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多年,我还记得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下午。班主任在出成绩半小时内打来电话:“你再说一遍,你考了多少?!”我语气平静地回答:“601。”相对于我的“平静”,电话那头不肯接受现实的班主任反倒更像是高考生本人。我找了个借口迅速挂断电话,害怕再多说一句就要哭出来。
这个分数于我而言算超级失常发挥。我不敢相信地一次次看成绩条,看了3 遍才肯接受现实。习惯遇到问题先自我处理的我,没有哭,没有抓狂,只是默默地说了句:好像,我去不成想去的大学了。
由于从小憧憬当律师,我高一便坚定了学法学的念头,把目标定在了北方政法名校,梦想着在未来穿着帅气的制服,给人们带去正义和公理。然而高考失利,一切瞬间成空。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由于灰心而随便选择的志愿,会导致久久未能弥补的遗憾——就像有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伤痛一样,我要用很多年来治愈选错志愿这个痛。
出成绩的那天,偌大的客厅里没有一个人讲话,我看着爸妈的脸,一边掉泪一边苦笑着想:“是吧,你们也觉得我的人生完蛋了吧,你们也觉得我这段路失败了吧。”
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我,没有心情查看适合这个分数的学校和专业,只是一直躲在房间里哭。直到不得不填报志愿时,爸妈否决了我原本想学的法律,理由是女生不要学容易产生纠纷的专业,况且又不是政法类名校,“干得好是何以琛,干不好是张益达”,甚至不惜搬出家里德高望重的伯伯来劝我。没有高考分数作为底气,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问:“我能选什么?”
他们给了两个选择:师范和金融。老师是他们眼里百分之二百的“铁饭碗”,被认为是最适合女生的工作,没有之一;而金融,现在想来,是因为2015 年金融大热。
我不想当老师,所以果断选择了金融;因为“考砸了”这个事实,我觉得自己已不配拥有追梦的资格,也不配选择省外的学校。我的高考志愿,便在自我否定与全家的意见中,草草作了决定。
我安慰自己,学校虽然不是名牌,好在找工作还占据一定优势。但我忘了,占据优势的前提,是无数个限制语——省内的、金融类的、毕业后金融还是大热,也没想到今后如果要读研、留学,这个院校还会有诸多限制。
而“随便选”造成的影响,绝不是在4 年后才起作用。它从我入学第一天起,就在时时提醒我——你不够优秀,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你的大学注定要废了。
种种不如意导致我一度消沉。看到舍友们拿奖学金、参加活动,我刷着微博吸着麻辣烫无动于衷,放弃专业课学习,旁听着其他系的课和老师侃天侃地,却连自己专业的老师名字都没记住。
唯一有所悸动的时候,是某天熬夜到凌晨3 点躲在被窝刷微博,看到一个话题:“如果时光倒流,你想回到什么时候?”
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不想回到无忧无虑的幼儿园,也不想回到和旧时恋人初相识之时,只想回到2015 那个夏天,坚定地握住当时自己的手,告诉她:“高考失利不意味着你很差,你也可以去外地,选择很不错的学校,也可以大胆挑战长辈的意见,选择喜欢的专业。不要‘随便选’,请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拜托了。”
我第一次认识到,我才20 岁,是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年纪,为什么要因为一个暂时的结果与选择而自我放弃?我明明依旧可以做出改变。
于是,我拼命想抓住考研这个可以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把目标定在了想去的大学和专业,目标高到所有人都劝我冷静,但这一次,我没有退让,坚定地回复:“我要选择我想要的。”虽然后来以一分之差惜败,我没有气馁,如今正在一边工作,一边为出国读研做准备,想弥补当年高考志愿填报的遗憾。
时光不会倒流,但它会向前走。我拥有不了改变过去的能力,但我拥有改变现在和未来的努力。有人说,应该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释怀,但你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释怀的。艺术品存在缺憾美,是因为弥补不了,而我人生的艺术品,还在制作烧制中,所以我相信,缺口会有机会弥补。
而我,会在成功的那一天,拍拍自己的肩膀,说一声:辛苦了,我知道你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