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对抑郁症的认知
——从忧郁症到抑郁症

2021-02-02 11:34赵秀荣
安徽史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世纪医生疾病

赵秀荣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2)

“忧郁”(melancholy)是人类重要的情感体验,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忧郁的气质都曾经在美学上被赞誉。由于亚里士多德派学者的论断,忧郁一度被认为是天才的气质。(1)亚里士多德派学者的原话是:“为何所有在哲学、政治、诗歌和艺术上杰出的人都是忧郁的,一些人甚至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他们被一种由黑胆汁引起的疾病困扰,正如赫拉克勒斯及其他英雄人物证明的那样。”Aristotle,translated by Walter Stanley Hett and Harris Rackham,Problems,Book XXX,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6,p.155;W.D.Ross(ed.),The Works of Aristotle,Vol.VII,Problemata,Oxford: Clarendon Press,1927,Book XXX.I,953a;Raymond Klibansky,Erwin Panofsky and Fritz Saxl,Saturn and Melancholy,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Art,London: Nelson,1964,p.18.忧郁既可能是病态,也可能是情绪。本文仅限于考察忧郁的疾病含义——忧郁症。17世纪英国学者兼牧师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1577—1640)给忧郁症下的定义是:“没有发烧症状的迷糊(dotage(2)“Dotage”在法国医生安德鲁·杜·劳伦斯(André Du Laurens,1558?—1609)笔下指“心智(mind)的主要功能,如想象力、理性被打乱”。André Du Laurens,translated by R.Surphlet,A Discourse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ight;of Melancholike Diseases;of Rheumes,and of Old Age,London: Imprinted by Felix Kondston,1599,p.87;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p.96.),通常伴随着无缘由的恐惧和悲伤。”(3)Robert Burton,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I.Sect.I.,Memb.3,Subsect 1,London: Printed & are to be sould by Hen.Crips & Lodo.Lloyd,1652,p.31;André Du Laurens,translated by R.Surphlet,A Discourse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Sight;of Melancholike Diseases;of Rheumes,and of Old Age,pp.86-87.荷兰医生赫尔曼·布尔哈夫(Hermann Boerhaave,1668—1738)把忧郁症定义为:“一种不发烧的长期持续的谵妄,犯病时病人完全沉溺于一个想法。”几年后法国医生让-弗兰索瓦·杜福尔(Jean-François Dufour)把该病的定义重心转移到“恐惧和悲伤”上,他说:“忧郁症患者喜欢独处,躲避人群,这就使他们更沉溺于他们谵妄的对象或屈从于支配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对其他一切都无动于衷。”(4)[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11页。在17世纪depression(抑郁症)一词出现之前,melancholy一词更多指忧郁的情绪、气质,melancholia一词更多指忧郁症,但在17—18世纪之前,这两个词并没有严格区分,经常混用。笔者把melancholia(有时是melancholy)定义为忧郁症,以区别于抑郁症。“抑郁症”一词17世纪在英文中出现,指情感受到压制,18世纪开始出现在关于忧郁症的讨论中,直到19世纪末,才成为疾病分类的用语。今天,抑郁症“通常是精神障碍的标志或各种精神疾病的组成部分,表现为苦恼、痛苦或内疚,并伴有头痛、失眠等症状。”(5)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https://www.oed.com/view/Entry/50451?redirectedFrom=depression#eid.2020-05-20.

人类社会自产生伊始就面临抑郁症的问题。抑郁症是人类痛苦的疾病体验,也是文化建构的对象。考察从忧郁症到抑郁症的演变以及人们对其认知的转变,不仅可以了解英国以及欧洲社会文明、理性的进步,而且可以更深刻理解其文化建构,因为抑郁症研究涉及宗教、政治、哲学、医学、巫术、占星术、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在近代英国医疗社会史研究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关于近代英国人文、宗教和科学讨论中经常关注的跨学科主题,吸引了学术界——医疗史、社会史、文学史、文化史和艺术史——广泛关注。那么我们今天讨论的抑郁症与近代的忧郁症是否一样?近代讨论的忧郁症与希腊、罗马人讨论的忧郁症是否有区别?忧郁症为何被抑郁症取代?其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认知转变及文化建构?这是本文考察的重点。国外学界对忧郁症的研究成果丰富。(6)这里仅介绍几部学界有代表性的研究。2006年安格斯·高兰德(Angus Gowland)的著作《文艺复兴时期罗伯特·伯顿文本中的忧郁世界》(The Worlds of Renaissance Melancholy: Robert Burton in Context)及2013年玛丽·安·隆德(Mary Ann Lund)所著《近代早期英国的忧郁、医学与宗教:读〈忧郁的解剖〉》(Melancholy,Medicine and Religion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Reading “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对伯顿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杰米·施密特出版的《忧郁症和灵魂照护:近代早期英格兰宗教、道德哲学与疯癫》(Jeremy Schmidt,Melancholy and the Care of the Soul: Religion,Moral Philosophy and Madnes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和2012年卡拉克·劳尔(Clark Lawlor)出版的《从忧郁症到百忧解:一部忧郁史》(From Melancholia to Prozac: A History of Depression)也是关于忧郁症研究的重要著作。前者考察了17世纪和18世纪宗教和道德哲学出版物中有关忧郁症的广泛讨论,后者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从希腊古典时期至20世纪西方社会对忧郁症的认识变迁。此外还有大量研究著作及论文,此处无法穷尽。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只有一篇短文《时代的隐疾——抑郁症斗争史》(7)黄薇:《时代的隐疾——抑郁症斗争史》,《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9期,第24—29页。,因此对抑郁症的研究急需加强,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此外,当下抑郁症在各国都呈高发趋势,据WHO统计,全球有超过2.64亿人患抑郁症。抑郁症是世界各地首要致残原因,它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8)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2020-09-24.抑郁症的问题越来越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厘清抑郁症发展的历史无疑对理解现实是有帮助的。

一、16世纪之前对忧郁症的认知

正如词源所示,忧郁症自古希腊以降就已成为一个医学概念,并且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几个世纪以来,医生和哲学家在讨论忧郁症时都反复提到该词源。(11)Robert Burton,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I.Sect.I.,Memb.3,Subsect 1,pp.31-32.希腊文μελαγχολiα一词证明了时人对这种疾病致病原因的认知,即忧郁症通常被认为是疯癫(疯狂)的一种,由黑胆汁引起。黑胆汁代表“冷”和“干”,多余的黑胆汁会“使人悲伤,并想到不愉快的事情”。(12)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hilosophy,Psychiatry,& Psychology, Vol.20,No.2,2013,p.144;Michel Foucault,translated by Richard Howard,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New York: Vintage Books,1988,p.86.在古希腊医学中,忧郁症通常被认为是三种疯癫之一,但它不同于“狂暴”(frenzy),因为它是慢性的、不发热;也不同于“躁狂”(mania),没有激烈的表现或胡言乱语。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5?B.C.)认为“长时间的恐惧或沮丧即为忧郁”。(13)Hippocrates,Aphorisms,Section VI,23.http://classics.mit.edu/Hippocrates/aphorisms.6.vi.html 2020-06-25;Hippocrate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Elias Marks,The Aphorisms of Hippocrates,New Work: Printed and Sold by Collins & Co.,1817,p.129.这一时期忧郁症泛指多种疾病,含义不明确。拉丁语的“忧郁症”(melancholia)一词及从它转化而来的欧洲其他民族语言中的“忧郁症”一词几乎都与医学相关。(14)Angus Gowland,“Burton’s Anatomy and 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of Melancholy”,Babel Revues,No.25,2012.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babel/2078?lang=it.2020-01-06.这种疾病的心理症状是恐惧、悲伤、孤独、烦躁、妄想、焦虑和其他类型的情绪波动,过分担忧未来;生理症状是肠胃胀气和消化不良。生活在公元1—2世纪的希腊医生以弗所的鲁弗斯(Rufus of Ephesus)(15)鲁弗斯的生卒年代不详,学界有人认为他生活在80—150年之间,有人认为他生活在1—2世纪。也认为忧郁症是一种体液性疾病,其核心是黑胆汁。黑胆汁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黑胆汁,通常无害,但可以变得很热或很冷(这时就可能导致忧郁症);另外一种黑胆汁是其他体液(尤其是黄胆汁)燃烧之后冷却产生的,会产生特殊的、危险的症状。他说:“有必要了解导致忧郁症的原因也有两种:一些人患忧郁症是因为他们的体质,另一些人是由于饮食不合理。”(16)Rufus of Ephesus,On Melancholy,ed.by Peter E.Pormann,Tübingen: Mohr Siebeck,2008,p.35.罗马著名医生盖伦(Claudius Galen,130—210)认为,根据寒冷、干燥、黑暗和有毒的忧郁体液积聚的身体部位的不同,忧郁症分为三种:头部、季肋部或全身忧郁症。在每种忧郁症中,主要受影响的部分都是大脑,因为大脑执行理性灵魂的运作,如思想、记忆、知识、想象力、理解力和感觉。忧郁症患者所具有的非理性的恐惧和沮丧是黑胆汁及其产生的郁气(vaporous,即黑胆汁会变稠、类似于葡萄酒的渣滓(17)亚里士多德曾用酒作比喻阐述忧郁(的体液)对身体的影响。Raymond Klibansky,Erwin Panofsky and Fritz Saxl,Saturn and Melancholy,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Art,pp.19-29.,或者变成辛辣的醋,发酵并释放郁气)从身体升至大脑所产生的结果。

古希腊时期提出的治疗方法是基于体液说的理论,即平衡疗法(又称对抗疗法),通过平衡体液,如通过增加“热”和“湿”来平衡黑胆汁产生的“冷”和“干”的影响,当然更彻底的方法就是催吐或排泄。这些方法与治疗其他躯体的病痛并无大异。

中世纪对忧郁症症状、治疗方法的记述大多在重复古希腊、罗马的著述。如13世纪的医生阿诺·德·维拉诺瓦(Arnau de Vilanova,1240—1311)(18)阿诺·德·维拉诺瓦出生于阿拉贡王国,是13世纪的医生、宗教改革家、炼金术士、占星家。他曾经在蒙彼利埃大学医学院任教,其著作《医学实践》(Practica Medicinae)1586年出版于里昂。、伯纳德·德·高顿(Bernard de Gordon,1270—1330)(19)伯纳德·德·高顿是法国医生、蒙彼利埃大学的医学教授,他的名著是《百合医学》(Lilium Medicinae),1480年印于那不勒斯,1491年印于里昂,1494年印于威尼斯。和巴塞罗缪·安格里卡(Bartholomaeus Anglicus,1203—1272)(20)巴塞罗缪·安格里卡是13世纪巴黎学者,方济各会成员,是百科全书的先祖。他的代表作是《事物的属性》(De Proprietatibus Rerum)共分19书,第4书是《论身体的体液》(De Humani Corporis),在中世纪广为引用,著于1240年。在他们关于忧郁症的研究中仍旧重复亚里士多德派心理学的概念。(21)Angus Gowland,“Burton’s Anatomy and 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of Melancholy”,Babel Revues,No.25,2012.https://journals.openedition.org/babel/2078?lang=it.2020-01-09.整体来说,中世纪沿袭了希腊、罗马忧郁症的概念,在对忧郁症的认知上亦无显著突破。但有一点需要关注,即中世纪人们把悲伤、失望、恐惧、倦怠、无所事事,这些忧郁症的特征与基督教“罪”(sin)(22)基督教的“七宗罪”包括:傲慢、贪婪、色欲、嫉妒、暴食、愤怒和倦怠。的概念联系起来,而这些行为(或表现)被认为是违反基督教教义的。因此,在中世纪,人们更多用道德哲学解释忧郁症,把忧郁症与道德和精神上的恶习联系起来,把忧郁症与属于宗教意义上罪的忧愁和懒惰关联,认为这是“罪的忧伤”。

二、16—17世纪对忧郁症的认知

在16世纪 melancholia和melancholy成为英语中的常用词汇。Melancholy逐渐指忧郁气质的人,并且在非严格意义上也指情绪——悲伤、悲哀、难过、沮丧、失望。(23)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 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76.随着文艺复兴重新定义亚里士多德派学者关于忧郁者是天才的说法,melancholia,melancholie和melancholy成为流行术语。这三个词之间没有严格的界定,除了指称忧郁症,亦指“悲伤”“沮丧”“绝望”的状态。到17、18世纪melancholia逐渐限指忧郁症,而 melancholy既指忧郁症,也指广义的悲伤,所以我们要根据语境对其含义进行判断。

16—17世纪对忧郁症的理解与古代和中世纪一脉相承,如英国神学家兼医生蒂莫西·布赖特(Timothie Bright,1550/1551—1615,著有《关于忧郁症的论述》)(24)Timothie Bright,A Treatise of Melanchoolie,London: Printed by Thomas Vautrollier,1586.和法国医生安德鲁·杜·劳伦斯依旧坚持体液说的解释,但这一时期有四个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忧郁症的宗教含义受到质疑。虽然多数宗教界人士秉持中世纪的传统,用道德神学的观点对忧郁症进行解释,认为忧郁症与所有疾病和身体缺陷一样,追本溯源都是因为亚当、夏娃堕落(Fall)后人性的败坏,这是“罪的根源”,但也有一些人意识到忧郁症跟原罪无关,忧郁症之症状与宗教原因导致的良心(conscience)困扰不同。如布赖特解释说“罪”引发的良心困扰是不同于忧郁症的另一种情况。他认为,后者的症状是恐惧和悲伤,源于身体的“体液紊乱”影响了灵魂的“想象力”(fancy);而前者纯粹是意识到“罪”和神的愤怒而引起的“悲伤和恐惧”,发生在身体和心理健康完好的人身上。(25)Timothie Bright,A Treatise of Melanchoolie,pp.187-193;pp.189-190,197.更重要的是,忧郁症是一种可以通过药物缓解、治疗的状况,而“良心的困扰”则要用属灵的话语来安慰,最终只能通过上帝的恩典来救赎。(26)Timothie Bright,A Treatise of Melanchoolie,pp.187-193;pp.189-190,197.英国加尔文主义者也同意布赖特的观点,认为尽管表现相似,但不要将良心的困扰与忧郁症相混淆,例如英国神学家威廉·珀金斯(William Perkins,1558—1602)在其著作《良心论全集》(27)William Perkins,Whole Treatise of the Cases of Conscience Distinguished into Three Bookes,Cambridge: Printed by Iohn Legat,1606.,英国教士罗伯特·博尔顿(Robert Bolton,1572—1631)在《关于正确抚慰患者良知的指示》(28)Robert Bolton,Instructions for A Right Comforting Afflicted Consciences: with Special Antidotes against Some Grievous Temptations,London: Printed by T.H.for Thomas Weaver,1635.一书中,英国清教领袖、神学家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1)在其书《获得良心安定的方法和32种精神安慰法》(29)Richard Baxter,The Right Method for A Settled Peace of Conscience,and Spiritual Comfort in 32 Directions,London: Printed for T.Underhil,1653.中都提出类似观点。对于这些教界人士而言,他们认为忧郁症属于医生的职责范围,而非教士之职责。

二是用占星术解释忧郁症的产生。医学占星术自13世纪发轫,其后,正规医师和民间的治疗者都使用占星术进行治疗,即使在内战,甚至光荣革命之后,医学占星术仍旧非常流行。(30)Michael MacDonald,Mystical Bedlam: Madness,Anxiety and Healing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p.24-25;另参见拙文《16—17世纪英格兰占星医学的流行及其原因分析》,《史学集刊》2020年第1期,第98—109页。占星家认为人因受星体的影响而患忧郁症——特别是寒冷和干燥的土星。占星家认为,土星与忧郁症有特殊的关联。换句话说,土星和忧郁症都被认为具有“冷”(漠)和“干”(燥)的特质,土星会导致人恐惧、孤独和忧郁,当然有时也会使人产生非凡的创造力。(31)Raymond Klibansky,Erwin Panofsky and Fritz Saxl,Saturn and Melanchol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Philosophy,Religion,and Art,pp.127-130;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144.瑞士医生、炼金术士、占星家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1493/1494—1541)认为“医生不具备占星术的知识就不能理解任何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既不会理解痛风,也不会理解牙痛……忧郁症这种特殊的疾病是受星体而不是体液影响。”(32)Robert Burton,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 I,Sect.II,Memb.1,Subsect 4,p.57.德国路德派改革家菲利·莫兰顿(Philip Melancthon,1497—1560)认为“忧郁症的各种特征都来自星体”。英国牧师、占星家理查德·纳皮尔(Richard Napier,1559—1634)也认为是星体导致患者精神混乱。但纳皮尔很少认为心智失常是一种原因引起的。(33)Michael MacDonald,Mystical Bedlam: Madness,Anxiety and Healing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p.173.17世纪早期很多英国人并不认为心智失常的不同解释在理论上有冲突,许多医生在治疗上既采用医学的,也采用宗教的(祷告)方法治疗忧郁症。如遇到任何神志不清的人,纳皮尔的建议是“先放血……然后念‘上帝啊,我祈求你,让撒旦离开这个男人或女人或孩童的身体吧,使其远离这魔鬼的堕落所造成的痛苦与恼怒吧。’”(34)Andrew Scull,Madness in Civilization,A Cultural History of Insanity from the Bible to Freud,from the Madhouse to Modern Medicine,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5,p.96;[英]安德鲁·史考尔著、梅苃芢译:《疯癫文明史》,台湾猫头鹰出版社2018年版,第120页。这是将魔法、宗教、超自然主义跟医学知识,兼容并蓄混在一起,既符合知识分子的观点,又迎合普罗大众的信仰。

三是许多人相信恶魔附体导致忧郁症,一些人对之提出质疑。在16世纪,很多人相信恶魔会致病,特别是心智类疾病。具体到忧郁症,人们认为人体中黑胆汁的毒性将恶魔的力量吸引到体内,然后在体内搅动忧郁的体液并对想象力加以操控,导致忧郁。(35)Juan Huarte,translated by Richard Carew,The Examination of Men’s Wits,London: Printed by Adam Islip,1604,pp.92-93.路德派的医师约翰·韦耶(Johann Weyer,1515—1588)在他的《魔鬼的招数》(DePraestigiisDaemonum,Basel,1563)一书中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巫术以及相信人拥有神奇的力量,是恶魔带来的忧郁幻觉。(36)Angus Gowland,“The Problem of Early Modern Melancholy”,pp.93-94.韦耶在巴黎获得医学学位,他身上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一方面,他相信上帝、魔鬼和魔法;另一方面他又怀疑对心智疾病的超自然解释。当然,这并非一个新话题,时人多相信恶魔可以附体,引起忧郁,这也是伯顿笔下定义的最后一种忧郁症(疯癫)。(37)Noel Brann,The Debate over the Origin of Genius during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The Theories of Supernatural Frenzy and Natural Melancholy in Accord and in Conflict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Leiden: Brill,2002,p.24;Robert Burton,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 I,Sect.I,Memb.1,Subsect 5,p.11.在这种认知下,忧郁症的宗教和社会含义大大增强,医生们经常被卷入关于恶魔附体和巫术的激烈辩论,如英国内科医生学会医生爱德华·乔登(Edward Jorden,1569—1632)和约翰·阿金特(John Argent,?—1643)都曾卷入1602年发生在伦敦的玛丽·格洛弗-伊丽莎白·杰克逊案(老妪伊丽莎白被控用巫术致玛丽生病),他们提出了对超自然主义的批判。(38)Michael MacDonald,Witchcraft and Hysteria in Elizabeth London: Edward Jorden and the Mary Glover Case,London: Routledge,1991,ix-xix.这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引起整个学术界的共鸣,特别是在巫术争论中,许多学者认为忧郁症(以及歇斯底里)是自然原因导致,摈弃对其超自然的解释。如意大利人吉罗拉莫·卡尔达诺(Girolamo Cardano,1501—1576)在他的《关于自然现象》(DeRerumVarietate,1557)一书中暗示,巫师可能不是真正的巫师,而是忧郁症的受害者。在《巫术的发现》一书中,英国作家雷金纳德·斯科特(Reginald Scot,1538—1599)拒绝相信恶魔致病说,认为许多所谓的女巫,实际上只是患有忧郁症的老妪。(39)Reginald Scot,The Discoverie of Witchcraft,London: by[Henry Denham for]William Brome,1584,pp.41,44,81;Michael MacDonald,Mystical Bedlam: Madness,Anxiety and Healing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p.155.这种观点逐渐被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社会上层接受,但社会下层仍旧秉持恶魔附体、致病的认知。

四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对忧郁症病因化学上的解释。代表性人物是帕拉塞尔苏斯和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1621—1675)。帕拉塞尔苏斯曾写过《使人丧失理性的疾病》(VondenKrankheitensodieVernunfftBerauben,1567)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忧郁症是四种疯癫的一种,他认为忧郁症患者是那些丧失理性、发疯的人。帕拉塞尔苏斯否认黑胆汁引发忧郁症,他说:“在治疗忧郁症时有两个问题要考虑。第一,造成忧郁症的复杂原因;第二,如何治疗。帕拉塞尔苏斯提出对忧郁症应该采取‘对抗疗法’。如果忧郁症的患者沮丧,就应该用使人快乐的药物治疗……应该了解下列药物的功能,因为这些药可以治疗悲伤引发的疾病,克服沮丧,使理性免于悲伤。”(40)Paracelsus,Four Treatises of Theophrastus Von Hohenheim Called Paracelsu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Press,1941,pp.179-180;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80.威利斯于 17世纪50年代在牛津执业期间提出忧郁症是“一种没有高烧和狂乱但伴有恐惧和悲伤的疯癫”。(41)[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第113、115页。“作为一位29岁的医生……威利斯偶尔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会介绍化学疗法的概念。他的治疗混合了盖伦的、化学疗法的和经验治疗的方法。”(42)Kenneth Dewhurst ed.,Willis’s Oxford Casebook(1650-1652),Oxford: Sandford Publications,1981,viii.到17世纪60年代,威利斯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化学疗法理论,1672年他发表了《关于动物灵魂的两篇论文》。(43)Thomas Willis,Two Discourses Concerning the Soul of Brutes,Which is That of the Vital and Senfitive of Man,London: Printed for Thomas Dring,1683.威利斯根据化学疗法的理论对忧郁症的发病原因提出新解释。他认为身体是由“元气(spirit)、硫磺、盐、土、水”五种元素构成,所有一切(疾病)都是由于这些物质的运动、混合导致的,各种疾病的病因都应该从这里寻找。(44)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111.“如果有人想探寻忧郁症的‘正式理由和原因’,那么他就应该考虑这种从血液上升到大脑并逐渐衰变为酸性和腐蚀性的郁气。”(45)[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第113、115页。虽然威利斯对忧郁症的解释比体液说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这种化学解释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就被机械理论取代。“忧郁症”也开始被“抑郁症”取代。

三、18—19世纪抑郁症一词的出现及对抑郁症的认知

抑郁(depression)一词源自拉丁语dēpriměre。前缀de有“从……下降/降下”之意,priměre指压的动作(to press)或被压下的状态。这个词14世纪出现在法语中。(46)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https://www.oed.com/view/Entry/50451?redirectedFrom=depression#eid.2019-12-16.1656年出现在英文的《难词详解》词典中。(47)Thomas Blount,Glossographia;or,A Dictionary Interpreting All Such Hard Words,London: Printed by Tho.Newcombe for George Sawbridge,1656,p.117.17世纪偶尔有人用抑郁一词指代“精神的抑郁”(48)19世纪之前精神抑郁还不是psychiatry 意义上的,更多是指spirit或mind,psychiatry一词19世纪才出现。或“沮丧”,从18世纪开始,抑郁一词开始在讨论忧郁症时占据一席之地。在医学背景下,理查德·布莱克摩尔(Richard Blackmore,1654—1729)在1725年提到“患者可能长期在巫术或疾病的控制之下,陷进(depressed into)一种极度的悲伤、忧郁,或疯癫和心烦意乱的境地。”(49)Richard Blackmore,A Treatise of the Spleen and Vapours,London: Printed for J.Pemberton,1725,p.95.此后depression一词逐渐出现在医生笔端,如苏格兰医生罗伯特·维特(Robert Whytt,1714—1766)把精神抑郁(depression of spirits)与胆怯、忧郁联系起来。(50)Robert Whytt,The Works of Robert Whytt,Edingburgh: T.Becket and P.A.Dehondt,1768,p.563.1786年,詹姆斯·阿代尔(James Adair)将安妮女王的忧郁症描述为精神抑郁。(51)Edward Shorter,A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Psychiat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78.英国医生大卫·戴维斯(David Davis,1777—1841)在 1806年翻译法国著名精神疾病医生菲利普·皮内尔(Phillipe Pinel,1745—1826)1801年法语版的《论疯癫》(ATreatiseonInsanity)一书时,使用了精神抑郁(depression of spirits)和习惯性的抑郁和紧张(habitu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这类词汇。(52)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5.类似地,在1812年,美国精神科医生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提到了精神抑郁(depression of mind)。(53)Benjamin Rush,Medical Inquiries and Observations upon the Diseases of the Mind, Philadelphia: J.Grigg,1827,p.44.英国约克静修的创始人威廉·塞缪尔的孙子塞缪尔·图克(Samuel Tuke,1784—1857)也在其著作中几次使用抑郁一词。(54)Samuel Tuke,Description of the Retreat,An Institution near York,Philadelphia: Isaac Peirce,1813,pp.80,83,126,136.关于约克静修所,参见拙文《英国约克静修所的道德疗法初探》,《史学理论研究》2015 年第 2 期,第64—73页。

虽然这个词18世纪出现在忧郁症的讨论中,但并没有立即普及。随着对忧郁症产生原因的机械论解释流行,抑郁症一词开始逐步取代忧郁症。机械论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开始流行,简言之,机械论是对物理现象的基本解释,涉及物质颗粒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由于笛卡尔、贝里尼、波义耳、牛顿等人的影响,机械论的原则、微粒子运动、流体动力学的理论改变了生理学的本质和语言。如苏格兰医生阿奇皮尔德·皮特凯恩(Archibald Pitcarirn,1652—1713)认为,身体由诸多管道组成,传送各种不同的液体,依照机械原则,这些液体随着血液的流通在各种管道中流动。他认为“疾病是血液的一种不寻常的流通(造成的),是由于全身或是身体某一部分血液循环增加或减少导致。”(55)Archibald Pitcairn,The Philosophical and Mathematical Elements of Physick,London: Printed for Andrew Bell,1718,p.72;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Mechanical Explana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Medicine”,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1983,Vol.38,p.300.忧郁症是由于血液循环减慢,在大脑中不断积聚,导致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而产生。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1660—1742)也把人体描绘为“由固体和流体颗粒组成的机器”。霍夫曼将忧郁症描述为“大脑血管中的血液”的循环受阻所致。因此,忧郁症发病机理被解释为“身体中流体无序流动;鲜活血液减少,减缓了大脑中血液的循环,导致悲伤的情绪。”(56)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145.“在他那里,纯粹力学原则变成了生命和疾病发展的辩证法。”(57)[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第124、115页。英国医生理查德·米德(Richard Mead,1673—1754)提出“人的身体可以比作一台流体动力学的机器……由无数的管道贯通,传递不同的流体。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液,由血液又产生几种体液,以供应生命之需。”(58)Richard Mead,The Medical Works of Richard Mead,London: Printed for C.Hitch and L.Hawes,1762,p.455.他将人体理解为“液压装置”,并强调了液体在病理学中对固体的作用。米德把忧郁症定义为“脑部疾病”,认为忧郁症的产生是由于“活跃流体”(active liquor)受阻。苏格兰医生威廉·库伦(William Cullen,1710—1790)也基本属于机械论的支持者。(59)[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第124、115页。机械论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影响也非深远,但这种解释促使 “抑郁症”一词取代忧郁症。

19世纪早期,忧郁症获得了语义上的突破,其宽泛的表达不适合医学术语。(60)German E.Berrios,“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A Conceptual History”,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8,Vol.153,p.300.医生们更经常使用“抑郁症”一词,特别是在医学意义上多用来描述忧郁症的特征或症状,如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威廉·格里辛格(Wilhelm Griesinger,1817—1868)在19世纪中期提出精神抑郁状态(states of mental depression)是忧郁症的一个特征,即“严重的情感反常状态,抑郁的和悲伤的状态”。他认为这是忧郁症初始时的状态,也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最初状态。这种抑郁的状态(是疯癫的前兆)通常是源于客观原因引起的痛苦、悲伤和嫉妒,抑郁一词主要是描述这种状态的影响或情绪。(61)William Griesinger translated by C.Lockhart Robertson and James Rutherford,Mental Pathology and Therapeutics, London: New Sydenham Society,1867,p.210;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p.160-161.到19世纪60年代,抑郁症一词开始出现在词典中,如1860年在《术语解释词典》中抑郁症被定义为“由于疾病原因情绪低落”(62)Robert Gray Mayne,An Expository Lexicon of the Terms,Ancient and Modern,in Medical and General Science including A Complete Medico-Legal Vocabulary,London: Churchill,1860,p.264.,在1892年的《精神医学词典》中mental depression词条后的解释是“见忧郁症一词”;神经抑郁症(nervous depression)则单列为一个术语,“指一种短期的幻想或忧郁的状态”。(63)Daniel Hack Tuke,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Giving the Definition,Etymology and Synonyms of the Terms Used in Medical Psychology,Vol.1,Philadelphia: P.Blakiston,1892,p.354.这种变化的发生与19世纪疾病概念、行为心理学上的定义以及疾病的分类原则发生变化有关——以器官、组织及细胞定义疾病的方法无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定义。19世纪下半叶,出现按生理学术语定义身体机能障碍的可能,这就把神经机能病包括在精神病学中,机械论提出的情感受到抑制的解释开始被接受,越来越多医生使用抑郁症一词,如英国医生威廉·格尔爵士(Sir William Gull,1816—1890)在其文章中写道,抑郁症“其主要特点是没有明显原因的精神抑郁(mental depression)”。(64)Theodore Dyke Acland ed.,A Collection of the Published Writings of William Withey Gull,London: The New Sydenham Society,1894,p.287.英国医生乔治·萨维奇爵士(Sir George Henry Savage,1842—1921)1894年在其著作《疯癫及其相关神经症》中把抑郁症定义为“一种精神压抑的状态(a state of mental depression),这种痛苦没有合理的原因”。(65)George H.Savage,Insanity and Allied Neuroses: Practical and Clinical, Philadelphia: Henry C.Lea’s Son & Co.,1884,p.151.

同时期欧洲大陆的精神病学家也开始使用抑郁症一词,如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1856—1926)在其有影响的教科书《精神病学》中,前四版都是忧郁症与抑郁症并用,但在第五版(1896)中放弃忧郁症而使用抑郁症。(66)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189.之后,抑郁症成为疾病分类的词汇,1899年克雷佩林使用躁郁症(manic-depression)作为一种诊断术语。(67)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6;克雷佩林从自己记录的大量病历记录卡片中所得到的结论是,精神疾病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躁郁症”(manic depression),这是比较有希望治愈的,因为只是偶尔发作;第二种是“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这是恶性的、而且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病情只会越来越坏,绝少有任何改善的可能。目前学界称前者为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后者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克雷佩林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生物学和遗传功能障碍。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他的理论主导了精神病学,这也代表了20世纪对抑郁症的认知。自此之后,抑郁症一词及其变体开始在大多数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占据重要位置。医生们越来越频繁使用抑郁症一词。这种趋势又被美籍瑞士精神病学家阿道夫·迈耶(Adolf Meyer,1866—1950)强化。1904年,迈耶提出他想摒弃忧郁症这个术语,“因为这个术语包含一种我们不再具备的知识,不同的写作者用不同的方法使用之,如果我们不用忧郁症,而用抑郁症作为分类,这样会使忧郁症的语义更明确,没有人会怀疑为了医学的目的,术语(的含义)要扩大,来涵盖‘抑郁症’(depression)所代表的疾病种类。”(68)Adolf Meyer,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dolf Meyer,Vol.II,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1951,p.568;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198.

自19世纪末起,depression和它的同源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精神病学的分类中。但20世纪初欧洲也有精神病学家挑战克雷佩林的分类法,要保留melancholia,把其作为一个单独类别——单相抑郁症(unipolar depression),如法国精神病学家菲利普·卓别林(Philippe Chaslin,1857—1923)。最近,在美国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中melancholia作为最新定义的抑郁症的亚种再次出现,即忧郁性抑郁症(depression with melancholia),这是最严重的抑郁症,其特征非常类似内源性抑郁症(endogenous depression)。(69)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7;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147.

四、忧郁症与抑郁症的关联与区别

尽管在每一种文化中,抑郁症的表现都有所不同,但在英国以及欧洲历史上,这种疾病的基本特征相同。数个世纪以来,“恐惧与悲伤”或“焦虑与沮丧”一直是其主要症状。不同时期的医生用不同的理论、学说阐述抑郁症,这些解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疾病、宗教以及医学的认知,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建构。虽然抑郁症的症状基本一致,但描述这种疾病的术语发生了从忧郁症到抑郁症的转变。那么这两个词汇是否代表相同的含义?两者有多大的关联和区别?

讨论“忧郁症”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时,不难发现意见分歧。这场辩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学者认为两者的关联性更大,例如学者斯坦利·杰克逊(Stanley Jackson)、南希·安德里亚森(Nancy Andreasen)、艾伦·霍维茨(Allan Horwitz)和杰罗姆·韦克菲尔德(Jerome Wakefield)都认为抑郁症与忧郁症的病症大致相同。(70)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142.杰克逊提出,尽管忧郁症和抑郁症的症状有所不同,但疾病的基本情感方面仍然是等效的。杰克逊认为忧郁症和抑郁症的主要情感症状(如恐惧和悲伤、焦虑)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他认为两个概念之间关联性很大。(71)Stanley W.Jackson,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from Hippocratic Times to Modern Times,preface,ix;Allan V.Horwitz and Jerome C.Wakefield,The Loss of Sadness: How Psychiatry Transformed Normal Sorrow into Depressive Disord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p.54.安德里亚森认为,直到19世纪末,“忧郁症通常是指抑郁综合症的术语”。(72)Jennifer Radden ed.,Nature of Melancholy: from Aristotle to Kristeva,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3.杰里米·施密特(Jeremy Schmidt)也认为,“一些近代早期学者提出的对忧郁症状况的解释与整个20世纪,甚至21世纪关于抑郁症(有各种指数)的解释相似。”(73)Jeremy Schmidt,Melancholy and the Care of the Soul,Religion,Moral Philosophy and Madnes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p.9.

另一派学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很大,例如罗伊·波特教授(Roy Porter)、泽门·贝里奥斯(German Berrios)、安格斯·高兰德博士(Angus Gowland)和鲁道夫·西格尔(Rudolf Siegel)都认为,忧郁症和抑郁症之间的差异性大于其共性。波特教授说:“我非常确信地断言,在拿破仑战争之前,忧郁症只是(表示)精神错乱状态的大杂烩,它们的唯一共性是非常少的妄想”,而“悲伤和情绪低落(在某些情况下无疑会出现)并不被视为明显症状”。(74)German E.Berrios and Roy Porter,A History of Clinical Psychiatry: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London: The Athlone Press,1995,p.385.贝里奥斯认为:“在古典时代‘忧郁’一词的含义模糊不清,与20世纪精神病学的用法几乎没有共同之处”。(75)German E.Berrios,“Melancholia and Depression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A Conceptual History”,p.298.高兰德说:“在我看来,我们应该避免用现代心理的或心理分析语言讨论近代早期忧郁的倾向,例如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也许近代早期的忧郁症与我们现在说的抑郁症有相似性,但不同远远大于相同部分。”(76)Angus Gowland,“The Problem of Early Modern Melancholy”,p.81.根据西格尔的说法,在医学上,忧郁症不仅包括抑郁状态,而且也包括激动、幻觉、偏执甚至是痴呆状态。如此广泛的用法甚至包括我们今天定义的“精神分裂症”的状态,因此他认为忧郁症在现代精神病学实践中根本没有准确的类似情况。(77)Rudolph Segel,Galen on Psychology,Psychopathology,and Function and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Basel: S.Karger,1973,p.274;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143.

笔者认为,通过考察史料我们可以得知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关联也有区别。简言之,忧郁症和抑郁症在症状描述上有很大的重合。18世纪英国医生罗伯特·詹姆斯(Robert James,1703—1776)笔下的忧郁症患者——“他们回避亲友,宁愿独处,无目的地乱走。他们脸色焦黄、口干舌燥。他们的眼睛呆滞无神,毫无泪水。他们全身发干发热,面容阴沉,一副恐惧和悲伤的神情。”(78)[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第117页。——与今天的抑郁症患者症状类似。从此意义上讲,其概念有连续性,即抑郁症的症状——无缘由的恐惧和悲伤——在整个忧郁症的历史记录中都是高度一致的,并且与今天临床抑郁症的诊断也有明显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如果考虑到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合并症。但在讨论病因学时忧郁症和抑郁症的差别更大,正如前文所介绍的不同的致病原因。此外,在近代之前忧郁症一词内涵不确定,外延过大,如英国精神病学家、历史学家大卫·希利(David Healy)指出,直到19世纪“任何原因导致的不活跃状况都被诊断为忧郁症”(79)David Healy,The Antidepressant Era,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p.30.;贝里奥斯和波特教授也认为直到19世纪忧郁症仍是一个模糊的词汇,包含很多类别的精神疾病。(80)German E.Berrios and Roy Porter eds,A History of Clinical Psychiatry: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London: Athlone Press,1995,p.388.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两个词汇的差异性更大。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虽然一种新的含义出现,但原有的含义没有消失,换言之,不是一个含义消失了或转变了,而是两者并存。”(81)Raymond Klibansky,Erwin Panofsky and Fritz Saxl,Saturn and Melanchol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Philosophy,Religion,and Art,p.3.

这两个词汇的关联性是因为在人类认知的初期,人们认为忧郁症与黑胆汁、土星相关,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黑暗、阴郁、冷、干的特性。由此,忧郁与土星具有形而上学的“象征性统一体”(symbolic unity)。正如福柯所说:“液体的倦滞,动物元气的消沉及其散播在物象上的暗影,在血管里艰难流淌的血液的粘滞,变得暗淡、有毒和有腐蚀性的气体愈益浓密,内脏功能的减慢等等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与其说是思想、理论的产物,不如说是感觉的产物。是它给忧郁症打上了特征烙印。”(82)Michel Foucault,Madness and Civilization,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trans.by Richard Howard,London: Routledge Classics,2001,p.118;[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译:《疯癫与文明》,第116页。随着精神病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兴起,“形而上学的象征性统一体”开始失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形而上学的象征性统一体”,先前被理解为不同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忧郁症就不能混淆在一起(83)Somogy Varga,“From Melancholia to Depression: Ideas on A Possible Continuity”,p.145.,由之出现了精神疾病更准确的分类,抑郁症一词开始取代忧郁症一词。

结 语

抑郁症在英国以及欧洲历史上既是疾病术语也是一个重要文化概念,它还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形式,是理解英国文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抑郁症概念的流变及对其认知的发展,我们目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忧郁症到抑郁症的转变体现了忧郁症的概念和内涵从混乱(与疯癫、忧郁、躁狂、歇斯底里交织在一起)(84)如托马斯·霍布斯说:“沮丧引发无缘由的恐惧,即疯癫,通常称之为忧郁”。Thomas Hobbes,Leviathan,London: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1887,p.41;[英]托马斯·霍布斯著、黎思复和黎廷弼译:《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5页。这里翻译略有不同。即使在19世纪詹姆士·普里查德仍旧认为:“简单来说,忧郁症就是疯癫的一种,人失去了理智。”James Cowles Prichard,A Treatise on Insanity and other Disorders Affecting the Mind,Philadelphia: E.L.Carey & A.Hart,1837,p.31.走向清晰(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被区分,抑郁症有了自己的症状和诊断标准);从多元走向一元;从迷信走向科学。19世纪之前,忧郁症一词涵盖了许多截然不同的事物:短暂的情绪,轻度和严重的精神障碍,正常的反应以及长期形成的性格特征。这在时人的笔下也有记载,如伯顿说:“巴比伦塔带来的混乱的语言也不如忧郁症各种症状带来的混乱多。”(85)Robert Burton,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I.Sect.3.,Memb.1,Subsect 3,p.189.(书中页码标为190,有误);Michael MacDonald,Mystical Bedlam: Madness,Anxiety and Healing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p.112.“24个字母在各种语言中组成的单词也不如忧郁症在一些人身上表现的症状多。这些症状是无规律的、模糊不清的、多种多样的,如此无限,即使希腊海神普罗透斯也没有那么多变化。”(86)Robert Burton,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Part.I.Sect.3.,Memb.1,Subsect 4,p.197;Angus Gowland,“Melancholy,Spleen,Hypochondria: Mental Diseases in Europe and England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in Alfred Bellebaum and Robert Hettlage ed.,Missvergnügen,Zur kulturellen Bedeutung von Betrübnis,Verdruss und Schlechter Laune,Wiesbaden: Springer VS,2012,p.105;Michael MacDonald,Mystical Bedlam: Madness,Anxiety and Healing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p.112.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简明的定义确定忧郁症的实质。“而在今天 ‘忧郁(症)’一词已不再是一种医学概念,更多指一种与体质相关的性格特点——忧郁的(与乐观的、暴躁的、冷漠的性格特点并列)、一种短暂的心绪状态。”(87)Raymond Klibansky,Erwin Panofsky and Fritz Saxl,Saturn and Melanchol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Philosophy,Religion,and Art,p.1.这与今天的抑郁症一词含义显著不同。

其次,从忧郁症到抑郁症的演变也体现了英国文化的建构。前文所述各种对抑郁症致病原因的解释不仅体现了英国以及欧洲社会文明和理性的进步,而且体现了文化的建构——忧郁症一度被解释成魔鬼附体的表现,也一度被解释成不敬虔上帝的后果;既可被解释为宗教意义上的罪,又可以成为教派之间互相攻击的武器,如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被认为导致了无数人的绝望和忧郁;狂热的清教徒也被认为是忧郁症患者;天主教徒被称为迷信的忧郁症患者。忧郁症成为“异类”的代名词,因此疾病的文化含义大于其疾病含义。忧郁症不仅是一种心智疾病,而且被赋予了诸多的社会含义。16—17世纪忧郁症代表了潜在的破坏性力量,以女巫、政治上的不满力量、宗教异端为代表,因此治疗(控制)忧郁症被用作描述社会、政治和宗教规范的手段。到18世纪忧郁症又被描绘为在文明社会中敏感性的病理特征。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这就更加印证了疾病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其认知和理解也体现了文化或社会的建构,因为“一种疾病的医学化如果不与世俗的和文化的寓意关联,它就不可能获得含义。”(88)Sander L.Gilman and Helen King,etc.,Hysteria Beyond Freud,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p.129.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医疗史家查尔斯·荣森伯格(Charles Rosenberg)教授所说:“疾病既是生物学事件,又是一代特有的语言建构——反映了医学知识和制度的历史……一种文化标准的认可…… 在某种程度上,直到我们通过感知、命名,并对之做出反应之前,它并不存在。”(89)Charles E.Rosenberg,“Disease in History: Frames and Framers”,The Milbank Quarterly,Vol.67,Supplement 1,1989,pp.1-2.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医学界对抑郁症的认知经历了从“情感说”到“认知说”的转变。情感说是坚持是人的情感受损引起认知障碍,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90)弗洛伊德在他的《哀悼与忧郁症》一文中区分了 “哀悼”(mourning)和抑郁症之间的区别,他认为前者是正常的,后者是一种病态。“哀悼通常是因为失去所爱之人而产生的一种反应,或者是对失去某种抽象物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虽然哀悼涉及到主体与正常生活态度严重分离,但它绝不会让我们将其当做一种病态的情况,并且认为它需要求助于医学治疗……忧郁症最突出的特征是非常痛苦的沮丧,对外在世界不感兴趣,丧失爱的能力,抑制一切活动,并且自我评价降低,以致于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谴责来加以表达,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时甚至会虚妄地期待受到惩罚。” Sigmund Freud, On the History of the Psycho-Analytic Movement,Papers on Metapsychology and other Works(1914-1916),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1957,pp.243-244.等人;认知说坚持是人的认识受损引起情感问题,如被称为“认知疗法之父”的美国精神病学家亚伦·贝克(Aaron T.Beck,1921—)。今天,对抑郁症的认知是建立在临床观察、描述性的统计以及逻辑推理之上,也基于精神病学家关于正常的和病态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理解之上。但我们今天仍旧没有完全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理,除了阿尔兹海默症和麻痹性痴呆,其他精神疾病检测不到任何躯体(特别是大脑)的病变。今天对抑郁症的解释体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认知及文化建构。正如台湾学者林富士所说:“时至今日,疾病依然困扰着无数的个人和群体。人类不仅随时随地在‘感知’疾病,也在‘制造’疾病;不仅在‘界定’(frame)疾病,也在‘建构’(construct)疾病。”(91)林富士:《疾病的历史》,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1年版,第3页。我们目前对抑郁症的书写也局限在我们时代的认知之内。

猜你喜欢
世纪医生疾病
初春山羊疾病早预防
最美医生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长影世纪城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世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