得了用户的追捧,音视频产品在互联网多次登上热搜榜。

(二)强化个性魅力,提升用户忠诚度

在智媒时代,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受众对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想在任何时候通过何种方式获取什么样的资讯,完全是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作出的个性化选择。千篇一律、特色不明、定位不清的主播会让人感到了无生趣,难以突围而出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形成向心力,实现粉丝量的巩固和用户黏度的提升。

真人主播應个人不同的天赋、性格、气质、学识、素养等,所展现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或严肃庄重,或温文尔雅,或热情开朗,或冷静睿智……有上佳的形象气质、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播音主持总能圈粉无数。比如,央视“段子手”主播朱广权、与美国主播翠西隔空辩论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刘欣,都是以出众的个人才华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受众。

(三)寻求自我突破,提升专业技能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更加智能化。但无论媒体介质、媒体技术怎么变,始终离不开优质的内容。真人主播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升技能,让自己具备提供优质内容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比如,新闻主播寻求自我突破提升技能,由一专变多能,既可以字正腔圆、张弛有度地播报新闻,也能熟练掌握主持、采访、写稿、编辑、音视频制作、拍视频博客等多种专业技能,成为记者型主持人或新闻评论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指出,记者型主持人要具备五种重要因素:对现场的敏感、善于采访、善于与人打交道、是细节的提供者、语言接地气[3]。尽管人工智能有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不断自我学习和进化,功能强大,但仍有其力有不逮的地方。新闻节目的主题策划、热点捕捉,问题设计、倾听分析、换位思考、应答得体、转承灵活、反应机敏,主动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真人主播可以超越AI主播的职业技能,掌握这些技能可以让自己在媒体技术不断变革中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不断增值“进化”,实现技术转型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真人主播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自我增值“进化”,能AI主播所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向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等转型发展。

直播带货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电商新形态,带货主播通过自身和平台的影响力、口头和肢体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产品的功能、质量和优惠力度吸引消费者,从而带动流量和销量。其实,无论是转型当网络主播、直播带货还是幕后制片人、监制、导演等,真人主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持续自我增值,拥有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技能,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更稳、更好和更远。

四、结语

2021年10月2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强化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制播流程智能化;推动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等节目生产,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全方位渗透到信息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科技发展也将为媒体行业带来更多颠覆性的变革。真人主播只有化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迭代升级,强化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才能在科技变革的浪潮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邬金夫.“她”来了!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精彩亮相[EB/ OL].新华社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06973973381164,2020-05-21.

[2] 王倩.羊晚“真人AI合成主播”上岗[EB/OL].羊城晚报,http://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1-10/29/content_104_439879. htm,2021-10-29.

[3] 邱一江.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记者型主持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5.

作者简介 周洁瑜,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播音主持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冷思考
智媒时代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智媒时代灾难新闻的生产变革
关于“智媒时代”的几点思考
试论智媒时代传媒从业者的职能转变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智媒时代下六堡茶文化在“双创”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