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美慧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 363000)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当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工具也就是黑板加粉笔,九十年代初城镇学校里开始有配备投影仪,电脑还是没有普及.那时,对于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和规律的分析,教师只能用口头授课和粉笔板书,学生难免出现对有些问题和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再用这样的教学,那效果就不高.很多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视觉直观印象,或者没有生活中的经历,即使教师解释得再好,效果也难达到最佳.到九十年代末电脑大量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帮助教师解决了很多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具备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储存和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显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育信息源一定时间内大量高速率地传输,同时影像的切换伴随着声音,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显示出教育内容的创新,更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简述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例如:实验探究——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一般课堂教学中采用演示实验,实验中按图1所示装置安装好仪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再接通电路,然后观察甲、乙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演示这个实验时,一般是近者看得清楚明白,远者是雾里看花不清不楚.实验中温度计的示数只有在靠近它观察才能看见,全班同学不可能都近前看,只有个别人上来做实验,其他同学只能听上面那个“幸运儿”汇报数据了.在教室后面的大部分同学因看不清楚,是很难做到注意力集中,会出现分心走神,干别的事情.教师如何处理好这种人心分散的场面?
如果有多媒体,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们可以充分运用投影仪.投影仪镜头对准实验中甲、乙的温度计,把温度计投影到银幕上,这样在下面的学生可以观看大银幕上的实验,可以直观清楚的观察到温度变化情况,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实验上了.
另外本实验有另一种演示仪器,如图2所示,是较新的演示仪器,如果要用它做实验,效果也是很不错的.教师也可以事先在实验室按图3和图4进行安装实验,并把做实验的过程用照相机或智能手机录制下来,再用电脑播放软件,根据需要播放给学生看,实验中的重要现象可以回放或暂停细看.
再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探索宇宙》,此课件可以以视频或图片开始,这个环节在两分钟内,营造物理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从地球绕太阳转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图5)引入,再到银河系(图6),最后到宇宙星系图(图7),浩瀚的宇宙,星罗棋布.宇宙这么大,除地球外还有哪个星球上有人类生存着?这些星球的运动规律又是如何呢?这个设计,可以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讲到载人航天和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卫星原理动画片.
通过动画片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到只有挣脱地球引力,才能进行宇宙航行,实现载人航天.为了实现这一飞天梦想,人类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最后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他的运动力学三定律,找到了战胜引力的方法,那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速度可以战胜引力.在讲到中国载人航天时,可以播放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的实况录像.直观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为了使所讲述的事更形象更直观化,更加有利于提高视觉敏感度和视觉辨别力.
视觉敏感度通俗地说就是视力,是指从一定距离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能力.视觉敏感度对于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要,它能提高孩子通过视觉接收信息的能力.视觉辨别力是指孩子能够利用视觉来区别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形象、开头或符号,如大小、远近、高矮、长短、胖瘦等的能力.视觉辨别力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是这种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个别差异性.所以教学课件作品上、银幕上所展示的文字、图片、视频不能太小、太暗,但背景要暗些,才能突显主要内容,尽量适合教室内绝大部分学生的视觉敏感度和视觉辨别力.只有学生的视觉敏感度和视觉辨别力强了,他们上课时注意力才容易集中,观察、辨别、阅读理解等能力也会提高,能看清内容要点并正确记录下来.
另外有关资料指出:孩子看20分钟的投影,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状态;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所以观看时间不宜过长,观看距离不能太近.对于电子产品,一般要求观看距离是电子产品屏幕对角线的3-5倍.以iPad为例,屏幕对角线大约是25厘米,那么观看距离至少要75厘米,相当于成年人手臂的长度;现在教室用的希沃H08EB显示屏尺寸:86英寸,它的对角线大约是2.4米,那么观看距离至少要7.2米.
1.每张展示的内容要简明扼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2.字号大小的设置
WORD文档标题文字字号不小于2号,内容字号不小于3号;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里标题文字不小于32号,副标题内容不小于28号为佳,这样的文字投影出来,全班学生才能都看清楚,特别是教室(大小不大于标准的中学教室)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楚,又不容易感觉视觉疲劳 .
3.背景颜色设置
背景颜色浅蓝、灰暗色为佳,主题内容的颜色设为较明亮的.
外界的物体具有各种颜色,可以使物体显得鲜明和优美,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和爱好.什么颜色的光对眼睛好?
(1)青色——又称为水绿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波长大约为500-485纳米.青色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都比较适中,对人的大脑层和视网膜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刺激.
(2)绿色——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颜色,是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要深一点的颜色,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小草,这些都是绿色的,绿色和青色一样,都是对光的吸收程度很适中,对人的视网膜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刺激,如果用眼过度,打开窗,看看窗外的绿色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蓝色——是三基色中的一元,而且是波长最短的,蓝色属于冷色调,并且含有一定的镇定作用,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降低人的血压,眼睛疲劳的时候,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放松自己,放松眼睛.
(4)淡黄色——每种颜色对光的反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红色最高,青色最低,而黄色大约是在中间,而浅黄色的反射程度比黄色要稍微低一些,因此在选择颜色的时候,尽量选一些反射程度比较低的,那样不会对视网膜造成太大的刺激,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
故课件的背景颜色不用红、黄、白这些明亮颜色,而文字内容的颜色要设置为较明亮颜色,如图8,红、黄、白明亮颜色的文字光线进入眼睛,对人的大脑层和视网膜都会产生较大的刺激.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很好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示过程,动画实验等虚拟现实仿真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演示,在动态中观察,使问题的结论迅速形象地展示,提高了教学速度的同时,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些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我们要继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技术学习.继续深入扎实的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促进教学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