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价值共创研究

2021-02-02 10:38李卓君
关键词:共创职业技能证书

李卓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123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数字技术开始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并赋能。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凸显了对高阶稀缺的技能型职业人才的旺盛需求。为了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了目前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拥有专业知识及高水平技能,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教育部于2019年4月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制定“1+X”证书制度以及开展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1]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支撑点的“1+X”证书制度是一项全新设计的职教体系,从提出至今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百家企业、两千多所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试点,学生规模达50余万人。在“1+X”证书制度下如何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用工效率并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起点。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社会体系、企业结构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面对数字化时代对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新机遇,国家印发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应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一)“1+X”证书制度研究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创新,对于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新时期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技能型人才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证书制度的内涵与逻辑方面,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唐以志认为该制度将行业、院校和评价培训组织凝聚在了一起,是一种全新的机制设计,对深化职业教育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徐凤、李进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源于生产实践所需的工具、方式、理念、流程等,通过实施证书制度能有效增强人才供给的匹配度,提高职业技术人员的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4]通过1+X证书制度实施,能帮助提升提高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对接市场需求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效率,为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徐国庆认为“1+X”证书制度不应是以往所实施的一些模式的再表达,而是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即革新职业教育办学形态、重构学历职业教育的内容、完善技能证书体系、构建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5]王兴、王丹霞则将“1+X”证书制度比喻为产教融合的“黏合剂”、职普融通的“立交桥”、终身学习的“保障者”和中高职贯通的“连接器”,总体要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6]

(二)数字化赋能理论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赋能”概念是由“授权赋能”概念演变而来,最早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组织内部“授权、增权升能”等问题。其中,Carmen等(2005)指出赋能具有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三个重要维度,结构赋能强调改善外部条件,如组织、制度、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等,消除阻碍主体获取资源或满足需求的结构性障碍;资源赋能是指使能力较为缺乏的一方具有获取、整合、管控资源的能力;心理赋能则强调主体的心理感知,是指他们可以感受到赋能带来的改变,通过增强行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我效能和信心。[7]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赋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许多学者逐渐将“数字化赋能”作为新的研究课题。潘善琳等(2016)认为数字化赋能是数字驱动商业创新和社会创新中所带来的消费化效应和变革化效应。[8]Lenka提出数字赋能可划分为连接能力、智能能力与分析能力三种能力。其中,连接能力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连接数字化产品或互联网平台的能力; 智能能力是指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功能形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智能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9]周文辉等(2018)认为数字赋能是现代社会中资源赋能的核心内容,通过创新的技术、技能、应用场景而有效推动多参与主体实现价值共创。[10]

从现有数字化赋能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以组织为核心,高度整合资源,为主体赋予连接、智能、分析等能力,从而实现价值提升;另一种是以个体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优势和潜能,快速提升用户需求感知,实现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两种观点都没有离开数字化赋能的涵义要素——通过各种技术、技能、方法和工具授予个体或组织机构一定的力量以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由此可见,数字化赋能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三)价值共创理论

价值共创理论是近年来受到学界大量关注的新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领域被广泛运用。该理论主张在各类价值创造活动中,会有多个参与主体与之产生联系,共同挖掘价值、追求价值、释放价值,最后对所创造的效益进行合理分配。Prahalad 和Ramaswamy(2004)从目标、阶段、形式等方面对传统价值创造和现代价值共创的特征进行了归纳,认为价值共创存在以下这些特征:一是活动中的各主体应当结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价值创造;二是主体间互动的重要性愈加重要;三是通过多渠道、形式实现共创;四是价值共创理论的核心是实现价值最大化。[11]Vargo和Lusch(2010)认为在现代服务生态系统中“价值总是共同创造的”,参与主体之间通过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价值共创是在与相关者的互动中整合资源而实现的效益。[12]Agrawaletal(2015)在对农村健康保险政策的研究中使用了价值共创理论,对六大参与主体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方的互动关联,以及价值共创的过程。[13]

价值共创理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及不同行业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演变方式。在传统社会经济中,价值共创的过程主要围绕着互动、融入和授权三个维度,参与主体主要是企业和顾客方。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了变化,也使得价值创造的过程和路径有了新的内涵。从而,数字化赋能的价值共创成为了新近的研究热点,在这一背景下价值共创表现形式、资源整合路径、作用机制等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三、数字化赋能作用于“1+X”证书制度的机制

(一)结构赋能

结构赋能强调的是通过提升制度、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条件等客观外部条件为行为赋予力量。在“1+X”证书制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分析。

1.促进多主体参与证书开发。从“1+X”证书制度看,与之相关的主体为:学习者、职业院校、企业、政府。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迸发,创新速度的提高,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社会的运行轨迹、分工体系与商业模式。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消费模式和传统商业经营模式,推动着整个社会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重新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正在快速催生一大批新行业、新业态、新岗位。然而与新职业、新业态相对应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却未能及时实现同步更新和开发,因此,“1+X”证书制度的出现解决了当下院校培养、企业用人、政府管控过程中的矛盾与痛点。从目前参与试点的“X”证书来看,大量的证书与数字化技术有关,如5G移动网络运维、云服务操作管理、大数据应用开发、数字化管理会计等等,提供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由大型的技术性公司组成,如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等。由此可见,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职业技能在“1+X”证书制度中大量存在,这就意味着,数字技术在推动“1+X”证书开发过程中带动四大主体共同联动,并发挥有效作用。

2.促进制度主体高效协作。互联网数字技术为“1+X”技能证书的参与主体提供了高校协作的路径。例如,教育部搭建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工作动态、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等,也同时支持培训评价组织(企业)创建自有门户,通过培训评价组织业务平台、试点院校业务平台、学生个人空间平台三大功能实现证书制度的数字化赋能,有效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了证书的可信度,也方便了多主体的沟通联系。

(二)资源赋能

资源赋能主要聚焦在被赋能者所获得的资源与能力上,尤其体现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对“1+X”证书制度的影响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三要素中体现。

1.数字化基础设施助力资源共享。数字基础设施被定义为数字化技术工具与系统,其为赋能主体提供交流、合作及计算功能(如云计算、数据分析、在线社区、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为证书制度的推广、应用、监管提供了有效途径。

2.数字化平台助力资源整合。数字平台作为一个网络中介,对于维系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将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习者、院校、企业、政府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处理。

3.数字化学习资源提升培训效率。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行“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借助于数字化信息工具,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职业证书制度的培训过程提供丰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且有效提高培训评价的效率。

(三)心理赋能

结构赋能和资源赋能主要关注实际发生的行为, 心理赋能则重点关注被赋能者心理状况,即这一努力是否被感知,让被赋能者产生存在感、胜任力、自我决定及影响力。[16]数字化平台对“1+X”证书制度相关者的心理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证书制度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数字化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获取教学资源、证书信息、考证内容等起到很大的帮助,如职业技能证书服务平台、培训评价组织网站、在线资源库、网络社群等,进而消除学习者对未知新事物的恐惧感,增加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自信感。另一方面,职业技能的培训过程需要由培训教师参与完成,因此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可以促进师资交流合作、提升教学水平、掌握培训内容,最终增强了参与者在证书制度实践中的自我效能感。

2.增强社会认同感。数字化技术在传播证书制度过程中能够吸引更多主体参与进来,使得证书的效益得到扩大,同时也增强了证书制度的社会认同感。例如由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核评价的网络安全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了包括腾讯、联想等60多家行业领先企业的共同认可,有利于提高证书的含金量,从而增加学习者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积极性。

图1:数字化赋能作用于“1+X”证书制度的机制

四、“1+X”证书制度实现价值共创路径分析

从目前的研究实践来看,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方针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共创尚未被有效释放。由于时代的变革、环境的变化、理念的更新以及技术的发展,如果在推进“1+X”证书制度的进程中忽视了数字化赋能显然是不可取的。[14]因此,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实践“1+X”证书制度,应当加强数字技术有效融入制度体系的完善、培训培养的质量提升、创建标准体系得以保障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参与主体价值共创。

(一)技能培训阶段

面向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多业态融合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将影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在技能培训阶段重点突出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互联网思维,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从价值诉求、内涵建设等方面深入理解“1+X”证书制度的逻辑,数字化赋能在培训阶段将影响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

数字化技术能打破传统的固定学习界限,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引入更为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于职业技能证书体现学习者在专业技能和发展能力上的成效。第一,基于数字互联环境,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路,开展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将岗位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场景,提升学习者实践学习的适切性。第二,发挥数字技术在营造跨时空、虚拟化和沉浸式教学环境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法,推广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数字化教学模式,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第三,建设智能化、灵活精准的课程教学与实训管理服务系统,采集和分析教学过程行为数据,构建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支撑保障体系,实现高品质学习,使其增加未来就业和职业选择的机会。

2.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职业技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为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首先,发挥数字化“万物互联”的特质,打通数据壁垒,加强创建综合云平台,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大平台,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整合、创新、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其次,根据行业新技术、新业务、新规范加强资源内容的更新迭代,实现教学资源随产业技术同步更新,利用新兴数字化技术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个性化学习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项目化教学资源等特色资源的供给。第三,着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重点突出实践实训的过程,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学习环境,开展教学活动。[15]

3.全面提升师资数字化素养水平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原住民”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新一代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变得更加智能化、立体化,教学内容呈现跨学科、重视能力培养等特点。为了迎合当前复杂多变的教学生态环境,职业院校往往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需具有基本的数字化素养。第一,转变传授式教学理念,培养数字化观念和意识,提高对技术运用的综合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拥抱信息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从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超前性需要。第二,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内容纳入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体系中,采用课堂、MOOC、社交媒体等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化模式,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逐层展开个性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第三,促进技术与教学的创新融合,转换教师角色,在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基本环节之外,打造开放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自主学习或项目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评价考核阶段

“X证书”的考核评价是“1+X 证书”制度实施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的最后检验环节,社会关注度高,其是否科学、公平、公正,决定着 “1+X证书”制度能否落地生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机构作为证书制度建设的主体,职责是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考点、协助培训等。由此可见,评价考核组织在证书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创建数字化评价考核体系

基于数字化技术设置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确保学习者、院校、企业、政府价值共创得以保持长久稳定。首先,参与主体多元化。改变评价组织单一化的状况,让院校、企业、政府机构共同参与指标的设置,以使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采取动态考核方式。借助于数字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学习者的评价过程、考核指标进行动态调试,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测试成绩、实践成果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综合考核。

2.建立证书协作认证体系

通过构建协作共同体,将承担培训任务的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联合在一起共同推动“1+X”证书制度的运作。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手段在协作过程中将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数据在平台中得以显示,使得考核过程更加准确与公平。通过多方组织的共同认证,将有利于提升证书的认可度,提高证书制度的落实效率。证书协作认证体系的创建将最终提高职业技能人员的就业水平。

(三)保障监督阶段

在教育部倡导“1+X”证书制度之前,我国广泛存在职业资格证书,但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没有体现证书的含金量。为顺利落实证书制度的实施,切实维护制度的高质量发展,应围绕证书制度践行的全过程实行有力保障。

1.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面对数字化时代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源和培养重点,从培养模式、联动机制、激励措施、第三方评价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和互动,形成一个科学的、智能的、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为保障证书制度体系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应建立规范的动态调整和适应机制。数字时代下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会随着科技、产业、政策、市场的变化而有着较快的更新速度,因此证书的技能等级标准开发与制定应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和院校严格按照规范实施。以北京鸿科经纬科技有限公司对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制定为例,从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要求等模块设置了多项评分细则以及通过要求,全方位的体现了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有了规范的认证机制,才能保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最后,借助于数字信息平台,将监管过程开放给社会各界,评价组织应接受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并鼓励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技能等级培训工作。

2.搭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企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企业将以主导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去。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通过对接行业、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体现了政策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互动关系。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平台,搭建学校和社会、企业、政府等各方组织的“桥梁”,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凸显人才需求“供给侧”培养的杠杆作用。[16]

图2 “1+X”证书制度价值共创路径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水平发展迅猛的今天,无论是作为环境因素,还是技术支撑,构建并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都无法脱离当下的时代背景。因此本文基于数字化赋能理论,从技能培训阶段、评价考核阶段和保障监督阶段探讨了实现参与主体价值共创的具体路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增强师资力量、协同评价考核方式、建立灵活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未来还需针对性探索“1+X”证书制度的试行路径,在试点工作与数据不断丰富的时候引入实证分析,从实际运行层面厘清数字化赋能证书制度的维度与程度,为高效地指导试点改革实践、提升试点工作的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共创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共创美好生活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