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忠艳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脱贫攻坚重心由消减贫困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阶段,以防止返贫致贫为重点、以发展引领为要义,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产业扶贫夯实了产业兴旺的基础。实施精准脱贫政策以来,广大乡村地区始终坚持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找准扶贫产业发展方向,整合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各类要素,以产业扶贫带动产业兴旺,实现产业发展有基础,并整合扶贫资金,发展扶贫产业。比如昆明2016年至今,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6.4亿余元,新型经营主体由不足100个增加至1780个,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5641户全部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占贫困户的89.35%。
扶贫扶智打牢了人才振兴的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当前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关于扶智扶志,我国出台了系列文件,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强化农村教师队伍、精准资助贫困生、结对帮扶薄弱学校、职教扶贫等措施精准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多部门联动控辍保学,实施教育资助政策,加强教育帮扶。昆明从2016年至今,每年累计投入教育资助补助的资金达7亿元,受补助学生累计超过60万人次,实现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文化扶贫厚植了文化振兴的基础。通过文化扶贫,将“由外而内”的文化帮扶转向“由内而外”的文化成长。昆明市通过文化熏陶、思想引领、典型示范等方式,以文乐民、以文惠民,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志气,激发起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加速推进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补齐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在昆明的禄劝、东川、寻甸等贫困地区建设80套体育健身路径,使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生态扶贫奠定了生态振兴的基础。人居环境改善是实现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昆明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覆盖、全域提升,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项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乡镇(镇区)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均达100%。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了组织振兴的基础。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对扶贫搬迁安置点按照根据搬迁规模和党员数量,打破行政隶属壁垒,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的方式在安置点建立党组织,实现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不留空白点。如昆明市东川区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成立移民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在每一栋楼内成立党支部,由基层党员干部联系到户帮助村民适应城市新生活;基层党组织引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积极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由党组织引领,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如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羊街镇的龙头企业振焜公司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头企业”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发展。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扶贫能人作用,一方面在党员队伍中实行“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增强党员意识和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在脱贫攻坚中搭建能人组织平台。如禄劝县组织成立16个乡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吸纳362名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党员,储备474名村级后备力量,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推进意识有待加强。在工作中存在乡村基层干部或者是驻村兼职扶贫工作者,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全面、不充分的情况,有些扶贫干部难以及时转换思维协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有些地方过于重视短期内的脱贫任务,缺乏大思维、大格局,导致协同推进思路、项目安排、实施策略等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频繁,居住分散,贫困程度深,开发空间受限,开发成本较大,交通等基础设施整体滞后,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设施极不完善,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三大项,大部分地区缺乏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加之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发展困难、农业转型困难,难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进目标融合,做好政策有机衔接。一是构建产业发展政策衔接体系。构建农村产业兴旺的支撑体系,鼓励各贫困地区整合资源,依托“互联网+”与现代技术,建立综合技术平台,引进外来资源与企业支撑乡村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构建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发展情况,创新筹融资机制,完善资金统筹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构建人才与科技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训长效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与奖励体系,健全人才考评与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依托特色优势,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以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比如昆明,在东川区重点发展以铜为主的有色冶金、精细磷化工、稀贵金属加工、新材料、农特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重点发展水电、钛、磷深加工、新型建材、农特产品和民族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以彝、苗族文化为底蕴的人文生态城镇,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县、绿色发展强县。寻甸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细煤磷化工和乡村特色旅游等产业。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雪山旅游开发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现代生物产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形成昆明市北部增长极。优化创业环境,激发贫困地区“双创”活力。鼓励农户、返乡创业人员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各类金融机构,优化乡村投融资体系,为农户、返乡创业人员提供金融支持;以制造业、建筑业、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等为内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与专业技能,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多主体参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对贫困地区,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支持农业企业以合同、订单等模式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培育乡土文化,厚植乡风文明土壤。一是增强村民文明意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乡风文明要求,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艰苦奋斗、节约守法等优良传统,培养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大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为主,充分利用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农业文化产业区、特色村落等;三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焕发群众精神风貌。加大政府对乡村购置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持投入,丰富乡村文化产品,完善数字广播、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文化服务载体,为乡村配备科技农业应用书籍与学习资料,建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增加农民学习的机会。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创新生态扶贫机制,走好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村民主体的自主性,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增加生态保护工作岗位与贫困人口就业机会;二是实现易地搬迁和生态搬迁政策有机融合。制定实施好生态搬迁和易地搬迁实施方案细则,全面评估搬迁需求,创新安置方式,严控实际需要搬迁的人数,对参与生态保护的搬迁人群做好集中安置的布点、建设;三是做好乡村有机废弃物处理。严格乡村有机废弃物聚集、转换、使用网络系统,再循环生产复合有机肥料,提高有机废弃物经济价值。综合整治、修复受污染耕地,实时监测乡村生态环境。
创新扶持政策,抓实组织人才保障。一是创新教育扶贫方式,扶贫扶智相促进。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实施定向制度,均衡配置城乡教育、教师资源,建立健全政府全面扶持、市场引导、多元化的培训体系。针对昆明市不同人群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因材施教,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向乡村流动。精准引进高层次的、急需的、紧缺的产业发展人才、金融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乡村旅游人才等,建立健全城乡、校地以及区域间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引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人才投入乡村脱贫与振兴事业;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使命担当。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合理设置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中选拔培养村级领导干部,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本领。
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服务和供给的短板,提高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大乡村医疗投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针对昆明市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率较高,部分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条件较差的现状,强化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观,自觉关爱健康,对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大农村医疗投入力度,配齐必要医疗设施,增加先进医疗检测仪器,定期为贫困人口开展免费的健康检查,提高农村医护人员业务能力。通过大中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举办短期培训、外出交流学习、专家业务指导等方式,提升医护人员应对日常疾病的技能和水平;二是夯实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加配套投入,扩建或改建农村原有校舍,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提升学校操场、食堂等配套设施等级,并通过教师定向培养、加大政府购买教师岗位力度、切实落实薪资水平等手段,吸引更多年轻教师到乡村任教;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福祉。强化贫困群众社会参保意识,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保障根基。