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叶,陶昌平
(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6 617000)
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作为一种地域物质文化,承载、反映了彝族先民特有的宇宙人生观与美学世界观。苏晓燕编著的《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一书不仅对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的具体程序及蕴含的内在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还深入研究了其抽象美学特征。作者从凉山彝族服饰染织的形态抽象与元素关系抽象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中的凉山彝族服饰染织的抽象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也能将凉山彝族服饰设计特有的美学理念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凉山彝族服饰在染织工艺上注重以抽象的几何形态进行设计,几何抽象形态是其服饰染织工艺的基本形态。凉山彝族服装以直线状、整片式、平面型为基本造型特征,强调几何化的抽象表现。同时,服饰元素如坎肩、披毡、察尔瓦、斗笠、三角包、鸡冠帽、帕子、白银头饰及其装饰纹样中的窗格纹、石阶纹、马牙纹、牛眼纹等都是以抽象、简洁的几何形为主要造型表现形式。抽象的几何设计表现有如下优势:(1)在审美上能够被普遍地认同与接受,几何化的抽象形式是对宇宙万物最为本质的展现,有极强的共性特征,同时也是最具隐喻性的艺术语言;(2)抽象几何形在具体设计应用中较复杂的具象形态更容易表现,在设计方法与手段上更易实现;(3)简洁、规范的抽象几何形态在设计表现中更容易产生秩序美感。凉山彝族服饰在染织工艺中对抽象几何形的充分应用,外在形式上显得庄重、大方,体现出简洁自然的美学风格,在审美上更具有普适性;同时,不同的几何形态含有的个性情感也反映了凉山彝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与文化特质。
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设计形态的意象是一种半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形态介于纯粹的几何抽象与完全自然客观的具象再现之间。在彝族服饰染织设计中,这种半抽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较为常见,如荷叶猫、虎头帽、蕨岌纹、牛眼纹、星纹等诸多服饰元素都以意象的形式对物象进行半抽象设计表现。这种设计方式反映了凉山彝族特有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观念。凉山彝族崇尚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与相通性,于是他们把自然形态通过半抽象的形式,在形态设计上保留自然形态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按照人的主观意愿与美的法则很好地融入到民族服饰的设计中,体现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展示出一种有意味的抽象美学形式。
抽象美的本质是抽象的美学关系,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即美只有关系而无实体。凉山彝族服饰之所以显得美,在于服饰整体及其服饰元素之间存在能够产生美的抽象关系。设计元素点、线、面之间,以及色彩与色彩之间形成的重复、渐变、对比、韵律、节奏、冷暖等诸多抽象美学关系,是设计对象产生美的根本因素。凉山彝族服饰元素中的点、线、面具有美的抽象关系。“点”在凉山彝族服饰中的应用不仅让服饰构成中的线面更具有节奏感,同时也起到导引视线、突出重点的作用,如彝族服饰的胸牌、耳环、头饰。“线”在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元素中具有装饰性能,线对服饰中不同的面进行分割构成,使之具有大小不同的节奏秩序感;同时,线的灵动与自然特性使服饰中的面显得不再呆板无趣,也让服饰中点的存在不显得孤立散乱。“面”在凉山彝族服饰中的应用,一方面赋予凉山彝族服饰整体性、简洁性、统一性的美学特质,同时作为点与线构成的基础,与二者形成很好的共生关系,相互交织共存,有无相生。
凉山彝族服饰染织的色彩也蕴含抽象的美学关系。首先,有色彩与无色彩之间形成抽象协调的互补关系。凉山彝族服饰染织的色彩应用习惯以黑色或接近黑色的深蓝色系作为基色,然后以高纯度、高明度、红、黄、绿、银等色彩对其进行装饰。这种有色彩与无色彩之间的抽象色彩关系,使色彩表现简洁大方、重点突出,庄重而不失生气,艳而不俗,和谐自然。其次,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色彩关系的抽象还体现在色彩面积的对比、冷暖关系、渐变形式、互补构成等抽象关系上。彝族服饰染织艺术习惯于以大面积的无色彩与小面积的有色彩相互协调,色彩偏冷的蓝色与偏暖的红色、黄色进行对比搭配。彝族服饰染织艺术的色彩应用一方面强调以色彩来隐喻生命情感,同时其色彩关系也具有抽象的美学逻辑精神,设计色彩显示的美,是一种色彩抽象关系所产生的美。
总之,凉山彝族服饰在设计形态与美学关系上都极为强调抽象的美学表达,抽象美更能体现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的美学本质。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所蕴含的抽象美学理念与形式充分显示了凉山彝族对美的深刻认知。《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一书所提供的凉山彝族服饰染织艺术的相关资料与理论分析,对研究彝族服饰文化有重要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